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不期之战
作者:若蚁      更新:2021-04-30 12:49      字数:6917
  樊赤跟着师傅相华大师,一块到了涪都,第一天,巴王只召见了相华大师。
  巴王与二王巴具,大巫师相河,还有相华大师四个人,在讨论着他们巴地的大事。
  原来,邻近的蜀国人并没有向他们开战,而是和那南方渚人在万州附近开战,他们发生的冲突,原因也不十分清楚,只是据说,南方渚人到蜀人的地域抢他们的奴隶。
  那么强大的蜀国,南方人竟敢跑到蜀国领地抢奴隶,他们不太相信。
  但确是发生了冲突,可能应有其它原因吧,但发生冲突的地域,是在他们巴国的地域上。
  相河大巫师说:“据说,万洲那里也不是大规模的争斗,现在,离我们很近的广安方向上的邻水,蜀人进驻了军队,而我们东河巴人原居地的人,被另一支蜀人部队把他们往梁平方向驱赶了”。
  这东河,可能是今天的大拱河,巴蜀交界地,素有千岛湖之称,在远古,应是十分适宜人居之地,那里,除有他们土著巴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土著蜀人,和后来迁徒而往的南方氏族部落的人,在那里居住的。
  同一地域,混居着不同氏族的人,实属正常。
  “在万州,冲突过后,蜀人驱赶我们的人离开了东河地域,理由是我们的人混在南方渚人那里,与他们为敌,因而在冲突过后,在万州方向,现在好像还驻扎了近千人的一支强军,而广安方面向,则驻扎着大军”,二王巴具补充介绍着情况。
  二王巴具,负责统领着巴人的军队事务。
  “必须在广安方向派兵驻守,以防万一,至于万州方向,我们还是要派军队把我们被赶的巴人护送回东河,不然东河就变成了蜀国的了”,大巫师相河说。
  “这支军队,尽量不要与蜀人军队开战,让蜀人与南方人相争吧”,相华大师说。
  “那内江,泸州的方向,有没有发现蜀人的军队?”,相华大师接着又问。
  “目前还没有”,二王巴具说。
  “哦,那蜀人还不一定有真正向我们开战的意图,可能他们今年的灾荒还不至于内部很不稳定,但大巫师说的,在广安方向我们必须派兵驻守,这是要尽快安排完成的,不然我们的地域又被蜀人压迫了”,相华大师说。
  相河虽是相华大师的孪生弟弟,但大巫师的身份、地位显赫,虽是弟弟,在这正式的场面,这哥哥相华大师,也是尊称弟弟为大巫师的。
  “大王,明天我们召开庭议吧,安排广安方向的驻兵,也要准备和提防内江,泸州的方向,万一蜀人有进攻意图,我们就可出兵相迎”,相河大巫师说。
  “对,明天召开庭议,二弟,万州方向,你准备派那个为将,出多少兵?”,巴王问二王巴具。
  “就让郑兴老将军的二个儿子,郑淮和郑宝去吧,郑宝率三百兵为前队,郑淮率五百人为后援”,二王巴具说。
  他们知道这万州,开县方向的蜀人部队,约千人左右。
  “广安方向,我将安排郑台老将军的三个儿了,带兵五千作布防,老大郑阳,率三千兵为中路,驻兵长寿,老二郑恩,老三郑中,各率一千兵,分左右二路,可防御对方从广安方面的部队”,二王巴具继续说。
  “在东河,让我们的部队护卫我们被驱赶的人,重新回到他们的原居地,如蜀人敢开战,就把他们打跑”,大巫师相河说,他的话,与其兄相华大师的策略有出入,明显强硬了。
  他说的,虽有道理,但传说中远古时,这蜀国的实力比巴国要强大点的。因他们地域很大,人数更比巴人多。
  这战争,军事,向来以实力说话的,因而,这大巫师相河刚才说的话,还真要看东河那里的具体情况,因战事,就不是以身份地位而言,而是以战力与谋略定夺。
  相河大巫师,他相信郑家几兄弟的战斗实力。
  郑阳,能征善战,武艺高强,在巴冲还没出来之前,就已是他们巴人的领军主将了。
  况巴冲也已是几战成名,现还有个巴冲的同门师弟,也已出师列阵,他是有相当信心与蜀国对抗的。
  “那你就和巴冲率兵驻江州和永川了,是吗?”,巴王问二王巴具。
  “是的,王兄,现在虽在那里还没发现蜀国大部队,但我也要率主力进驻江州,一是确保江州这大门户,二是作为永川与长寿方向的后援策应”,巴具回答兄长。
  “如果对方没有真正想打的意向,就不要轻易和蜀人开战,打破现在的平衡”,相华大师说。
  相华大师心里很清楚,一旦开战,于双方,损失是难以预判的,毕竟,二个都是当时很具实力的大方国,蜀国地域虽比他们大很多,人也比他们多出不少,但,它也没能力那么轻易能鲸吞巴国,双方自损实力后,那强大的中原人,南方流域的,也在崛起强大的渚人,可就虎视眈眈了,相华大师希望蜀国的决策者们能看清楚,想到这一点。
  “要视情况而定,这东河,我听说以前是我们巴人的”,大巫师相河说。
  “我也听我父王说,那是我王爷爷的时代,打胜了蜀人,夺了回来,到我父王那辈,就被蜀人夺回去了,我父王打了几仗都没能夺回来”,巴王说。
  所有人都不语了,大家心里都想,那在更早以前,这地方都不知是巴人还是蜀人的了,或者,都不是。
  这远古,谁强谁占,很自然,正因如此,才引起各部族,各大大少少的方国之间的争斗。
  因而,相河大师说要把东河被蜀人驱赶走的巴人护送回他们的原居地,而那里现在有蜀兵驻扎,这意味着,那里,起码有局部之争。
  相华大师,他只希望,东河那里,恢复原样,尽量避免成为与蜀国军队大规模开战的爆发点。
  由此也让人想到了今天的外交手段,但那个时候,可能他们因是敌对关系,不相往来,因此解决问题的手段通常都用武力解决,诉诸于战争。
  这四个远古巴国的最高领头人,就这样把应对蜀人的事情,大体决定好了。
  第二天,所有包括参与这一系列行动的文武之人,约二十人,都参加了行动前的会议。
  樊赤是第一次开这样的会议,军队的统帅二王巴具,破格封樊赤为副将,这是他们武将中,绝无仅有的一人,未经一战而能封到副将,但所有人都清楚,这是黄炽高人二徒弟,有能力的。
  正如几年前的巴冲的出现,几仗下来,就以他高超的武艺,渐露头角。
  那是他对阵蜀国那罗中,罗泽二兄弟,一对一,不落下风。
  这蜀国罗中,罗泽二兄弟,是郑氏五兄弟甚为忌惮的蜀国二员猛将,郑氏兄弟与他俩比,均落下风。
  这也是他们郑氏五兄弟知道巴冲历害的原因。
  这巫山之上,得一武术高人黄炽,又培养出新的一个巴国骄子樊赤,承担着护卫他们巴人的重任。
  樊赤被安排跟着师兄巴冲这一路,这是二王巴具所统领的主力大部。
  他们从涪都出发,向江开拨州,既可援手长寿与永川,也可确保江州万无一失。
  远古时的江州,是今天的重庆,可是通往涪都的大门户。
  传说中,他们的父辈之前,都城是设在江州,但屡被蜀国压迫地域,为确保安全,便向后面退却,在涪陵设都,再后来,到巴国又强大起来,双方没战事,又把都城回迁江州了,这是传说中的事情。
  三路兵马出发之前,巴王对出征将领士发出口谕,三路将士,均应在目的地防守,不要越过巴地,不要先对蜀人开战。
  以主动防御为目的,现在是秋收时候了,一切战事,以保护秋收为目的,这是相华大师禀告巴王,希望这次行动的目标。
  这是非常鲜明而理智的手段,在远古落后的生产力规模之下,秋收,是一年最重要的粮食来源,一年的劳动成果,是这一年的生存保障。
  甚至可以说,这秋收的粮食,是他们大方国安定的保障,是生存的根本利益。
  倘若有闪失,这一年下来,国家的安定将出现严重的危机信号。
  远古,粮食太重要了。
  先说郑阳这一路,他们到长寿这个地方,比郑宝他们到开县要近很多,所以他们第二天傍晚就到了。
  派出往广安方向的探子回报,广安里有好几千蜀兵,具体多少,一时无法清楚。
  见如此情况,久经战场的郑阳便派人回去报告这里的情况,自已这三千兵驻守中路,其左右各一千兵分别驻守,成崎角之势。
  他也谨遵着巴王的口谕,他确信相华大师的观点,如对方没有主动出击,就不要打破现在的平衡,作为一个武将,以往的作战历史告诉他,负多胜少,说明了这一切。
  且说郑淮和郑宝二兄弟这一路,几天后,他们抵达万洲,郑淮派郑宝和一个有经验的副将,率领他们的三百人,寻找东河原居地的巴人,让他们相互通知,有部队护送他们返回原居地。
  郑淮带着的这五百人,部队驻扎后,派兵出多人打探蜀国的那支部队下落,二天下来,始终未能发现他们的下落,他相信蜀人部队回去了。
  这可是好消息,郑淮向在江州二王巴具,及在涪都的巴王,分别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如是这样,这里的局部战争可避免了。
  这郑淮和郑宝二兄弟,在这里守了几天后,接到巴王的命令,他们返回涪都。
  可他们在返回的路上,第二天下午约四点左右,就遇上蜀人的部队,正是那支千人的部队。
  走在前面的郑宝,率着他那三百人,向对方发问,怎么越界走到我们的领地?
  但对方反而说是郑宝走进他们的领地。
  因对方人多,郑宝没办法,只好等走在后面的郑淮到来。
  当郑淮到达时,二兄弟合兵一处,共八百人了,自然是与对方据理力争,要他们撤兵回到他们的地方。
  但对方的将领却说:“看你们打着这黑蛇的旗号,想必是巴人,告诉你,我们是过来打南蛮
  人的,告诉你,这里只是边界,不一定是你们的,反倒可能是我们的领地,是你们巴人闯进来了”。
  “胡说,这是我们巴人之地,你强词夺理,我……”。
  郑淮还没说完,只见对方奔出一匹马,骑马者身材魁悟,是个大个头,舞动着大刀,口中喊道:“我让你说,砍了你”。
  他的身后,开始跑出几十人,挥动着武器,竟向巴人冲了过来。
  “风海,你这个疯子”,郑淮举枪相迎,郑宝也提着铁棍,驱马杀出。
  是的,对方蜀人的这大个头,正是风海,他不但是个大个头,力大无穷,而且性格暴躁,野蛮至极。
  郑淮当然认得他,而且还和他交战过,那是在五、六年前的事。
  因这风海的个头高大,因面郑淮自然容易认得他。
  武将,让人佩服的地方,是纵然泰山压顶,也迎刃而上,毫不畏惧,这是他们值得骄傲的使命感,郑淮,正是这样的武将。
  “咣铛”一声,当郑准举起枪,硬接这风海砍下的一刀时,他感到双臂刹时都酸了。
  他返转马头,还是举枪出招,他知道,必须要用快招压住对方,不然他的刀使出来,真没办法挡得几刀的。
  他见到了弟弟郑宝,正舞动着铁棍,冲上来,打压着风海,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
  郑宝,现在才十七岁多点,因与蜀人几年没开战,他和樊赤一样,也是第一次的出征。
  但对方的主将很快就接住了郑宝的铁棍,这风海得以抽空,大砍刀正要向郑宝砍去,此时的郑淮,“嗖,嗖”的二枪,一虚一实,早已刺向风海。
  双方的士兵也混战在一块了。
  原以为能避免的局部战事,连他们巴王都下达撤兵令了,却在回撤的路上,因双方现正处的地域问题争辩时,还没说上几句时,对方蹦出个野蛮的战将,双方打了起来。
  双方主将这里,是打斗最激烈的地方,也是战场的焦点,双方副将,偏将纷纷加入这战团。
  蜀国兵比巴国兵人数稍多一点,但巴国兵也勇猛,相持之下,双方一时难分胜负。
  初秋时分,天本就黑得早,双方相遇时已是下午四点,因而混战一个时辰左右,天黑了,双方各自撤兵,生火造饭。
  郑淮这里,待大家吃完饭,坐下休息时,他命令一个副将,带着他的二百兵,开拨到后面,即靠近蜀国兵的方向,晚上开始轮流值哨,防备蜀国人的夜袭。
  晚上约七点多,正当这些巴国兵在休息的时候,突然,蜀国人漫山遍野般出现在他们面前,杀声震天,猝不及防的巴国兵,怎么也想不到,对方竟绕过那支部队,从他们铡面打了过来。
  从双方撤兵造饭,吃饭休息,也就二个时辰多点,对方就趁着夜色,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慌乱,匆忙站起来想应战的巴国兵,乱成一团,他们大部分人,几乎听不到自己头领有什么命令,也看不到自己头领在哪里,蜀国兵就杀到跟前,不但战斗意识丧失,连战斗意志也被对方突然的喊杀声所摧毁,纷纷向后逃跑退离。
  而郑淮,郑宝二兄弟,则连忙上马,大声呼喊着士兵们起来应战,由于对方的呐喊声太大,只有他身傍不远处的人听到,并拿起武器抵抗。
  郑淮,郑宝这一部分巴国兵,怎么抵得住如潮水般向这里涌来的蜀国人,不一会,他们便被打得落荒而跳,向他们的巴地逃去,二兄弟都走散了。
  这支千人的蜀兵将领,用了一招连续作战的方法,也趁着有夜色的掩护,就一天,二仗,打败了由郑淮,郑宝二兄弟带领的这一路巴国兵。
  虽然郑淮也想到和布置了防范对方偷袭,但对方趁夜色巧妙地绕开了,这连续出击,便把他打了个措手不及,兵败对手之下。
  直至第二天中午时分,这郑淮,郑宝二兄弟才碰到了面,并收拾着残兵败将,率部退向忠县。
  这一路人马,从开拨到前方,至接到巴王命令回撤涪都,让人相信那里应没战事,却在第二天回来的路上,和蜀人打了一仗,并惨败于对手,让人感觉是中了对方的埋伏一般,其实只是真正的遭遇战。
  由于出征前巴王已对各路将领有明示,不要轻易与蜀人先开战,因而,撤到忠县的郑淮,连夜派弟弟郑宝,带着二个随从,飞奔回涪都,向巴王亲自述说此战的原由,并突出强调是蜀将风海单方先行挑起的战争。
  消息传到了涪都巴王这里,第二天,也传到了远在江州的二王巴具帐中。
  刚接到消息的二王巴具,立即召集几个重要将领讨论应对。
  不到一个时辰,这里飞出十几骑,为首是巴冲,还有樊赤和一众能征善战的偏、副将。
  二王巴具命令他们,二天内,凭着马快,到达驻守长寿的郑阳部,举那里中路防守驻扎的三千兵,郑阳为主将,巴冲为副将,火速开往达洲及开县,寻找那支蜀国部队,给刚取胜的这支蜀国兵迎头痛击。
  这是反手也给对方打个措手不及。
  这火速飞骑的十几人,只一天半,抵达长寿,向郑阳传达二王巴具的作战口喻命令。
  郑阳中路这三千兵,便为速静静开拨,向达洲方向而去。
  日夜兼程的这支部队,二天后,到了达洲地界,此时己是晚上八点多。
  第二天六点多,这支部队又开拨了。
  令他们大出意外的是,刚行进十来里地,便撞上了这刚打了胜仗不久的蜀国兵。
  远程奔袭,频感劳累的三千巴国兵,却战意正浓,见在这里追上并遇上对手,便向着毫无准备的这这支蜀兵,向他们的驻地,发起猛烈攻击。
  这里,几乎集齐了巴国最为杰出的武将,他们勇猛异常,一路追杀着对方。
  那风海被樊赤所伤,他逃离阵后,负着伤,领着几个人,幸运逃出重围,这近千的蜀兵,被三千人的巴军一路追杀,几近被全歼,主将被擒。
  这支得胜的巴国兵,稍作休整,便在当天午后开拨,回守长寿。
  而蜀国统帅帐前,接到开县胜报没几天,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败将风海回来报传,那支部队已经被对手几近全歼了。
  几乎也在同时,巴王这里,还没接到长寿方向转败为胜的消息,大巫师相河已敦促着巴王,快点颁布提前进入秋收的命令,动员可劳作的人,把成熟可收割的庄稼,尽快收割,别指望前方的巴国兵回来后再秋收。
  因为,这些打仗的人,亦兵亦农的,平日之时,这些青壮年男人,才是主要的劳动力。
  一场不期而遇之战,改变了往日的秩序,令巴地之人又感受到战争可能又要发生的气氛。
  再说这巴王,在送别相华大师回山之前,他曾低声问相华大师:“这次巴蜀又像要重新开战,真会打起来,可能性有多少?”。
  “无从衡量”,相华大师说。
  见巴王站在那里,心情显得沉重,相华大师继续说:“大王,虽这几年我们国力有所加强,也有新的能人出现,但蜀国比我们还要大,其物产更丰富,他们的能人也自是层出不穷,虽说今年他们大面积遭受蝗虫之害,其受灾影响甚巨,但也不会无路可走,毕竟是天府之国,能有很多其它的东西可弥补的。
  因而,开县或东河那里,可能局部之争避免不了,但他们大规模向我们开战,虽有可能,但可能性并不高的。
  “因为,他们的地域,也受到南方人和中原人的虎视耽眈,他们不可能尽其所有国力与我们开战而不顾后路,况且,如我们形势紧急,还可以向南方人求助啊”,相华大师向巴王说了这些话,当时,巴王听后,心感安慰了一些。
  但现在,巴王却接到了开县郑淮的战败之报。
  只一天,八百人之部,损失大部分,这好像暗示相方战力的差距,巴王心里想
  情况有点严峻,看来,蜀人好像要大开战了。
  他和大巫师相河对前方战事还没能有好的决议,目前可做的,就是按相河巫师的意思,颁布提前进入秋收之令,这命令,平常根本不需要颁布的。
  前方战事如十分危急,那他只能向南方人求援,这是他们历代巴王对付蜀人的做法。
  他们和南方人,同是以长江二岸而居,有些是分布在上下游,虽然也有摩擦,甚至是战争,但也是亦敌亦友的。
  他们也深知,他们和渚人是不同源的,南方渚人信奉的图腾是龙,这或与他们在长江流域里的扬子鳄有些关系,那扬子鳄的头部与龙的头部,可谓如出一辙,而巴人则是信奉白虎,有些地方是信奉黑蛇的,因而这图腾,是不同地方,不同种族的标志,这也是他们世代相传下来的文化,是改变不了的。
  从信奉的图腾,在当时而言,也是他们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
  从江州到开县,步兵而往,正常情况,少说也要十天八天,而二王巴具,从接报,定下反扑杀,派出十几个勇猛将领,先骑马抵长寿,而举那里的三千兵,直至到达开县找到那支蜀国兵并打败,只用了五天的时间,虽刚好能遇上那队蜀兵,有些好运的成份,但也反映出巴具定事果断,用兵神速的能力。
  取胜后的郑阳,兵马不停蹄,回撤了,回去长寿了,而巴冲带着攀赤和那十几个将领,直奔郑淮那里。
  巴冲带着父王的口谕,郑淮带兵失策,惨遭战败,降为偏将,即日起,率部回涪都,所率之部,纳归护粮队伍将领管辖。
  他们在郑淮驻地那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便骑马径直先往长寿,再回江州。
  所谓胜乃负兵家常事,正当巴王还为前方战事忧虑时,没过几天,得到二王巴具的新战报,刚打败并重创那支蜀国兵,几乎把他们全歼,主将也活捉了。
  消息传到相华大师那里,“看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他喃喃自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