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作者:秀木成林      更新:2020-11-03 12:32      字数:3622
  己方人少,不被包围即能脱身,利用朝廷一方的力量,利大于弊。
  韩熙这一决定,立即让卫诩安王陷入窘迫之地,安王咬牙:“好一个逆王爪牙!”
  卫诩略一思索,却不怒反喜:“仲和,陈昂等人必在前头!”
  不然,齐王的人不会这焦急的,要知道他们和朝廷也是死敌,暴露行踪也很麻烦。
  安王一想,果然不假,大喜:“我们只要避过包围,即可与陈昂等汇合。”
  他精神大振。
  卫诩却没打算避,越避越糟糕,趁着朝廷搜兵没来得及接讯合拢之前,冲出,才是上策。
  朝廷搜军阻挡他们不错,但也同时阻挡齐王的人。
  机会稍纵即逝,卫诩一口气不歇,以最快速度往前疾奔,连续硬闯了两次包围圈,硬是杀出重围。
  疾奔半宿,过河流越山川,前方一马平川,远远见火光点点,前头出现一处临时营寨。
  这营寨有些奇怪,营帐很少,因而暴露在寒风中休憩的将士很多。
  篝火熊熊,巡逻重重,越奔越近,借着橘红火光映照,巡逻军士身穿的赫然是荆州军服。
  在这地界,能穿荆州军服、会这般落魄扎营的,非安王麾下残兵无疑。
  真的!终于遇上了!
  “是我!”
  安王一声高呼,卫诩已飞身扑入营中。
  很快,营寨动了起来,火杖幢幢全员戒备,陈昂徐苍等将亲自虎视这边。
  疾奔将将要追出的韩熙猛地刹住脚步,面色沉沉看向下方足足一万多的军队。
  可恨!
  他们人少,终究不能和大军抗衡,如今只能看朝廷能不能及时将其围杀。
  只是韩熙想起那个卫诩,皱了皱眉。
  添了这么一个人,他总有一些不确定感。
  作者有话要说:  徐苍和徐家的问题,下一章再提一下,很久之前安王就想彻底留住徐苍,他是做过一些准备的。
  第128章
  讯报传回, 季桓的看法和韩熙差不多。
  “一万五六兵士?”
  安王带出荆州的可都是精兵, 他一目十行:“郭淮陈昂等臣将也仍在,还有那卫诩。”
  季桓皱眉:“只怕朝廷未必能剿灭安王。”
  北方正冰封千里, 不好作战,朝廷占不了多少地利优势。当然以数倍乃至十倍兵马围之,胜算倒很大, 但问题是朝廷现在能挪出这么多的兵马吗?
  三方战场暂时休战, 但彼此仍虎视眈眈,朝廷防线本来就绷得很紧,怎么敢调出五万乃至十万的兵马合围安王?
  张雍恨恨一锤长案:“这么说来, 这安王又逃出生天了?!”
  “未必。”
  一切只是推测而已,这冰天雪地的,安王和这万余兵马也不好过,如果不尽快找到一处落脚地, 麻烦也极大。
  季桓盯了地域图半晌:“这安王若迅速离开司州,北上并冀幽三州站稳脚跟,才算彻底脱逃。”
  并冀幽三州, 早非皇帝的实际控制范围,也不像南方这边规整, 大中小军阀割据,见缝插针是最容易的。
  季桓想想安王身边的谋士, 还有那个卫诩,其实他觉得安王一方不可能议不出这上策。只是看一眼上首的沉着脸的魏景,他说话委婉了很多。
  只是魏景哪里又想不到了?
  “废物!”
  这是骂皇帝的, 这么好的形势,居然还让安王顺利逃出并与残军汇合了。
  他心绪极不佳,坐在他身边的邵箐借着长案遮挡,悄悄握住他的手以作安抚,又道:“并冀幽三州,大小势力根植多年。这安王初来乍到,又有叛逆之名,这一时半会的,只怕是难以打开局面。”
  重新攒下家底,再恢复以往气候,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她对魏景道:“我们东征过后,即伺机北伐,届时再亲手诛杀此贼,岂不畅快?”
  妻子劝慰条理清晰,魏景确实舒坦了些,他也不欲她担忧,回握一把她的手作为回应,遂不在此话题打转,话锋一转。
  “傅沛呢?”
  匆忙间,韩熙亲笔的讯报以任务为主,汇报搜捕安王的过程及后者现状,傅沛只涉及两句。不过特地遣回报讯的青翟卫却知晓全部详情,闻言立即拱手。
  “一路逃遁,卫诩并未弃下傅公子,傅公子目前身处安王大营。”
  相比起朝廷搜兵,韩熙等人的威胁要更大,傅沛瘦弱无甚重量,卫诩大约是未曾力竭,一路上倒并未见扔下。
  青翟卫补充:“韩都尉率我们的人正潜于安王大营左近,伺机截杀安王。”
  韩熙这个伺机,是等待看朝廷是否能剿灭或许杀溃这万余将士,他人少,安王不落单动不了手。
  魏景颔首,吩咐:“传令韩熙,若无适当机遇,即退回平阳。”
  他固然恨毒安王,只理智不缺,能杀固然好,但倘若时机不再,韩熙及一众好手自然不可作无谓牺牲。
  “是!”
  ……
  其实魏景季桓二人并未猜错,安王一方确实瞄准北方。
  安王归营的当天,一落地,卫诩放下安王与傅沛,他本人脸色发白,安王更是直接跄踉了两步。
  二人身上新伤旧伤,一路辗转也未得丝毫休养,安王被扶住,立即问:“谨之,你伤如何?”
  洛京一行,若非卫诩,安王早身死数次,经历了这一回,他对卫诩信任之上再添感激。
  卫诩摇了摇头:“无事。”
  他伤还行,主要是连续疾奔突围损耗不小。不过现在已安全,调息过后就恢复。他对安王道:“临时驻扎,非长久之计,我等需立即商议后续诸事。”
  这倒是真的,前线一直有派军追截陈昂等人,一路且战且避,目标太大却无法摆脱。现在又添了安王归营,估计天明后围剿就该来了。
  这万余兵马,安王是一人都不想再损耗。
  二人匆匆换药包扎,众臣将已齐聚中帐,议事立即开始。
  摊开这几日临时绘成的地域图,郭淮拱手:“殿下,某以为,司兖二州不可久留,我等当迅速北上。”
  他手一划,正是并冀幽三州。
  “并冀幽三州大小势力众多,各自割据,乃上上之选。”
  大小势力各自为政,才好插进去,若是像济王的徐州,桢泉军的青州,这般铁板一块的根据地,撞上去就是自找麻烦。
  安王颔首:“季禾此言,正是我意。”
  大方向不用多议,现在关键是三州究竟哪一州更合适。陈昂认为并州,郭淮则觉得冀州更不错,另外也有看好幽州的,诸人商议良久,一时未有定论。
  安王看向卫诩,问:“谨之,你意如何?”
  卫诩换下粗布麻衣,如今一身玄色扎袖胡服,身姿矫健目光锐利,他注视地域图已久久,一直未语,闻言沉吟片刻,最终手一点。
  冀州,清河郡。
  冀州,还有一小部分在朝廷的管辖范围内,恰恰好,以清河郡的斥丘、武安一线为界。
  卫诩看中的,就是距离斥丘百里左右的一处县城,平恩。
  这一带,类似于三不管地带,大中势力没有,各种小势力频繁更替,是最理想的落脚地点。平恩是个有些历史的古城,城池虽不大,但坚固程度还算可以的,背靠鹅山东临淳水,是处不错的修养生息之地。
  比起安王曾经的大本营郦陵,不值一提,但确实目前最适合己方的。
  更妙的是远离前线,朝廷不可能遣大军来围剿,而平恩以邻近的冀州几大势力都不算太大,万余将士足能固守。
  安王等人仔细推敲一遍,确实如此,郭淮等人信服,安王更无异意。
  “好,明日即拔营,急行军往平恩!”
  ……
  寒风凛冽中,迎回主心骨的将士们精神大振,次日天蒙蒙亮,已整装待发。
  安王翻身上马,环视身边一圈,郭淮、陈昂、李昕、徐苍等等人,虽损了两万多精兵让人痛心,但好歹诸臣将基本还在。
  良将谋臣,有他们,就有翻身的底气。
  “叔英,节哀。”
  安王的视线,最后落在腰束孝带的徐苍身上。
  没错,徐苍现仍在安王麾下。
  因为徐家已在这一场大变中倾覆了。
  安王事一发,皇帝立即清洗朝野内外的安王党,抄家,灭族,徐家也在其中。
  徐家不是中立党吗?
  那已经是以前的事了。
  远在魏景还没出益州之前,安王欣赏徐苍之骁勇,就想将其彻底收归己用。于是,他就暗地做了好些安排。
  新帝登基后,徐家其实就失去圣眷。魏显并不感冒这些明哲保身的中立派,尤其是徐家从前曾拒绝过他的示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几年下来,徐家不复往日光彩,但好歹根深树大,还稳稳立着。
  安王并没有对徐家做任何事,因为他是想收复徐苍,而非结仇。这事对他不难,因为他太了解皇帝的心思了。
  新帝登基后,朝堂分两派,一派是以齐田为首本权柄极重的先帝旧人,一派则以安王为首的潜邸从龙者。坐在皇帝这位置上,魏显日常平衡二党,高高在上。
  安王示弱,接连几次被齐党打压,有抬不起头的趋势。皇帝自然是要扶持的,左右一想,又在朝堂环视一圈,他看中了这个不大讨好但有实力的徐家。
  当今和先帝不是一个套路,他示意徐家为安王党,徐家敢不从么?
  于是,安王很顺利地通过皇帝的手,将徐苍乃至徐家俱绑在他的战车上。
  然此举,在今日给徐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安王前遭魏景打击,后身陷京城,但他在外布下的情报网依旧没有损伤。陈昂等臣将逃出彰城后,立即就接讯了。郭淮知悉主公心思,如今的大将又何其重要。事急从权,他当时就替安王拿了主意,遣人去通知徐家在外的子弟,以图营救剩下的零星徐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