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勾心斗角联盟事(中)
作者:凋谢的提阿莫      更新:2021-05-23 16:57      字数:2463
  李存信眉头一蹙,望着中书参政长孙郭别,又问道:“可有遣太医去看过?”
  “太医登门,却被蔡国公婉拒了,他只说,恐怕此次汉唐之争,他无法参加了。”
  李存信沉默下去,他明白这其中隐含的意思,实际上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说杜如晦,房玄龄和魏征两人,年纪也已经到了四百余岁的这个平天下谋士大限之界,虽说传闻大周有道家始祖老聃年越千岁,鬼谷高人王诩亦活过了八百岁,可谓经历了大周最为强盛的八百年,可这究竟是个例,大部分的平天下谋士,年岁大限不会超过五百岁。
  这些平天下谋士大都是与国同休,又有称“开国平天下”,至今为止,各国可能不同时期都会出现超一流武将,但平天下谋士几乎只在开国阶段才曾出现过,而后便一直护佑各国,像是西秦在几位开国平天下谋士死后,便再无所出,目前最顶尖的也不过是两个治国级巅峰,实力都与汉国王允相当。
  与李唐直接对立的杨隋倒是还有一位平天下级谋士,号称“开隋九老后第一功”的崇国公裴矩,当年他先是降唐,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相交密切,却为魏征所不喜,之后他果然叛唐,蔡国公杜如晦也正是因此一事,留下顽疾,至今未痊愈,反倒是原本只是治国谋士的裴矩,在坑害了李唐二十万东征大军之后,叛回杨隋便即闭关,再出现时已有平天下之力,也是因为他的存在,使得杨隋和李唐一时陷入僵持,尤其是在杨隋大族宇文世家出了一个足以与李唐第一猛将李玄霸相抗衡的超一流武将宇文成都之后,加上随着裴矩一起叛回杨隋的超一流武将裴元庆,尽管杨隋无力反攻,但仅是抵挡李唐攻势却不难。
  而后李唐经历安史之乱,虽然很快荡平,却在同时被杨隋借机反弹,不得不与其订立平衡之约,一直延续至今。
  事实上,纵观神州历史而论,平天下谋士的诞生与消亡,与一国的盛衰竟有着惊人的“伴生”感,如当初大周真正开始失去对神州天下控制力,便是从它再无平天下谋士“产出”后十年开始地,否则单单一次周天子烽火戏诸侯,又怎么至于引得诸侯野心起、逐鹿问鼎呢?
  想到此处,李存信又再问道:“郑国公那儿……”
  当初的“第一峥臣”,随着年岁愈长,尤其是在退居二线之后,现在也基本不会对天子平常行事发表什么意见了,所以李存信现在更是将其当作了国家可以倚重的底牌。
  三位开国平天下中,反倒是房玄龄最让他放心,一来是因为房玄龄与李唐宗室结为姻亲,算是外戚,有点儿休戚相关的意思,二来房玄龄当年亦曾修炼过武道,后来才专修谋士,但身体素质比之另外两位,却是要强得多地。
  “郑国公,有意搬出长安。”
  “嗯?”
  “郑国公世子早夭,据说对其打击很大,近来同样闭门不出。或许是,想要暂时离开这里,避免睹物思人。”
  长孙郭别所说的“郑国公世子”,实际上乃是现任郑国公之子,魏征既已隐退,自然也由后人袭爵,只是众人仍是以其当初爵位相称,现任郑国公已经因病致仕,所以在朝堂这么说倒也无人有异议,而其老来得子,一脉单传,却没想到落得这么一个结果,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享受天伦之乐的魏征在此事上也只不过是个平凡老人,受到打击也就可以想象。
  刚刚还有心情看汉国笑话的李存信,脸色有些难看,更有些担忧。
  整个议事大殿的气氛,因此也显得有些压抑起来。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神州各国,亦各有不平之事。
  大汉在黄巾之乱平定不久,似乎又要陷入战乱频仍的困境,董卓祸乱朝纲激起众怒,各地方诸侯势力趁势而起,调兵遣将,齐聚豫州。
  酸枣会盟之后,尽管联盟并没有达成完全的共识,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他们在初期显然还是能够保持住一条心。
  而在十一月下旬初始,袁绍、韩馥等人的到来,除了进一步增加讨董联盟的实力,也意味着双方大战的序幕真正拉开了。
  此前孙坚与樊稠的遭遇战,毕竟只是涉及到统共不过三万人的战役,虽然结果联盟一方算是大获全胜,但真要说西凉军损失有多么惨重也未见得,倒是士气上的影响更大一些,可西凉军久经战阵,心性亦不是联盟军诸多菜鸟新兵组成的军团所能够比拟地,尤其在之后,西凉军除了安插在雒阳西边的安西重镇,领十万人马防御凉州同样响应了讨董檄文号召只因中间阻碍太多才没有最终成行的韩遂、马腾等人的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徐荣、胡轸、李肃、华雄、牛辅等大将同时被推上了前线,在司隶、豫州、兖州、冀州一带交织布防,兵锋亦直指在陈留郡汇集的讨董联军。
  在袁绍等人赶到之后,讨董联军人数已经扩充到了近三十万人,加上搬运的民夫等,号称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结成营帐都是遍布平野、连绵不绝。
  与之对应的朝廷大军,包括董卓本部的西凉军十万,吕布所部并州兵马五万,抽调禁军人马八万,亦称五十万大军,兵推荥阳,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防备。
  虽然讨董联军来势汹汹,但新兵太多,经验和实际战力都是个大问题,樊稠的败仗,并没有让董卓退却,何况不管是西凉铁骑,还是并州狼骑,都是以骑兵纵横为长,更是代表朝廷名义,自然不可能据城固守,遂主动出击。
  大汉初平元年十一月十九,讨董联盟军在袁绍与曹操暗中联合下,终于确立了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副盟主,袁术受排挤,不得不去承担运粮之责,但袁术心怀不满,将此事交给了孙坚,此次运粮与上次可不同,上一次乃是去借粮调粮,而此次却是粮草要随大军并走,所谓运粮,实则相当于发配。
  而后联军制定策略,曹操建议直取荥阳,袁绍等人却主张分兵,以蚕食之策,步步紧逼。
  于是以上中下五路,公孙瓒进原武、韩馥入阳武、袁术进中牟、袁绍率中军诸侯直逼开封、曹操率军克新郑,同时出发。
  按照袁绍想法,讨董联军兵多势众,即便分兵,中路亦有十五万大军,只要牢牢控制住自开封至京县一县,荥阳城陷落亦在指手之间。
  可惜战争从一开始,就不以他们的意志运转。
  十一月廿日,西凉军先锋徐荣收到消息,率众两万兵出苑陵,绕行新郑,跨入颍川,一路长途奔袭,大破曹操出击兵马。
  但交战途中,却遭遇谋士手段,曹操阵中有一人,年不过二十五六,却有近似治国级的手段,竟然直接将曹操麾下受袭后仅剩下的三千军队“挪移”到三里地外,徐荣措手不及,险些被曹操率兵反杀,稳住阵脚后却又被曹操寻机撤退。
  此役,曹操虽全身而退,却折损近半人马,毕竟他手底下都是先前在老家招募的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