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寻仙访道
作者:梦持灬      更新:2021-03-16 00:47      字数:3888
  次日,众猴欢会,美猴王于群猴喜宴之间,忽堕下泪来,悲啼不已。
  众猴慌忙朝拜,通臂猿猴高声道:“大王有何烦恼耶?”
  猴王悲声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远虑,故此烦恼。”
  通臂猿猴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每日欢会,逍遥快活,没人管伏,有何远虑?”
  猴王道:“今日虽没人管伏,他人年老血衰,自有阎王老子管着。”
  通臂猿猴知该伦到自己上场了,遂拍手称赞:“大王若是忧虑此点,真是道心开明也。大王可知,阎王老子也有管不着的人?”
  猴王心有神会,急问道:“是何人?”
  通臂猿猴道:“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处?”
  通臂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
  猴王道:“如此说来,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务必访得仙人,学个长生不老之术也。”说完他偷视众猴,见众众皆混噩,并不以为异,遂满心欢喜,不再担忧。
  次日,美猴王与众猴欢会一天,教:“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寻道去也。”
  通臂猿猴率众猴日夜勤奋,不用几天便安排妥当。
  美猴王恐事缓则变,不敢耽搁,果独自登筏,尽开撑开,飘洋出海。
  说来也奇怪,自他出海后,天上忽连日刮起了东南风,一直将他送到南赡部洲地界。
  却说那南海落伽山,紫竹林内,观音端坐莲台之上闭目潜息,惠岸行者进来禀告,“师尊,那石猴登了我南赡部洲地界。”
  观音若有所思,道:“他自东胜神洲出,天上连吹东南风,自当登我南赡部洲。”
  惠岸不解道:“来此为何?”
  这不是小事,那石猴身后有多双眼睛盯着,一举一动都瞒不过上天,观音不想与此事有关系,便道:“我亦不知,休管他,留待火德星君那边处理吧。”
  观音虽名义上是南赡部洲的统治者,然真正在此地享有实权的却是火德星君。
  二人关系十分微妙,然观音菩萨非常人可比,自有方法应对,向来低调,倒也相安无事。
  惠岸闻言,便知师傅心意,这事,还是留火德星君他们头疼去吧,这边实在不方便插手,遂道:“弟子明白。”
  却说美猴王初涉人界,朝餐夜宿,发奋好学。穿州过府,一心寻访仙山圣地,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无奈何,只得串长城,游小县,如此不觉已过八九年。亦无缘得遇。
  忽行至西洋大海,他听说海外有神仙,便独自撑筏,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之间,陆路可至,较远,水路亦可至,甚凶。
  那石猴体味怪异,众怪不敢近,他方可无虞至西牛贺洲,若是个别人,恐早尸沉大海。
  他自至西牛贺洲,那菩提祖师弟子无数,虽没大本事,多懂道中三百六十傍门,早已发觉,遂告祖师。菩提祖师便吩咐弟子如此如此,至山前候他。
  猴王弃舟登岸,攀山涉水,忽见一对白鹰嬉戏林前,他甚觉趣异,便顺路追去。一路登上山顶,不见那对白鹰,忽听一阵歌唱之声自树林深处传出。
  猴王暗想深山必有高人,急忙趋步,穿入林中,听得真切,“……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美猴王满心欢喜,“原来真有神仙藏在这里。”急忙跳入里面仔细观看,却是一个樵子在那里举斧砍柴,自在唱歌,甚是逍遥。
  猴王近前作揖道:“老神仙,弟子起手。”
  那樵子看似全不在意,实则全神贯注,听到猴王的话后,慌得丢了斧,转身答礼道:“罪过,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
  猴王自南赡部洲游荡八九年后,也略懂人的习性,便挤兑他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
  樵夫也有心探一下对方的底细,便搭话道:“我何时时候说了神仙的话?”
  猴王道:“我才至林边,听你唱道‘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这不是神仙说的话吗?”
  樵夫见他一只猴子,竟懂得‘黄庭’此道德真言,心中暗喜,笑道:“实不瞒你,这里确实有一神仙,那词也是他教我的,闲来无事唱几句,聊可散心,不期被你听到了。”
  猴王见他言不由衷,便道:“你既知晓神仙,何不从他修行,习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比打柴好?”
  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方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姐妹,没奈何,只得早晚侍奉,所以不能修行。”
  猴王听他言语,虽不清楚内情,却觉有几分虚假,不便与他争辩,便顺势抬举,道:“据你说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日后必有好处。但望你指与我那神仙住处,我好去拜访他。”
  这樵夫实乃菩提弟子,见此行目的达到,心中亦觉欢喜,便道:“不远,不远。此山叫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现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就到了。”
  猴王这些年被人捉弄得多,也长了些心眼,怕又上当受骗,便用手扯住他道:“老兄,你便与我同去,若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路之恩。”
  菩提祖师曾吩咐过,须让猴子自己前去拜访,任何人不得牵涉。樵夫为了避嫌,决不敢亲自带他过去,又见猴子扯住自己不放手,十分着急,道:“你这猴子,甚不变通,我已经与你说了,你还不知道?我若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送?你自去,自去。”
  猴王之前为了好说话,称他是个行孝的君子,如今被樵夫搬出此点,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相辞独行。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
  他急步走上前去,又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牌,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此石牌之巨大恢宏,实乃猴王平生罕见。
  猴王方信那樵夫所言不虚,十分欢喜道:“此间人不比那南赡部洲,果是朴实,真有此山此洞。”
  他于南赡部洲流迹多时,吃过苦头,亦渐通世间之事。知道越有本事的人,脾性越大,规矩越多,他看此碑巨大,又不知虚实,便不敢乱敲门,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玩耍。
  洞里本已有一仙童静候多时,见他久不敲门,心急如焚,呀的一声打开洞门,高声叫道:“什么人在此搔扰?”
  毕竟只是一个孩童,着急起来早已把祖师的吩咐抛到九宵云外。
  猴王扑的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扰。”
  这童子年纪最小,在门里辈份亦是最低,平时都是他贡奉别人。此刻见这猴子举止有礼,怨气全消,转怒为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
  猴王道:“是,是。”
  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猴王笑道:“是我,是我。”
  童子道:“你跟我进来。”
  猴王整衣端肃,随童子径入洞里,果是洞天福地,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三十个小仙侍立于瑶台之下,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
  美猴王一见祖师神仙丰姿,心中百感交集,浪迹多年,终于寻得神仙洞府,真是苦尽甘来。他只顾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祖师早知他的来历,却不便当面说破,遂假意道:“你是哪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未迟。”
  这却是最基本的规矩,不然一个来历不明的人,谁会收他做徒弟。
  猴王也老实,道:“弟子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祖师因知其洞府内必有佛门窥探之士,便故意喝道:“把这只野猴子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哪里是想修道果之人。”
  可怜猴王不知人心难测,不懂得上面这位是怎么回事,说得好好的,突然就生气了。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老实之言,决无虚诈。”
  祖师沉吟了会,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从东胜神洲来?那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轻易到此?”
  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历经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这句话十分关键,登界游方,历经十数个年头。如果他没提这两点,菩提祖师却也不敢就收他为徒。
  菩提见他机灵,倒也心喜,特意提道:“既是逐渐行来,也罢,你姓什么?”
  猴王性子谦和,陪笑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就罢了,一生无性。”他此言真可谓肺腑之言。简单几语,便说明了南赡部洲游历之艰辛,不知吃了多少亏,上了多少当,才造就他不嗔不恼,不与人争斗的个性。
  祖师笑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什么?”
  猴王道:“我也无父母。”
  祖师打趣道:“没有父母,想是树上生的?”
  猴王也不知听了多少次这种带羞辱的语言,也不以为意,道:“我虽不是树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
  以往的人听了他的话,皆嗤之以鼻,唯祖师闻言,心中暗喜,果然无错。隧道:“这等说,你却是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
  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甚是丑陋。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兽旁,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充,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孙,正合婴儿之本论。便教你姓‘孙’罢。”
  猴王听了,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赐个名字于我,也好称道。”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
  猴王道:“那十二个字?”
  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这十二个字乃佛门十二派别,菩提祖师给他按佛门派别起名,实大有深意。悟空不解其意,只是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喜欢反西游传请大家收藏:()反西游传18书包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