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交集
作者:若蚁      更新:2021-04-30 12:49      字数:7697
  这三天三夜,除吃些东西外,南门定都跪在师傅羽化前坐的地方,那供桌前。
  到第四天,满身疲惫,心怀悲怆的他,决定到那河南嵩山一趟,把师傅已仙逝的消息告诉二位师兄爷爷。
  然后,自已再回来这里,他要为师傅守孝三个月。
  三天后的中午,他赶到了东陆师兄那里,这东陆师兄靠近上山的南面,而大师兄熊师爷爷,隐居的地方,在更深处的东北面那里。
  当东陆师兄听到师傅已仙逝的消息后,他满眼含泪,连忙跪下,向北叩了三个头。
  地理而言,师傅在北面长年隐居,也是在北面的太行山上仙逝的。
  当南门定说一块到大师兄熊师那里时,东陆心中猛一惊愕。
  他脸露激动情绪地对小师弟南门定说,“大师兄在一个星期前来我这里,向我辞行,说心中无比烦燥,心神不宁,他当时就说怕师傅有事,要赶紧到昆仑山上做他要做的事,我,我现在看来,看来,大师兄和师傅是心有灵犀,竟遥隔千里,相悉天命”。
  “就是说,大师兄已不在这里,起程去了昆仑山了吗?”,南门定问到。
  “他当时就是说来和我辞行的,他还说以后可能就不回来这里了,因年纪太老了,要回归昆仑”,东陆师兄对他说到。
  “啊?”,南门定有点不太理解一样的。
  “小阿定啊,大师兄和师傅,他们二个是亦师亦友的,师傅只比大师兄大十年八年左右的,大师兄把师傅看成是自已的父辈或大兄长,他小时候是孤儿,在他成年之前,师傅是他世上最亲的人了”,东陆向南门定说道。
  “哦”了一声,南门定没有再说话,一动不动地看着东陆师兄,他的脑际,是在想,大师兄凭什么灵感知道师傅要仙逝呢?
  见南门定没说话,东陆感觉他有些不太明白一样的,补充说道:“许多年前,师傅是带着大师兄,二个人从昆仑来到太行的,在太行,就收下我做徒弟了,我是太行山那里的人,你知道吗?”
  南门定摇了摇头,“师傅从没和我说过,师兄你也没和我说过啊”,他说道。
  “现在已是午后,怎么都得赶去师兄那里看师兄是否已经起程,万一师兄还没起程,我们现在就去太行,那岂不误了大事,阿定,走,我们现在就到师兄那里”,东陆向南门定说道。
  二个人,就这样,向着大师兄熊师隐居的地方飞奔而去。
  俗语说“望山跑死马”,是形容这山路,看上去那么一段路,其实是很长的,从这里到东北面师兄那里,以他们的身手,也要走二、三个时辰。
  到了师兄定居的地方,果然没人。
  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连院落,除看见有飘落的树叶外,都显得较干净的,显然是打扫过不久。
  看到这一切,东陆“啊”了一声,他知道大师兄真的如他所说,起程往昆仑而去了。
  而且,师兄,可能以后不再回来这里了,正如他自已所说的那样。
  一大把的年纪,他当然知道什么叫叶落归根。
  “可能大师兄是赶往昆仑,接师傅的仙魂了”,东陆自已心里想到,但没说出来。
  “师兄,我想明白了一些”,南门定莫名其妙地对东陆师兄说道。
  “你说什么?”,东陆显然不明白南门定的意思。
  “师兄啊,我是在想大师兄怎能有那么神的感觉,感觉到师傅要仙逝,我突然就想到,我自已也正是在一个星期前,心也是莫名其妙的有些烦燥,故而想去看看师傅,本来,今年我是不准备到师傅那里的,正是因为心烦,想着前年和师傅一块到各地走走,心情很好,所以就到师傅那了,想问问师傅今年是否也想到处走走”,南门定说道。
  “哦,师弟啊,你和师傅也还是很有缘份的,这是天意之授啊,我就没能有所感觉”,东陆非常坦荡地说道。
  他自己心里清楚,这南门定的爷爷,当时想他能收徒教他,而自己拒绝,却万万没有想到,在他的爷爷去世后,这南门定竟能跟到太仁祖师学艺,横跨了一,二个辈份,成为自己的师弟,而不是自己徒弟阿林的徒弟。
  “也不是的,师兄别这样说”,南门定小心谨慎地说道。
  第二天一清早,师兄弟二人,看上去就是爷孙俩,直奔太行而来。
  重回到师傅的故居,师兄弟二人又对着师傅仙逝的地方又叩了三个头。
  一周后,南门定向师兄东陆说:“师兄,这里有我为师傅守着孝,您年纪这么大了,您回去吧,师傅在天之灵也知道您来守孝了”。
  东陆看着南门定,摇了摇头,“我跟着师傅学艺八年,既学到了师傅的艺,更学到了师傅的品与德,从师傅那,我得到了一身好本领,让我立足于天地,既无愧,又无惧,真是终身受益,你我同为师傅之徒,为师傅守孝,无分年纪,我和你一样,为师傅守孝一个月,我心方能安稳啊”。
  听得南门定满泪盈眶。
  再说回这积山小方国。
  这南门定离开他的积山国十来天左右,因又有大批的麻丝需要拿去交换,而南门定不在这了,这四年多来,有他在,他的父亲就不必去护送,也不必让那南门池去。
  现在儿子阿定不在,这麻丝交换也不能等太久,因而,这南门柱心里矛盾起来了。
  原来,在南门定还在学艺没回来之前,这兄弟俩就为这麻丝的交换出现过矛盾。
  接过父亲之位,做了积山方国头人的南门柱,也算是中规中矩,可他的弟弟却依然故我,而且,由于其父亲已故,更没个约束,所以做起事来,全凭自已的喜恶。
  事情还是这麻丝交换引起的,那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南门定当时学艺还没回来,这得从头说起。
  那一次,是这个南门池带队去做麻丝交易,这是南门池第三次带队做交易。
  前二次,是他父亲还在的时候,而且是他父亲南门渊意识到这第二个儿子很不妥当时,特意让他去的,而且当时阿林武师还在,阿林武师也是一同和他前往的。
  那二次的交易,顺风顺水,路上并没出现什么麻烦,他的父亲及大哥南门柱都为他能顺利完成交易感到高兴,其父亲南门渊也就为此,改变了自已的一些看法,认为这二儿子南门池,还是可以的,以前都是自已惯坏了他,没让他做更多的事。
  所以,在二次顺利完成交易后的南门池,又恢复了以前的无所事事,而且更没人敢说他了。
  也因为这二次的交易太顺利了,这阿林武师的作用一点没显示出来,反而使这南门池认为父亲花大成本养个这么个人,没必要。
  而且,这个阿林,在南门池的心里,感觉他是只尊重父亲和大哥,对他,就不怎么的。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相处出现的感觉。
  但,阿林,人家有一身好本领。
  他的好本领,没有使出来,其实,这是天大的好事,那是因为他的本事,是在于打斗方面,使出来时,都是面对着争斗,这可不是好事情,特别是,人在外面的世界。
  正因为心有介蒂,这南门池已三番五次,或轻或重的对阿林武师出言不逊,阿林武师也终于受不住,向请他来的南门渊辞别而去,这是老族长南门渊还没去世前就已发生的事。
  从前二次去,到现在的第三次,这南门池已经有近十年再也没去过作交易了。
  现在的他,已经四十出头的人了,这次要交换的麻丝也算多的,因而,近二百人的队伍就出发下山了。
  下到山,当富有经验的族人建议,还是绕道不过山下那伙人的地方时,南门池刚愎的性格出来了。
  他说,“不白多走那二十多里,就直接从前面过去,我们这么多人,这么大的一支队伍,他们不就那十来二十个人吗,不用怕他们,而且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可能他们现在都不知变成什么样了”。
  年长一点的人还是小心翼翼地建议他还是绕道吧,因这几年,大家都是绕道而去的。
  然而,这南门池还是叫大家径直从前面那部落屯居的村子前走。
  当这支浩浩荡荡的,近二百人的大队伍,从人家村口走来时,看到了这村口,有十多个青壮年一样的人,像是守在村口的。
  “喂,你们是积山国的人吗?”,为首的小头领对他们问话。
  “是的”,南门池冷冷地答道。
  “哦”,这小头领只“哦”了一声,便没任何表示,由他们直接进村了。
  其实,这小头领在看到他们这队人时,早已叫了一个人跑回村子向他们的头人报告了消息。
  他们这队人,还没走到村子最多人居住的地方,前面就跑来了二匹马,二个看上去有点威武的人向他们问道:“你们这里谁是头人?”。
  这南门池也是骑着马,他们这里也有五、六匹马,而且南门池是站在中间的,这二个人明显故意在问。
  “我是这里的头人,怎么着?”,他语气强硬。
  “怎么称呼你?”,对方接着问道。
  “我是积山方国二首领,南门池”,他答道。
  “哦,原来是二首领,我们头人请二首领喝茶,请!”,对方二人客气而带着恭敬一样,伸手让道,请南门池去。
  “不必了,我们有事要赶路,代我谢谢你们头人,回来后我请你们头人上我们积山国,我宴请他”,南门池说道。
  “二头领,请吧,我们头人诚心交朋友,他刚才说了,过门都是客,让我们二个务必请二头领过去喝杯茶”,这二个人继续说道。
  这南门池一下语塞。
  经过人家地头,人家头人这么客气请你去喝茶,如果不去,好像说不过去,但本心,谁都不想去。
  他感觉还是去一去吧,他带上骑马的这五个人,其他人,在原地休息。
  二百多担的麻丝,明晃晃地摆在了这条村的村道上,怎不叫人眼馋。
  这里叫石寮寨,头人叫贾增,三十来岁,二头人叫贾善,看上去也有三十了,很壮实一样,但满脸横肉,看上去和名字很不相符。
  当他们一行人走到这里时,这贾增、贾善这二兄弟早已走出院外,迎接他们。
  双方客气一阵,南门池就进去和他们喝茶,他想,随便应付一下,尽早起程。
  可对方十分客气,一定让他们吃了午饭再起程不迟。
  这边的南门池是坚拒一般,他说,“二位头人别再客气,我们有要事在身,要赶路,待事情办完回来,我们再相聚不迟,我还要请你们二位头人上我们那里,我要好好接待二位”。
  “二头领,你听我说,这以前啊,我们都不怎么交往,而且我们这里一些人和你们的族人也有些磕磕碰碰的,以前啊,我就没怎么管,但现在,我们有心和你们交好,所以啊,你就别客气,中午就在这吃顿饭,也正好有时间聊聊天,就这么定了”,对方头人贾增还是客气说道。
  这让南门池无法抗拒一样,就这样,他们喝着茶,聊着天。
  南门池心想,吃过这午饭,赶紧走,回来后请他们上山吃顿饭回报就是了。
  现在才是上午十点多,离午饭还有一段时间,所以,这里的几个人,山南海北地聊开了。
  在外面等着的这些积山国族人,坐了一段时间了,还没见他们的二头人一行人出来,不久,传来回话,中午在这里吃过饭再走,石寮寨人请他们吃午饭。
  这里头,石寮寨的头人向南门池说道:“我们这石寮寨啊,现在有六、七百号人,现在是农闲之时,所以啊,我让一帮兄弟们准备好了,护送你们这来回的路程,让更多人的照应着,准管兄弟你能放放心心,安安稳稳地完成交易”。
  “不用,不用,不用”,这边的南门池急了,对方这么豪爽大方,他确实不好接受。
  “哎,南门兄,我们现在都是朋友兄弟了,帮帮大家族里的事,兄弟我们是应该的,别客气”,这贾增义气地说道。
  “这不用,太客气,我们怎受得了”,南门池还是说道,但语气显然不同了。
  “兄弟,这一路上,安全为上,回来后,你们大不了给些许酬劳给他们便是了,反正现在是农闲,他们都没事干”,贾增说道。
  一切让南门池无法抗拒一样。
  很快到了午饭的时间,这石寮寨的人把午饭挑来给个外面这里正在等候的高山人吃,这让高山人喜出望外,这确实出乎他们所料,看来,这二头领还是有点本事的。
  吃过午饭后,他们就起程了,现在,他们的队伍更大了,这贾增让他的二弟贾善领着四十多个这石寮寨的青壮年人,作为他们的护队,前面说到过的,这族中的坏蛋,就是那个被人叫做臭蛋的人,赫然便在其中。
  为了答谢人家这顿饭,南门池叫人挑来二担麻丝给这里的二位头人。
  在去的路上,这南门池发现,管这后来多出的四十多人的米饭,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虽说这些人偶尔也帮他们的人挑挑东西,所以,原来准备在路上备好的粮食很快就不够了,不得不便宜一点,尽早和路上经过的村庄换他们的粮食。
  但在换到东西,而且还有很多担粮食以后,这南门池的心也就不再怎么为然了。
  一个多月后,他们回到了这山脚下的石寮寨,也算是一路顺利的。
  这贾增,自然又要留他们吃顿饭再上山回去。
  “把贵重点的东西都先挑到我的大院里来,不要弄丢了,把那些粮食都整齐摆放好,等待吃饭”,这贾增大声对这里的人说道。
  然后,他对南门池说,“兄弟,你和阿善一路上都累了,先到里面喝茶,我去安排人杀只猪,杀只羊,好好吃一顿”。
  这让南门池很感动,他觉得在这里交上了好朋友,好兄弟了。
  “对了,这次你们有没有换到南方人的白稻米?”,这贾增对南门池问道。
  “有,有好几十担呢”,南门池答道。
  “好,兄弟我好久没吃过这稻米饭了,来二担煮来吃怎么样,兄弟我也不客气了”,这贾增说道。
  “行,没问题”,南门池爽快答道。
  接着,他叫身边的人随贾增出去一下,帮他找那稻米的行担。
  这人和贾增出去了,并对他们积山国的人说,南门头领让找那稻米的行担,煮白稻米大家吃。
  这里的人赶紧查看那些是稻米担了。
  贾增对刚才一同出来的这高山人说,“你累了,快进去和你头人喝茶去吧,这里我安排一下就是了”。
  他叫二个石寮寨人挑二担东西去院内,这二个石寮寨人,相隔这回院里那高山人十来米,谁都没感觉有什么问题,包括前面走着的这个高山人,他还以为,这背后跟着的二个人,正挑着二担稻米。
  一点问题都没有,头人吩咐的。
  贾增自己随便绕了圈,对二个刚才没太注意这里的高山人说,“你们把这二担挑到伙房里,你们头人吩附的”。
  这二个高山人听到后,挑起二担东西方往伙房那里去了。
  所有挑担,是他们积山国人看着的,刚才,自已这边的人是传了二头领的话的,他们也清楚。
  回到院里,这贾增支走了大院内所有的人,房里,他们几个正在喝茶了。
  他快捷地翻看了这院内原来的十六担东西,发现都是值点钱的,有金属的器皿,有大小不的陶器,小的是碗与碟,大的是那是用来烧饭的陶锅。
  他立刻叫来二个家奴,把这里二担东西挑进侧面的马厩里头放好,盖上些茅草。
  然后,对处理好东西走出来的二个家奴,把伙房里的二担稻米挑到刚才空出来的那二担东西的地方。
  一切看上去和刚才一样。
  很快,大家都高高兴兴,饱饱地吃了个午饭。
  为了答谢人家出人帮忙护送,南门池决定留下二十担粗粮,作为酬劳。
  “给多十担吧,我们这里的人缺粮食”,贾增毫不客气地说。
  听到这话,南门池是觉得作为酬劳,确是有点多,但这顿这么好的午饭,那一头羊,一头猪,也值二三担粮食了。
  “好,行”,他也爽快地回答,心里想,做朋友不应太抠索了。
  南门池也是非常注意这院内十六担东西的,见完完整整的没动过,心里也很安稳。
  起行之时,贾增叫上几个家奴帮忙把院内的这些东西,和其它高山人一块挑出去,送他们到村口。
  这一队高山人,高高兴兴地上山回家了。
  刚开始,他们都是非常兴奋的,也为二头领能与山下这石寮寨人交好而称赞。
  前面说过,这高山人挑去换物资的麻丝,绝大部分是南门一家的,但其他家里如有要交换的麻丝,虽也在他们的队伍之列,但是自已家的,是走在队伍的后头,相隔那三五十米,不准走乱的。
  来回如此,二、三十年均如此,以前并没出现什么搞乱物资的情况。
  而这一次,情况有些不同。
  首先是南门柱,他见到二弟南门池辛苦回来了,自然很高兴,当兄弟二人打开那十六担好东西的时候,却见到有二担是白稻米,当然,这白稻米也是好东西,但不会在这十六担东西里头的。
  这里,应是一些当时值钱的东西,如金属饰物,玉器,陶器,还有那织好的细线衣布,一些有用的地方特产或草药之类的。
  而且,南门池非常清楚地知道,少了的二担,都是下面放着金属,上面是陶器的东西。
  刚好被换出来的是二担稻米。
  难道是被山下这石寮寨的人搞去了,掉了包。
  看着大哥脸上有点严肃了,这南门池心想,难道是这贾增做了手脚,偷去了这二担值钱的东西。
  但也不对啊,最值钱的那担还完好没动,如果是有歪心,拿这一担不比那二担还要好,这让他有点想不通。
  他回想起在石寮寨刚起行时,是有那么一点乱的,因而,他立刻叫来人,每担重新查看一下。
  很快全都查看过了,都是粮食,那二担值钱的东西,没有在这里面。
  “会不会和他们后面的队伍搞错了挑担?”,大哥南门柱问南门池。
  目前,他并不知道南门池和这石寮寨的人已有了交集。
  这南门池没吭声,忙出去,带上五、六个家仆,匆忙去找。
  走了好多家,都没有。
  到了一家,只见一妇人,眼中流着泪,在数落着自已的男人。
  原来,在后面的队伍里,属于方国里自家家庭的,也丢失了一个担子,那是盛陶器的,准确地说,是那些粗制的烧饭用的砂锅和陶碗。
  那也是他们这些人最值钱的东西了,那担东西,是他们二、三家人换来的,全放在那一担上,也莫名其妙不见了。
  这一路上都是平平稳稳没事的,怎会不见呢?
  这几家的男人,在那不多的十来担东西里找,却是找不到了。
  以为是少了一担粮食用去做饭,怎会盛陶器的那担会没了呢?
  这帮男人见找不到,只好挑上换好的粮食,痒痒地回家去了。
  见二头人来了,这里的人连忙跪下,南门池叫他们起来,正要问话,这妇人就先说起来了。
  “这二头领都带着你们的了,你们父子俩怎么就这么不中用,说好要换的烧饭用的砂锅和陶碗就能没带回来,粮食也没多带回多少,那我们的麻丝到那了,辛苦二、三年了,第一次能收获到这些麻丝,本以为以后做饭就不用再借人家的陶锅了”,这妇人眼中带着泪,凄凄数落道。
  因为家里还没有那砂锅,他们做饭,要借人家的砂锅,这意味着要么早点做饭,要么晚点做饭,都不是正常的时间做饭的。
  能吃饱已是很好的了,但自已家里能有烧饭的砂锅和盛饭的陶碗,盛菜的陶碟,虽然都是粗制的灰陶,但,那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哪个妇人不向往啊。
  这妇人的泪光,仿佛倾诉着,盼望着自已的老公和儿子快点回来,带回她期盼的这些好东西(其实是最原始的),也仿佛倾诉着,那就是他们父子俩让她很失望,让她很伤心。
  一家几口人,二、三年辛苦劳作后,第一次获取的收获,没有得到希望的回报。
  这场景,确实让现代人难以理解与想象。
  一家几口人,除为主人劳动外,还在空闲时间,在那很远的地方,起早贪黑地去开荒地,种上了亚麻,二三年收获打出的麻丝,今年是他们家第一次的麻丝交换。
  这南门池不明就里,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当他知道这些奴仆们也有一担值钱的陶器不见了,就没有开口问他们这里有没有人挑错东西了。
  在那蛮荒的远古,物资非常的匮乏,这陶器,是那个时期算值钱的东西。
  这烧饭用的砂锅,现代人也当然不可或缺,但在当时,是人们向着文明进化进程时,引以为傲的生活用品了。
  这是很现实的现实。
  这里,妇人们都数落着,而男人们则窝囊着。
  这不好的情绪和言论,在这民风非常纯朴的积山方国之上,转化为怨言了。
  南门柱和南门池这二兄弟,心里也不太好受,这值钱的东西,绝大一部分,还要拿去山下平原的邻族,换取那值钱的金属农具,还有那盐巴,那菜油或豆油之类的,除自已这家门几十人要吃以外,还要给好几百个奴隶们吃的。
  这可是人家一年到头的酬劳,那盐油,也要分回给人家的,到时真不知能不能如数给到人家呢?
  仆人也是人啊。
  看来,今年,他们要拿以前积挣下来的值钱东西,作补偿了。
  虽然大哥南门柱有点不高兴,但也没说太多。
  这南门池心中也不好受,更重要的,对他而言,他不能没有面子啊。
  为此,过了二天,这南门池带上个家奴,割了几斤肉,捎了一皮囊高粮酒,找石寮寨这贾增,贾善这二兄弟说道说道去了。
  他去问的结果可想而知,这贾增说,一定是搞错了,要么是积山国里的下人们搞错弄走了,要么是自已这里的下人们弄走了,他会认真在这里查一查,这兄弟份上,应该这样好好处理的。
  然而,这事还没完,贾增,他就向南门池提出了一个解决现在这次出错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