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锋芒
作者:若蚁      更新:2021-04-30 12:49      字数:8657
  再说那蜀将风海,他受伤突围而逃,同在一起的那几个人,除一个是骑马的,其余全是步兵,风海叫上那个骑马者和自己同行,往广安方向,他们主帅的所在地,飞奔回去禀报。
  毕竟是骑马,而且是逃命般急奔,跑了二天,这二人就跑回到广安地域的邻水,到第二天早上,找到了他们蜀国的大部队,向主帅龚格告知开县一路这支近千人马,几近被全歼的消息。
  此时的风海,他还不知道他们这一路的指挥将领,已被巴人活捉了。
  蜀人在广安的这支驻军,一万二千多人,主帅为龚格,除派去一千人去开县,扫除南方人的闯入,剩下的,就分别驻扎在邻水,广安,邻水是广安方向离巴地最前沿的地方了。
  这龚格被风海这突如其来的禀报吓了一惊。
  本来,他只是受命开拨前往广安地域,负责防范巴人的闯入,毕竟,他们的蜀地,今年有一大片地区的农耕作物受天灾影响而失收,国内有不稳定的因素产生,怕巴人趁此征伐他们,在东河地区的一些冲突发生后,他们便奉命派兵驻守于此。
  出发前,他同时也收到命令,要派出一支部队,驱逐闯入他们地域的,远在长江流域的南方人的挑衅,那是因婚配问题与他们蜀地土著人引起的大冲突。
  那里的冲突,双方大不了那一百几十人,派去一支千人的队全,是为东河而去的。
  这东河,也叫大拱河,在当地素有千岛湖之称,在那里散落着大大小小他们的蜀人,巴人,的小群落,近些年,也有不少的南方渚人迁徒到那里,是远古、巴蜀二国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争之地。
  这千人队全,就是要去那里,在靠近他们蜀国这边的地域,把那南方人和巴人驱赶往巴地。
  他也接到不要随便向巴人开战的命令,这点,巴、蜀二国的大王的意愿都是相同的。
  而蜀王,更要考虑那令人生畏的中原势力,他们在地域上相连。
  就在前几天,当他接到那千人一路的战报,说在那里重创了巴国人一部,有近千人的巴人部队被他们彻底打败了,他当时并没有太高兴,因这是他意料之外的,这很有可能引起巴蜀新一轮的大规模的征战,这正是他所担心的,因对方可不那么轻易忽视这事情,近千人的部队,这在当时,这可算是大规模的战事了。
  这蜀帅龚格,几天都没把这获胜的战报回禀成都王朝,他正要观察巴人的反应,尽量想平抚此事,好向蜀王复命。
  没想到的是,巴人复仇的速度与手段,远远超出他的预料。
  万州、开县地域里,除这支开过去的千人巴军,当时应是没巴人的其它队全,哪来的能消灭他们千人的部队?
  从巴人的涪都,或江州,走到开县,少说也要六、七天,从接报那天算起,可能现在还没能走到那的。
  应是这长寿驻扎的巴人,那里早就探到有几千人的一支大部队,驻扎在那里,和他们遥遥相对抗衡着。
  莫不是这支部队,他们全都空巢而出,奔赴好几百里,回手打了那里的蜀国兵,龚格这样想。
  他的副帅,宗正连宏,也是和他的猜想一样。
  想到此的他,除暗暗惊叹对方用兵神速之外,也知道了对方统领的历害,他警惕着自己小心用事。
  取胜的消息可暂时不报,因这是部下轻率违背王命而出战所得,但损兵一千就不能不报了,而且不能拖延,否则是死罪。
  他详细询问这风海,究竟他们那一路的人马,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轻易和巴国人开战?而获胜后,没过几天,就被几近全歼。
  这风海,本就是这次二国开战的肇事者,自然是回答得吞吞吐吐,尽量掩饰着当时他的鲁莽无理,率先挑起战事。
  龚格,他只能派了二个人,其中一个是风海带回来的那个人,向成都王朝那里禀报这里的情况,至于这风海,因有伤,就让他在此养伤复原。
  能为蜀国一军之帅,他也是久经沙场的人,他和副帅宗正连宏,在细细地分析着目前这里的情况。
  副帅宗正连宏,其世袭一家,是蜀国武将之门。
  巴国地域,从目前得到的情况而看,能调用几千人的部队,在三、四天便抵达开县,只能是在自己正面的巴地,那支几千人的部队的,绝不可能是从江州或涪都出发的。
  交战后能在半天时间,就几近全歼他的千人一部,那巴人的这支部队,少说也必须有二、三千人,因他们是长途奔袭,相当疲累的,没个一倍以上左右的兵力,不可能。
  主帅龚格,他一直纳闷着他的千人部队,究竟为什么?也是那么轻易被对方灭掉。
  他估计巴国人这次长途突袭的兵力人数,也是基本准桷的,但他没想到的是,巴国的二王巴具,是集中了二路主力全部最勇猛的十几个将领。
  副帅宗正连宏,他密集的派出多路的探子,他要探清楚这长寿方向的驻军,现在还在不在那里?
  而主帅龚格,他的预判是,对方虽不可能空巢倾出,但起码有半数人马,往开县的,那他就越过巴地抵长寿,先占领长寿,设下一个大包围圈,对回师的巴人,这疲惫的对方,也来一个措手不及。
  宗正连宏派出去的探子,纷纷回营了,基本上都汇聚了一个信息,长寿那里是有三个驻军,左、右二翼各约千把人,而中军里像没什么人,他们在营盘外用乱石乱木架起了障碍物,把营盘给围了起来。
  龚格和宗正连宏,他们的估计被证实了,宗正连宏说:“必须今天晚上抵达长寿,稍作休息,明天一早,对这左,右二路巴人开战,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在开县之部还没返回来之前,迅速先灭掉这里的驻军”。
  “嗯,执行命令吧”,龚格对宗正连宏说。
  因为他们二人早就计论好对策,等的就是探子最后准确的情报。
  兵贵神速,宗正连宏率部立刻开拨,他们这离长寿,也有个七八十里,今天晚上就能到那,明天一早,就可对长寿这二支为数不多的驻军展开攻击。
  近千人的队伍覆没,没有一个胜仗,他们二个没法向他们的蜀王交代,治罪下来,应能不轻。
  必须在二天之内完成战斗,不然,从开县回师的巴国兵回来,自己反倒是被二面夹击的。
  这风海是骑马回来的,回师的巴国兵是步兵,正好有这最多也就二天多一点的时间差。
  就这样,这邻水五千人的蜀国强军,往长寿方向开拨了,傍晚时分,他们先是生火做饭,饭后,又走了二个多小时,终于抵达长寿巴国兵驻守的营盘附近,相距约五里地,那是不让巴国人发现他们。
  第二天,拂晓时分,这支蜀国强兵,如天兵一样,突然出现在巴国人的营盘前。
  再说巴国二王巴具这里,派出了巴冲,樊赤那十几名最强悍的战将后,他的心里就盘算了起来。
  如果他们这十几人,骑马飞奔到长寿后,与驻守在哪的郑阳所部会合,这三千兵,和这群悍将,只要能遇上开县那支蜀国兵,一定能打败他们,复了郑淮兵败这个仇,此时,他反倒担心那支蜀国兵会在打败郑淮后回去他们蜀地了。
  然而,此时的长寿只有左、右二路各一千人了,而长寿方向对方的蜀地,却有一支大部队,虽不知人数多
  少,但如果这二天蜀人过来开战,那郑阳这二个弟弟就有难了,他们怎能抵挡得了。
  想到此的二王巴具,心中突然一惊。
  如是这样,取胜后的对方,可长驱直入,斜刺里避开江州,直抵涪都,要知道,现在的涪都,几近是没什么部队的,那一、二千人,抵什么抗,天啊,危险。
  江州,本是他们巴人的统治中心,因双方磨擦长年不断,因国力上的差距,他们被蜀人压迫了地域,江州都几近成了前线,因而他们撤都江州,在涪陵设立了临时统治中心,因而称涪都,现在,江州反而是他们抵御蜀人的大门户,但从长寿方向,恰好能避开江州而达涪都。
  想到此的二王巴具,在巴冲他们出发的当天下午,便点兵三千,亲自率队前往长寿临时驻守,等待郑阳所部回来后再换防。
  江州,因地域也很广大,单在那嘉陵江出长江的隘口处,他们就驻兵三千,但那些是雷打不能动的,因那里是他们嘉陵江沿岸巴人出长江的水路必经之处,也是江州举足轻重之地,而且地势险要,应是今天的朝天门那里的地域。
  二天后的下午,这二王巴具,便抵达长寿,他通知左、右二路的巴军要做好防范,并马不停蹄般,在郑阳驻守的营地外围,筑起了一圈障碍物,因他并不熟识这里的地理,也不知蜀国对方的部队离他们有多远,又有多少人?他担心会被蜀人偷袭。
  今天,是他们到达长寿后的第三天,一清早,营盘外竟出现了蜀国的大部队。
  果不出其料,二王巴具庆幸之余,更多的是担心了,他不知对方兵力有多少?自已这三路人马能否顶得住对方的攻击,唯一可盼的,就是郑阳的尽快回来。
  这二王巴具,连忙下达命令,大家依靠围好的障碍物作屏障,不要出去和蜀人直接交锋,若蜀人进攻,就用弓弩放箭,射杀他们。
  此时的他,多么渴望儿子巴冲和那十几名勇猛的悍将能在身边,那是底气。
  如对方这支蜀人部队里有那罗中、罗泽这二兄弟,直接交战厮杀,那这二人,所到之处,没有人能拦得住,几个都打不赢一个。
  此时,他想着儿子巴冲了,巴冲可以,几前他们的交手,已是证明。
  很快,蜀人已向他们营盘发出了攻击,一支千人左右的队伍,在他们正前方,向他们杀来。
  此时,从蜀人阵营,分别从左,右二边,开出了二支队伍,向他们营盘二侧运动过来。
  原来,蜀军统帅龚格,看到巴人营地围筑了障碍物阵地,知道对方可能不会出来迎战,这是他所不想。
  因为,他要速战速决。
  他命令的这二员猛将,正是罗中,罗泽,前蜀王的一对双胞儿子。现在,这二人正各率一千人,一左一右,绕到巴人营地的二边,甚至是后边,寻找容易进攻的地方,向巴人发起攻击。
  他早已派出另二支部队,截击这左、右二路来援的巴人队伍。
  从正面冲上来的蜀兵,受到巴人密集箭矢的射杀,冲在前面的,纷纷倒下,因为他们并没有盾牌挡住箭矢,只能用血肉之驱面对。
  小说里的远古,此时,还没有盾牌的出现。
  营盘外围,二、三个地方,冲上来的那一百几十个蜀兵,被障碍物挡住,难以顺利冲进巴人的营中,他们只能一部分人向着里面的巴人对射,另一些人试图搬开那些石头与树木,但双方离得这么近,巴人则在阵地前列着满满的人,对这些蜀兵进行射杀,这二、三个地方的蜀兵,抵挡不住,纷纷后撤了。
  蜀人第一轮的正面进攻,被打退了。
  但,蜀帅龚格,从正面,又发出了三支人马,各约三百人,如漫山遍野般,从正面杀向巴人的营地。
  此时,二支运动到侧面的蜀国部队,也向巴人营盘发起了攻击。
  霎时,五路蜀国兵,像潮水般扑向了巴营。
  这里的巴营,那二王巴具徒感形势非常的紧张,也关注着他们左、右二翼的情况。
  巴人前面好几个带兵的列兵长,都在拚命喊着,“快放箭,快放箭”,可没多久,都听到身边好多的士兵纷纷说,“我没箭了”。
  每人多的才不过十来支箭,少的只有那三五支,对方几路扑杀过来,可想而知。
  正前方,障碍物阵地前,堆满了双方的士兵,他们都在用长枪,棍棒相互击打着。那二支刚在运动过来的蜀国部队,左边已打开了缺口,双方正在缺口处厮杀,右边,蜀国兵已在清除着障碍物,顷刻间就可完成。
  这二王巴具一看不好,立刻唤了二个副将,随他向右边,怎么都得先堵住右边这一个缺口,以减缓一时的压力。
  当他领着一百来人冲到这右边时,已看到蜀兵已清除出缺口,几个骑马的,看上去是为将的人,正率兵扫杀着阻挡前进的巴国兵,这巴具细看对方中间那勇猛无比的人,心中凉了半截,此人正是令很多巴将心寒的蜀国双雄之一,罗中。
  罗中,罗泽,这对孪生双胞胎,前巴王的王子,人称蜀国双雄,一向都是出双入对,所在之处,每每都是他们蜀国部队的主力所在。
  他们的父亲,前蜀王去世前,把蜀国的王位传给了他的弟弟,就是这双胞胎兄弟的王叔。
  看到对方这右边为将者是罗中,巴具令二个副将上去拦他,他驱马向后面的军中大喊:“所有骑马的将、尉,向着右边的蜀将打去。
  四十多岁的他,心中非常明白,自己不能面对对方这个人和他厮杀的,因为他没什么武艺。
  随着他的大声呼喊,十几个骑马的巴国将尉,领着三百来人,增援这右边来了。
  正当这三百来人接上蜀国兵混战在一起时,这巴具一扭头,看到这左边,那蜀国一为将者,正杀出一条血路,向他们营地中心处杀来。
  正如前面所说的,他如入无人之境,把阻挡在他前面的巴国兵,打得纷纷倒下,从中间向傍边纷纷躲闪着。
  “你们这五百人,杀向左边,堵住他”,巴具声嘶力竭般地喊到。
  这是他护身的五百亲兵。
  他知道这左路,应是那右路罗中的弟弟,罗泽。
  如此威猛,他怎能不知道。
  此时的他,立刻驱马跑向他的指挥所在地,那是一个有近三十米高的大山包,郑阳早就在那里建立了他的
  指挥部。
  这是一个几近光秃秃的大山包,可容二千多兵在此防守,方向上也靠近他们向江州撤退的方向,在这里不远,也有一个约十几米高的小山包,也可容纳三五百人防守。
  地域上,这二个山包形成崎角之势,可相互呼应,这是他们巴国兵在这里营盘地上,算是较为有利的防守核心所在地了。
  大山包上,他本就留好一千人在那驻守的,是后备之军,也是万不得已时,作为撤退时的抵挡部队。
  当他驱马跑上山包时,居高而看,下面整个战场,看得非常清楚。
  郑阳二个弟弟所在的左、右二路,也被蜀兵包围着,动弹不得。
  他带来的三千人马,除这里留守着一千后备军外,整整二千兵,全在下面的人海里与蜀军交战着。
  整个战场,看上去好像相方交战的人数差不多,但蜀国后面列兵之阵,还有起码足足二千以上的人没有出战,仍在列队,等候着命令。
  在阵地前构筑好的障碍物阵地,在蜀国猛烈的攻击之下,不到二个时辰,基本上被蜀兵全打开了。
  巴冲,郑阳几兄弟都不在,赖以与对方抗衡的将领,最勇猛的那些人,都不在,对方兵力更在自己之上,二王巴具明白,今天之战,必败无疑,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但双方已是绞杀在一起。
  他知道现在自己被蜀国统帅打了个时间差,这郑阳所部三千兵,因是步兵啊,从得胜回师返回此地,起码也要三天左右才能返回,六百多里地啊。
  但巴冲,你们那十几个骑马的将领,该不会和郑阳的步兵所部,悠哉游哉般地慢慢走回来吧,你父亲现在正是性命攸关的时候啊,他心力交竭般地想着。
  “完了,完了”,突然,他想起了曾吩附巴冲回程时到那郑淮所部,传他的口谕之事,折返到那里,差不多要跑多近百里地的,那里是往涪都方向的。
  这战争,一经发起,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瞬息万变,在胜负关口,生命攸关之时,二王巴具为自己一下没能吩附他们那里战事结束后,必须尽快归队,而懊悔了。
  正当他为巴冲那十几个最为勇猛的将领没能尽早回归之时而懊悔时,他看到了山包下左右二路,那蜀国双雄所率之部,正如二道洪流一般,所到之处,他们的巴国兵的人海,都被冲出一条道,纷纷躲闪避开。
  而正前面开阔的阵地上,人数最多的地方,双方还是胶着的。
  此时的二王巴具,一点办法也没有,手上没有得力战将啊。
  现在,他唯一可做的,就是命令着这一千兵,分成左右二路,各五百人,随时听他的命令杀出。
  他知道,这左或右路,应是他们最快被打败而后退的。
  而后退的巴国兵,自然的心理,必定是跑向山包这个方向的,此时,他要让这五百兵冲出,以壮军心,让后退的人返身回杀。
  这里,厮杀了近三个时辰了。
  正如巴具所料,不但左右二路的蜀兵先后打得他们的巴国兵全开始向这山包退上来,连正前方绞杀在一起的人海,他们的巴国兵终于也抵挡不住蜀人的强烈进攻,在蜀兵一波一波的援军杀上来后,终于因兵力不济,也没勇将押阵,全被打退,跑向这山包这里来了。
  这里,巴王命令着一个校尉,带在五百人,跑向不远处那个十几米高的山包,固守住那里。
  他大声吆喝着,命令这里的人,三十人站好一个方队,十人一排,前后三列。
  很快,二十多个方队站好了。
  这是保持着战斗的态势,完整的队列,能壮自己人的军威。
  在这里,居高临下向冲上来的蜀兵杀出,这些方阵形成的战斗力,还能为自己赢得些时间。
  层面上,也能尽最大的可能挫伤对方的元气,因为,如果现在害怕而逃跑,那此时剩下的这二千多人,就会就被人追上来,像割韭菜般的砍杀。
  败是败了,但绝不能败得不像话。
  果然,当蜀帅龚格领着大军,压到这山包下时,对着山包之上的巴国兵发出了五、六次的冲锋,都被冲下来的巴国兵方阵抵挡住了。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了,蜀国兵停止了进攻,他们要在午饭后再战。
  “天黑之前,一定要,而且一定能围歼这支守军”,蜀国统帅龚格很有信心地这样想。
  因为,一个上午,就已经把他们给打败而全退守在那的,时间上,正按自己预想的节奏推进着。
  “只是忌惮着那回师的几千巴国兵,不然,按平常,可以不向山包上冲锋,在下面围它个一二天,也是
  全歼”,蜀军副帅宗正连宏在他身边这样说。
  此时,在蜀兵左后方,也正是二王巴具他们的正前方的右面,跑来了十几匹马。
  蜀兵左后方有些骚动,那里,好像突然也传来了嘈杂的声音。
  但很快,这十几匹马跑向了山包后面的方向,消失了。
  这里的情况没被山包之上的人发现,但很快,二王巴具这里,听到山包背后那里有人喊,“巴冲回来了”。
  “什么,巴冲回来了?”,惊喜万分的巴具,一下站了起来,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他赶快跑向山包背后。
  是的,巴冲和樊赤,他们这十几个巴国悍将,在这危急关头,归队了。
  他们虽然回来晚了点,因为他们到了郑淮所部一趟,但也算回来得及时了,救命一般的时刻。
  但他们一回来,就给这二、三千的巴国兵注入了强心剂一般,又唤起了他们的斗志。
  因为上午,他们被蜀国将领们打怕了,只一上午,伤亡近六、七百人。
  下午,大战重又燃起。
  蜀国双雄,上午,在所到之处,横扫巴国兵后,突然发现,现在,这巴国的老对手巴冲,赫然在巴国的阵中。
  这兄弟俩,围着巴冲,杀了起来。
  现在的巴国阵中,没有了郑阳几兄弟,以往,是郑阳他们几个也加入战团,双方这样抗衡的。
  但现在,樊赤杀进来了。
  这四个人,激烈地绞杀在一起,双方主帅的眼神,都被这里吸引住了。
  这是强将勇者层面的较量。
  蜀国正、副统帅龚格和宗正连宏,二个都看得有点不明白,上午之时,他看到罗中,罗泽二兄弟,所到之处无对手的,对方的将领,那么激烈之时都没有出现,怎么到现在才突然出现呢?
  他俩看到这四个人打得非常激烈,看得人眼花缭乱的,而且半个小时过去了,还在那里打着。
  显然,他们遇上了强劲的对手。
  但,他们二个都坚信着这二兄弟能胜出,特别是老大罗中,得中原高人所授技艺,很是了得,按以往经历的战事,长时间对打,巴国将领,最杰出的勇者巴冲,也要落下风的。
  这只是时间问题,他们心中这样想。
  此时,这四个人,打着打着,变成现在巴冲对着罗泽,罗中对着樊赤。
  这四个人,分开了来打,没有四个人绞杀在一起。
  看得双方的士兵都不想打了,只想看着这四个人打。
  这罗中的追风枪,本就以快得枪枪封喉著称,但他感觉,面前这青少年一般稚嫩的将军,其枪法之快,根本不比他的追风枪要慢。
  黄炽高人的枪法,谓极光枪。
  但久经战事,年近三十的罗中,其枪法精妙极速的变化,当然不会惧怕对方出招的极快。
  此时,他知道,取胜对方,好像很难,因对方应对着自己的招数,显得从容不惊,如是对手换成巴冲,他可是愈打愈有信心的。
  这边的樊赤,他可不知道面前这对手,可是当时蜀国第一勇将,他心中只是想打败对方,显示身手,他知道对方也是高强之人,他抖擞精神,直如初生牛犊一样,也是越打越勇。
  看得这里的二王巴具是如痴如醉。
  此时,蜀国统帅龚格是惊呀不已。
  他看不清这里樊赤的脸庞,他只是惊呀这以前没见过的,面前这一幕。
  突然,他想起了必须尽快解决这里的战斗,这四个人的缠斗,已过去近大半个小时了。
  他立刻布置其他的将领,向山包之上的巴人发起了攻击。
  二王巴具也命令回来的那些将领,带着二十多个方队,轮次冲向了山包之下的蜀军。
  战斗非常的激烈,然而,上午气势如虹的蜀国兵,现在,在人数占多的情况下,并没有像上午一样保持着场面的优势,因为,现在的巴国兵非常的勇猛,他们回来的将领,大大的激励了他们的战意与决心。
  而且,对山包之上的巴人进攻,是仰攻,巴人方队冲下来打退他们后,又返回高处,蜀兵一下没办法。
  真是打得天昏地暗一般,打到近四点了,罗中与樊赤停下来了,巴冲与罗泽那里,早就停下来了,他们都打得筋疲力尽一般,默默地对看着对方,都是不惧之心,但又无奈之想。
  双方都各自回到自己的阵中,双方的士兵们也纷纷撤出战斗,返回自己营地。
  离天黑,还有一个多至二个小时,蜀帅龚格,鼓励着蜀兵的斗志,而副帅宗正连宏,他命令着所有的将士,稍作休息后,全部人马,投入战斗,他要亲自率队,在天黑以前,打败这巴国人。
  这是双方意志的较量,宗正连宏,他大声重复着,和蜀国将士们一起高喊着,“打败他们”。
  又是一轮天昏地暗般的厮杀,双方的较量,因巴国兵人数少,且上午损失惨重,他们终被压缩守住这大小二个山头,此时,天已全黑下来了。
  山包之上的二王巴具,现在除安排防范对方的夜袭,只能期盼郑阳所部明天中午能有援兵出现在这里的。
  他早就派出四个骑兵,策马飞奔向郑阳传话的。
  明天傍晚,甚至最好是明天中午,郑阳那里,那怕是回师几百人的先头部队,那将是另一个情况。
  如能这样,那情况,将是一个反转,可夹击吃掉对方。
  正当他忐忑不安,一夜不眠,防范着对方夜袭,熬了一夜等到天明时,却发现,对方的阵地上,蜀人早已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原来,今天如此激烈的战斗,都没能取下对方,明天而言,再一轮的恶战,在所难免,但耗时多长,无法预估,恐怖的是,如开县回来的巴国兵明天就能赶到,那可要面临全军被夹击的危险,考虑再三的统帅龚格,在拂晓之前,趁着天还没亮,拨营回师了。
  这一战,樊赤一战成名,锋芒毕露。
  第二天傍晚时分,郑阳所部陆续回师长寿这里了。
  此时的二王巴具,在考虑着进军邻水,挑战回师的这支蜀国部队了。
  因为,现在的他们,兵力比对方多了,而战将全部列阵在此。
  粮食也如期而至,二王巴具,果然率领这支部队越过蜀地,进军邻水。
  这可是他们这代巴王任期近十年没出现过的事情,通常,强大的蜀国都在他们巴地开战的。
  可当他们抵达邻水,却发现蜀国这支部队,返回广安了。
  他们可不敢轻易直取广安,那里,长年都有几千的蜀国驻兵,相对也深入对方腹地,而地形也不熟识。
  自此一战,远古巴蜀二国,十多年无大战事,均衡之势,稍加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