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仙客水上来
作者:易显非      更新:2021-01-04 12:31      字数:3188
  回城之后,听着左挺和冯不语交谈,默默跟在他们身后的杨秋亭才发现,这位冯姑娘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出格。
  冯家并非以武学起家,被针对陷害后也不是毫无动作,最迅速也最明智的动作便是布置一番后举家秘密迁去了千里之外的云中城,不再追究剑谱,只求逃出生天。
  罗府以为冯家人已经尽数消亡,但冯家还有个很皮的女孩子咽不下这口气,自恃有些武功就瞒着长辈溜出来,想尽办法去把家传剑谱偷了回来,却在赶回家之前被堵住了。
  杨秋亭为她家人尚在而欣慰了一番,然后就只剩担忧了。
  过了许久,等他们说话没那么快了,杨秋亭小声问道:“冯姑娘,此地离云中城远隔千里,如果姑娘没有同伴,在下便陪同姑娘走这一趟,以为赔罪,如何?”
  冯不语虽然看上去资质不错,但武功实在低微,如果他一走罗家的人又来追捕,哪怕那些人不算高手,她一个小姑娘恐怕也难以逃脱。
  冯不语晾了他一路,现在气也消得差不多了,想了一想道:“你一个大男人,陪我这么长的路倒是委屈了,算了。我现在没什么银钱,你找家镖局,让人把我护送回去,等我到家再让家人付账便是了,不过人家肯定不会平白接我这人镖,你帮我付些押金,等我回到家,以后再想办法还给你。”
  杨秋亭听她这会儿功夫就想得这么周到,自然点头:“都听姑娘的,不过这钱,姑娘不必还了,全当我的赔礼道歉。”
  冯不语瞪起眼睛:“我才不会平白无故受别人好意!又不是还不起,你帮忙救我已经是仁至义尽了,送钱大可不必,我还不至于欠着你不还!”
  杨秋亭:“……行吧,都听您的。”
  话是好话,怎么语气那么差,什么臭脾气啊!
  杨秋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一路上冯不语故意不跟他说话,也不让左挺跟他说话,把他一个人撂在后头,但他完全没有生气,毕竟是自己差点造成了可怕的后果,人家不愿意理他很正常。
  但这会儿冯不语这几句话抛出来,倒是让他气得想跳起来,烦死了。
  杨秋亭默默想起东方,东方的脾气超级好,自己那么放肆的盯着他看,他也没对自己说过重话。
  回到客栈已经是深夜,杨秋亭怀着一肚子气给冯不语在他隔壁要了一间上房,先过了今夜,明天再去找镖局。
  第二天,左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由衷地为他的高效率折服。
  从带着冯不语出客栈,到与镖头谈妥,杨秋亭总共花了不到一刻钟,这其中还包括在路上走的时间,速度快得不得了,像是送瘟神一样把冯不语交给镖局了。
  这是有多不想跟冯不语待在一起啊。
  送走了烦人的冯不语,杨秋亭只想好好休息休息,因为左挺被师叔骂了一顿之后回来告诉他,今晚还想约他去放灯……放放放,放个鬼,就几个蜡烛漂在水面上,有什么好看的?
  心里已经无语了,杨秋亭收敛起不耐烦,非常温和地告诉他,自己今晚想一个人静静。
  然后看到左挺先是一愣,继而露出会心又了然的微笑时,他竟然不太敢问左挺这是以为自己今晚要一个人干什么。
  用过午饭,左挺一个人跑出去玩了,杨秋亭舒舒服服地在客栈睡了个长长的午觉,直到下午夕阳西下才醒过来。
  而经过休息,杨秋亭又忽然觉得左挺没那么烦人了,大晚上去看看花灯也蛮有趣的,那么多人呢,他还是去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吧。
  戴上昨晚那个黑狐狸面具,杨秋亭又来到了湖边,但这次他看了一圈都没有看到左挺的影子,大概是他今晚没来这边玩。
  他正要四处随意逛逛,就看到另一边,一艘小小的乌篷船在慢慢朝岸边驶来,靠岸后,一个白须老人迎上去拴好船,里面钻出来一家三口,男人抱着六七岁大的小孩儿说了句什么,女人从怀里掏出钱付给老人。
  等他看清时,那老人已经收好钱,将目光转向了他,见他盯着自己的小乌篷船看,便扬起手比了个手势,问杨秋亭要不要来坐一坐。
  杨秋亭迟疑了一下,上前拱了拱手,道:“老丈,这船是怎么租的?”
  “二钱银子坐半个时辰,在这湖里由您高兴,船上的酒和瓜子花生是随意用的,哦,今天您是第二位客人,前边那客人带着孩子,没动那壶酒,都不必换酒具。”老人露出和蔼的笑,对于可能要给自己钱的人,他总是这样和蔼可亲。
  杨秋亭点头道:“好,那我租一个时辰,可需要现付?”
  老人笑道:“您下船时再给也一样。”
  杨秋亭嗯了一声,下一秒钟,人已经站在了船上。
  看着岸边的白须老人的身影越来越小,杨秋亭把桨收起来,坐在篷里看湖中的灯。在湖中与在岸边的感觉全然不同,周围只有自己一个人,远处却热闹非凡叽叽喳喳,有种隔岸相望恍若置身事外的孤独感,却又充满了自由。
  这会儿没人看得到他,杨秋亭取下黑狐狸面具,拿起酒壶,掀开壶盖闻了闻,发现竟然是醉风楼的酒,充满桂花香让他垂涎欲滴,昨日只喝了一口就睡了一下午的那个醉风酒。
  这待遇可不错,杨秋亭拿起一个倒扣的酒杯,倒了一点点在杯子里,又将酒壶放回去。现在身边连左挺都没有,他不打算喝酒,但如此醇香芬芳,闻一闻还是可以的。
  岸边的欢声笑语离他仿佛隔了一个世界,而湖中心的画舫慢慢从他身边经过,他听到声音转头去看,正好看到画舫船头正在说笑的三四个姑娘,其中一个姑娘也看到了他,指着他对其他姑娘说了一句什么,便又有一个姑娘冲他唤道:“小船不尽兴,公子可愿来此一叙?”
  杨秋亭摆了摆手,又拱手答谢,转过头不再看她们。
  身后让他听得清清楚楚的欢声笑语,远处岸边几乎微不可察的打打闹闹,他独自坐在乌篷船里,好像连接了两个世界。
  杨秋亭神色有些恍惚,心中像是很放松,但又想起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待他反应过来,只觉唇舌间萦绕着一股温柔的香气,甜如蜜糖,让他想再尝尝。
  如果是左挺看见他这样,一定会惊恐地大叫出声,然后冲过来按住他的手,但现在这里只有他一人,没有人管他怎样。
  杨秋亭慢慢抬头,将满满一杯酒饮下。
  如果足够好喝,那么喝酒的感觉跟喝肥宅快乐水也没什么不同,只是喝酒会让他的感觉变得有些迟钝而已。
  杨秋亭再饮尽一杯,忽然觉得脑海中晃过一个人,但实在太快了,让他看不清是谁。
  他歪着脑袋想了想,从船篷里钻出来,迎着晚风站在船头。乌篷船不大,幸好他的平衡感足够好,才不至于侧翻。
  杨秋亭看着岸边一群模糊不清的身影,自腰间解下顾良仙送他的琴箫,送至唇边。
  他好像有些神志不清,但又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里,他记不清自己将要做什么,但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初顾良仙吹奏的乐音。
  箫声雅致,最初缓慢,而后慢慢变成正常的音速,箫音既有些悠扬的自得,又带着轻柔的幽静。琴箫又称雅箫,比起洞箫来说声音较小,若是与古琴配合,琴箫合奏效果是很好的。
  但杨秋亭不自觉地用起了吹笛时的内力,附着内力的箫音经久不散,被他传至四面八方,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一曲未完,岸边与画舫上都响起了惊呼和感叹,因为天空中开始响起“呱呱呱”的声音,雪白的身影一道一道,越来越多,划破静谧的夜空滑翔而来。
  一行白鹭上青天,此时天色已晚,但一行行白鹭还是寻音而来,盘旋在湖面上空,整齐地飞成一行一行。
  杨秋亭手指不停,他知道他的箫声把白鹭引来了,但他心中想的并不是它们。
  又一曲吹罢,杨秋亭的视野中忽然出现了一抹红色的身影。
  是东方,红色的东方来了。
  岸边那纤细的红衣人同样戴着一张狐狸面具,但面具是白色的。
  那人身法轻灵,自对岸遥遥望来,微微一笑便飞身而来,足尖只在岸边一点便飘出老远,又在将落之时轻轻一踏水面,踏出一圈浅浅的波纹,仿佛踏在他的心尖。
  而他每一次落足,都刚好合上了杨秋亭的节拍。
  杨秋亭指尖不停,慢悠悠的箫声与他相和,而在东方将要来到他身边之时,忽然坏心大起,停了动作,要看看东方会不会一脚踏空摔下去。
  东方身子只凝滞了一瞬,便若无其事地上了船,转瞬间已经轻轻落到他身前,只是面上带了些无奈。
  “好轻功。”杨秋亭赞叹道。换了他,是万万做不到如此举重若轻的,非要扔几颗石头借力不可。
  “你在想我。”东方微微一笑,竭力做出淡然自若的样子。
  杨秋亭前两次见他,他都着一身白衣,但这次他身着红衣,在夜色中张扬又明艳,配极了那双滟色粼粼的眼睛。
  而在岸边人看来,那艘小船上两道身影,一红一蓝,红的极浓极艳,蓝的极清极淡,配以宁静又明亮的湖面十分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