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越王
作者:汉行      更新:2021-01-08 13:03      字数:4149
  且先不说北越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卫国因为大商震怒,有可能会举兵伐越,这段时间可就轻松多了。一帮子武林高手摩拳擦掌想要去北越“观摩”大商是怎么打北越的。这些武林高手当中不乏有真正的高手打算去北越推波助澜。而且“秦淮之死”,让卫国很多武林高手也感到十分的愤怒。
  当然,愤怒的不光是高手,也有一些低手。
  当大奎知道他心中的武学圣地——大商,死了一位于他而言可以算作绝世高手的猛人之后,心中那股子火气腾得就起来了。
  只见大奎气冲冲地顺了一把小铁匠的剑胚,敲响了牛阿公家的门,“牛阿公!你上次给我的武功秘籍还有没有!我要学武功!”
  牛阿公年纪大了,弓着腰慢腾腾地从他背后走过来,拍了拍大奎的肩膀,“大傻奎啊,我在介里啊。”
  大奎回过头,毫不客气地教训道,“牛阿公,你不好好在家里呆着,到外面来瞎转什么?路上人又多,万一撞到你怎么办?”
  牛阿公抠了抠鼻屎,“生命在于运动嘛,阿公年纪大了,活不了几年了,再不动一动就没机会咯!”
  大奎想起来自己还有正事,左手把剑胚摆出来,右手伸到牛阿公面前,“阿公,剑我已经有了,快点给我一本剑谱,我这就去为秦大侠报仇雪恨!”
  牛阿公视大奎如无物,慢腾腾地从裤裆里掏出来一把钥匙,然后捅进锁孔,开了门,“大傻奎啊,你介么大的个子?干嘛要练剑呢?阿公给你刀谱,你去学刀好啦!”
  大奎右手往前一凑,“管他什么谱,是武功秘籍就可以了!”
  牛阿公像是反悔了,“大傻奎啊,刀谱这种东西,是要练很多年的!阿公把自己的内力传给你好啦,你就不用去学武功啦!”
  “喀!呸!”大奎一口浓痰,“牛阿公,你上炕都费劲,有个屁的内力!”
  牛阿公叹一口气,“啊呀!大傻奎啊,你不知道你错过了一个天大的良机啊!牛阿公以前行走江湖的时候,又帅武功又高,很多美丽的女人都垂涎阿公的美色的!”
  这个时候村里的头号“美人”娇花路过,听到牛阿公这句话,“喀!呸!”
  牛阿公道,“你看,娇花都三百斤了见到牛阿公这么大一把年纪,还是会流口水。”
  大奎忍无可忍,“阿公,我敬你是我们村里唯一一个真的走过江湖的老人,你要是再这么说瞎话,我可就要不客气了!”
  牛阿公嘿嘿一笑,可是突然他面色剧变,指着天上,“大傻奎啊!有人在天上飞啊!”
  大奎一听,急忙抬头,“诶?去哪儿了?”他低头一看,牛阿公已经窜进了门里,顺便把门关得死死的。
  大奎学武功的这件事看来又要告一段落了。他灰头丧气地去找小铁匠,这个时候小铁匠正在河里捡石头。大奎连拳头那么大点儿的石头都捡不起来,于是他就脱了鞋站在溪水里,“铁匠,学武功这件事很难吗?我听说牛阿公年轻的时候是会武功的,不然他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武功秘籍,但是现在的他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老混混啊!”
  小铁匠挑了很久才挑到两只合适的“鹅卵石”,只见他悠然道,“牛阿公年纪大了,丢过的人比你见过的人还多,他就想逗你玩儿,你能拿他怎么样?”
  大奎抬头,看向他们村子最高的那座卧牛山,“我小时候听说在我们的村子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传说,只要爬上那座山,就能成为我们卫国的武林盟主。铁匠,要不咱俩一块儿去?”
  小铁匠哈哈大笑,“老子小时候还听说过,折根荷叶顶脑袋上就能当皇上呢,你这是想学武功想疯了?”
  大奎摇头,“不不不,村子里有很多邪门的事,只是你没有发现。”他神神秘秘地道,“比如神医,为什么陈伯他爸爸是神医,他爸死了他就成了神医,然后等他死了,他儿子就会是神医?隔壁村里的郎中也没人和他们家争。”
  小铁匠疑惑地看着他,“有什么问题吗?牛阿公还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天下第一拳呢,咱们有谁和他争过这个第一拳?”
  大奎极力争执,“大将军都来过咱们村呢!两次!我觉得大将军一定是看中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比如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我。”
  小铁匠提醒他,“咱们村里几十万人呢,大将军过来募兵,可惜咱们都不想出去。另外一次也是过来找神医拿药的,你少给自己脸上贴金。”
  大奎急眼了,指着溪水下面的鹅卵石,“你看这个!这个石头这么重,连我这种壮汉都拿不起来,这还不奇怪吗?”
  小铁匠就又捡了一块石头起来。
  大奎看小铁匠如此轻易地捡起石头,眼皮子一跳,“反正村里很多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小铁匠语重心长,“有这功夫赶紧抓两条鱼,今晚开荤。”
  但是这条小河里是没有鱼的,想要抓鱼就要去卧牛山对面的一条河。大奎觉得小铁匠说到了点子上,一摆手,“算了,我去山对面碰碰运气。要是能抓到,今晚煮汤喝。”
  他说做就做,一溜烟跑了。小铁匠高声道,“快点儿回来啊!我现在去找点儿盐!”
  大奎很壮,跑起来也像阵风,两刻钟的功夫就快到卧牛山顶了。他坐在一个大石台子上面歇息了会儿,然后使劲往上冲刺。这段路最陡,很费体力。但是他还是一口气给冲了上去。然后他就到了另一边的一个大石台子上面,继续歇息会儿。
  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他要是在下山之前没歇息好,一个不慎可就滚下山了。这些经验都是村里老人一辈一辈传下来的,那些不听劝的年轻人,哪怕就是在大石台子上面少歇息了会儿,都会一路滚下山摔死!等他下山之后,回头一看,“嘿!这边一个大石台子,那边一个大石台子,还真像一对牛耳朵!”
  然后他就去找那条河摸鱼去了。哪里料到他今天的收成意外地好,居然抓到两条大肥鱼。这个时候河对面不知道什么时候站了一群头戴斗笠,腰挎大刀的武林人士。
  大奎提着两条鱼,艳羡地看着那些人,大声喊道,“喂!你们是江湖人士吗?”
  那些武林人士十分诧异地看向大奎,随后有人高声道,“敢问阁下!此地乃是何方!?”
  “阁下?这叫法新鲜,”大奎喃喃道,而后他大声喊道,“阁下!这里是卧牛山!咱们那边叫埔鸦村!你们要不要鱼,我送你们一条!”
  那群武林人士却悄悄离去了,留下大奎一个人愣在原地。然后他叹一口气,“什么时候我要是也能天天叫人家阁下就好了,”他并指如剑,随便比划了几下,“咻咻咻!”
  他得赶紧回去了,不然天黑了,不好走夜路,尤其是要经过卧牛山。
  等他离去之后。方才露面的那群武林人士又出现了,为首的冷声道,“记好了他怎么过的山,歇息了几息几刻也要记清楚!”
  等大奎回去之后,埔鸦村一如往日般宁静,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
  小铁匠也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关键时刻,他要给他的剑镀上冷铁了。到了晚上,他瘫在地上,拿起一只酒壶,一饮而尽。炉子里那硬得二五八万的冷铁,进炉啥样出炉还是啥样,他脸都气青了,烧了一整天,连红都不带红一下的。
  大奎提着两条鱼,惊讶地看着小铁匠手里的酒壶,“嘿?你哪儿搞来的酒?”
  在铁匠手边还有一壶,大奎顺手就拿起来灌了一口,然后一口呸了出来,“老子真是信了你的邪,一壶水都能被你咂摸出来酒的滋味儿!”他一把夺过铁匠手里的酒壶,闻了闻,还是水味儿。
  大奎已经开始麻利地刮鱼鳞,“就你那点儿手艺,我劝你早点儿去找工叔学学。”
  小铁匠喃喃道,“煮鱼汤吧,以后我不打铁了。”
  等他俩吃过晚饭,小铁匠提着一瓦罐新鲜的鱼汤来到了工叔家门口,一脸笑呵呵,“工叔,大奎今儿下午才抓的,熬好了正新鲜就给你送来了。”
  工叔接过鱼汤,没等小铁匠说话,啪的一声关了门,“多谢了!”
  小铁匠碰了一鼻子灰,但是仍然没死心,摊手道,“工叔,那个火温度不够,别说熔了,烧了一天那石头连烫都不烫。你好歹是咱们村里的老铁匠,虽然现在洗手不干了,但是你以前总有办法的吧?”
  门里边却响起来喝汤的声音,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小铁匠把玩着手心里那块拇指大小的冷铁,然后他往后站了几步,抬手就把那块冷铁扔了进去。哐当一声响,不偏不倚,那块冷铁正巧砸进工叔手里的瓦罐。工叔气得破口大骂,“我日你祖宗!个败家玩意儿,汤洒了老子还不怪你,瓦罐破了他娘的就又少一样物件!”
  小铁匠走了。
  工叔看着脚下那么丁点石子儿,缓了好一会儿,最后叹口气,拎着破瓦罐打算回屋。过了会儿他又折返回来,将那石子儿揣走了。
  第二天,工叔提着那破瓦罐到了小铁匠的露天铁匠铺。这个时候小铁匠正躺在柴火堆里睡大觉。工叔见此,啥话没说,放下破瓦罐就走了。
  等工叔走了后,小铁匠抬起一只眼皮。那破瓦罐变得通红,像是刚从窑里烧出来的。等他看清楚瓦罐里装着什么东西之后,不自觉地露出来两排大白牙,乐得像猴。
  西风一起,露天铁匠铺里几百把剑叮咣作响,像风铃一样好听。
  那阵西风一路吹到了此时北越皇帝的脸上,将他的面色吹得铁青。他看着那只剑匣,又看了看原先被他奉为上卿的“付一生”,“付先生,我们北越绝对不会出卖自己人,这个,敌寇虽然大军压境,但是以付先生之勇,简直是振奋三军啊哈哈!所以付先生……”
  场面话还是要说的,但是他真正想说的却不是这个,只是逼付一生走这句话,他实在说不出口。
  秦淮听到这句话,腾地站起来,撂下一句话提上剑就要走,“付某人一生平平无奇,却也知家国傲骨。鄙人不才,这就去会会大商西北军,倘若战死,付某一生无憾矣!”
  这回不光北越皇帝脸色青了,在座的各位上卿全都是一肚子火。哪有自己人立了天大的功劳,最后还被自己人逼着去送死的道理?倘若付一生被逼走了,岂不是他们这些上卿也有那一天?
  越王急忙拦住,“爱卿留步!”但是任他身为一国之君,此时却想不出来什么好法子,他转身看向身侧一人,“国师以为如何?”
  秦淮佝偻着身子,缓缓回头,似乎也在等那位国师的态度。
  国师头戴高冠,身着鹤衣,端的是仙风道骨,“一国之体,有大有小,陛下慎重。”
  秦淮冷笑,“你这鸟人,说恁娘的风凉话!有大有小?意思是老子宰了钦天监犬众倒成了咱们北越罪人了?”他看向越王,“付一生行事,即今日起与陛下无关,与北越无关。此行南下,一是意在搓商人锐气,二是让天下人看看我北越武夫的骨气!付某虽然只做了几天北越上卿,但有两事不可忍。”
  越王喃喃道,“哪两件事?”
  秦淮杵着剑,殿外光明落在他身上,显得他越发瘦小佝偻,“一不忍小人作乱祸患朝纲,二不忍敌军压境威慑百姓。诸位,付某去也!”
  随后他御剑而去,留下气动河山的一句话,“付某一生所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意,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越王瘫坐在龙椅上,心中怅然若失,又有些许庆幸。
  然而上卿之座最右一人,却缓缓穿好了鞋,走到大殿中央,“越王,北越还有多少付一生这样的晚辈剑客?请恕在下无礼,在下也随他去。”
  之后大殿里越来越多的上卿站了起来,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了。
  越王见此,迁怒国师,“你干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