第五十二章: 失落的遗迹
作者:月下长秋      更新:2020-11-15 01:53      字数:2685
  先前主墓室内的光线不足,又加之突兀出现的“扶桑树”以及豆脂灯的燃起。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没有放在棺椁之上!
  此刻,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这才让棺椁上的图案显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正如蛋爷所惊讶的那样,巨大的棺椁之上刻着好几幅画,在画的旁边...还有无数密密麻麻的字体。
  苏睿看到那些文字后,感觉有些熟悉。
  那些字体与汉字完全不同,是一些上古的文字,有些像他之前在报纸上看到的“甲骨文”,而大部分的都有如天书一般。
  刘项在看到那些图画之后,指着其中一幅说道:
  “你们看这幅…这画的是鲧禹治水的故事啊,但是...这个满身长着绒毛的东西是什么?”
  大禹治水是出自《山海经》中的故事,对于这个故事,苏睿也有些印象。
  在这幅画面上,大禹正站在一处山坡指挥着底下的人疏通河流。
  而在他身后空中的云里,探出了一个恐怖的人脸!正盯着下方看呢!
  它的身子十分的巨大,浑身长满了恶心的绒毛。
  蛋爷附和道:
  “项老说的这个东西,就是我说的瘆人的怪物!这画的是啥?大蚰蜒精?...”
  想了想,他又继续说道:“嗨!没事...这古人啊,就喜欢故弄玄虚!尤其是古墓之中的壁画!不用在意这些...老胡...你先看看这些文字都写的什么啊?我记得...你好像学过这方面的知识!”
  蛋爷在问胡与杨之前,他就已经在一行一行的看着那些文字了!
  随着他往下看,脸色也跟着变得越加的难看。
  苏睿看出了他的异样,就问他上面记述着什么内容。
  胡与杨沉吟了片刻,皱着眉低声道:
  “这上面的内容,记述着和墓主人有关的故事,还有一段诅咒!”
  诅咒两个字说完,他紧张的看了一眼四周的环境,脸色又变了几分。
  蛋爷了解胡与杨,知道他的表情是发现了什么恐怖的事情。
  担心的问道:“老胡,我们...有危险?”
  胡与杨并没有回答王啖,而是依旧盯着棺椁上的文字,喃喃道:
  “从刚进入到这间墓室的时候,我就感觉哪里不对!我隐约感觉棺椁的样子似乎...并不是我们国家的!因为在我所了解的史料中,任何一个朝代都重未出现过这样的棺椁...现在看到这些文字,我知道了这种感觉是因何而来了,那是因为...这口巨大的棺椁…乃是来自上古时期一个从未有过文字记载的朝代...大夏王朝!”
  听到胡与杨的话后,所有人脸色都变了!
  每个人的眼中都露出了震惊之色!
  夏朝,是一个无比神秘的时期。
  我们常说的华夏文明,开端就是从夏朝开始的!
  它所在的阶段可以称之为上古时代,很多神话传说也都是出自于那个阶段的产物。
  关于那个久远的时期究竟发生过什么,至今为止人类根本无从得知。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整个夏朝都只停留在猜想的阶段。
  它与商周不同,夏之后的商周都有出土的文献支持,而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夏朝的遗址和古墓文献。
  甚至西方很多的历史学家都质疑过,说我国的历史上,夏是一个不存在的时期。
  在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之前,任何辩驳都是苍白的!
  因此,所有人对于胡与杨所提到的棺椁朝代,都觉得不可思议!
  困扰几代考古工作者的谜题,很有可能就在他们的眼前被揭开!
  “确定没有弄错吧?”
  蛋爷唏嘘的问道。
  这时的胡与杨,皱着眉头,眼神随着手电的移动,正仔细的一遍一遍比对着文字。
  片刻之后,他才回答蛋爷道:
  “我也害怕是我弄错了!但是这上面的文字记载十分的详细,并且,上面的故事有些匪夷所思...这样,我将棺椁上所记的内容,跟你们讲一遍!”
  说着,他又重新走到画着大禹治水的图画位置。
  手电的光正打到一段很简短的字体位置处,那一行字与之后的长篇记述完全分开。
  他将手电横向的扫过密密麻麻的天书文字说道:“你们看这些文字...首先,这些字并非是我们所熟知的现代汉字,甚至...比甲骨文还要久远一些!
  不过,就如同我们去到日本和韩国看到的文字一样,即便我们不懂日语和韩语,也能读懂他们的字体…因为他们国家的字体都是从汉字衍变而来。
  我先前研究过甲骨文,我猜想...甲骨文,应该就是从这种字体衍变过来的!
  这就好比现在的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别…甲骨文就是它们的简体形式!
  这一行字,我一会再给你们讲它的意思,我们先来看这后面的大段内容。
  …其上所讲,乃是一段关于夏朝的历史事件,一共分为三段。
  第一段…想必你们都听过,就是先前图画所绘的内容,‘大禹治水’的故事。
  但是与神话中所讲的不同,这上面的记载则更加的贴近现实。”
  看了一眼众人的反应后,他继续说道:
  “你们看这一句,是说‘其在位的时候,气候条件突然变得好了,雨水没有以往那么多,因此水灾慢慢的得到了改善。百姓们都说禹王是得到上天眷顾的人,有诸神的保佑”
  这大概就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神话这段历史的根源,是百姓们神话了大禹治水的传说。”
  听到这里,蛋爷附和道:
  “原来谣言就是这么来的!”
  胡与杨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又继续往下解读。
  “大禹治水的故事之后,紧接着是另外一件影响我国历史进程的事件——禅让制变为世袭制。
  改变这一制度的主角,想必你们也都听过他的名字,他叫做‘启’。
  棺椁之上详细的记载了这个事件。
  我虽然不能将这上面所有的字都认出来,但是,经过我刚刚的梳理,整理出了一个故事。
  从这段开始,讲的是禹后期的故事。
  大禹是通过禅位得来的皇位,在禹临死之前,也想要效仿尧舜禅让,找一个人民爱戴的人继承夏。
  当时有一个人呼声很高,他就是在帝舜时期就掌管刑法的皋陶,此人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圣人。
  但不幸的是,没等接任,皋陶就病死了。
  无奈…又只得另寻他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和众人的商议,又一致推举皋陶的儿子伯益做夏朝的继任者。
  伯益当时的名气很大,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就是他的得力助手。
  他曾发明了一种凿井的新方法,并且此人擅长畜牧和狩猎,曾教会人们用火烧的办法来驱赶林中的野兽。
  所以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伯益是仅次于大禹的一位英雄。
  原本这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伯益也准备好了接受大禹建立的夏朝。
  但是当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却受到很多首领的支持,开始行使起王权。
  而伯益此时并未在王都。
  听闻此事后,大怒。
  他乃是东夷人,于是便召集东夷部族准备与启征战,讨回王位。
  不料事情败露,启早有防备!因而导致东夷部族大败而归,伯益也在此次大战中,被启俘获处死。
  从此,在夏启的管理下,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公天下制度。”
  说完上面的内容,胡与杨突然顿了顿,看着后面一段的文字许久才又继续说道:
  “这第三段故事...也是我担心之所在…因为这一段记述的内容让人毛骨悚然…并且用的全是甲骨文!”
  “全是甲骨文?小胡,你的意思是…这三段故事,是出于两个人的手笔?”
  刘项惊讶的问道。
  “没错,接下来的这段故事,有些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