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吕洞宾徒弟捉妖狸
作者:温颜欣      更新:2021-06-18 17:17      字数:2080
  正月里,没有什么公事,李佩凤升迁无望,闲着无聊,就在府衙街上开了一间书寓,专供南来北往的说书人在此驻足说书,免费住宿,还供应膳食。来听书的人是否交费,全凭自愿。说书人如果能留住听众,赚得银两,一般也会捐给书寓十分之一,如果赚不到银两,白吃白住,李佩凤也不在意。
  李佩凤让佩儿或者莲香到书寓去听书,听到新奇的故事,就记下来,回来说给自己听,李佩凤觉得有趣,还会加以润色,编篡成册,预备将来付梓。书名他都起好了,就叫《兰陵志异》。
  一日,有个滨州来的说书人讲了一个黑狸惑人的故事。
  说书人道:滨州有个人叫刘沧客,在书院读书的时候结识一个同窗叫刘海石,两个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异性兄弟。后来,刘海石父亲去世,回家奔丧,从此断了联系。
  刘沧客家境颇为富裕,四十岁的年纪,已经有了两个儿子,长子17岁,名叫刘吉,早早考中了秀才,是当地的名士。次子刘高,也很聪慧,刘沧客还娶了当地大户人家的女儿倪氏为妻,日子过得富足而美满。可是不久,灾祸连连临门,先是大儿子得了脑病头痛而死,夫妻痛不欲生。不久,老婆倪氏又死了,大儿媳也跟着死了,家里的丫鬟仆人,也不能幸免,隔三差五就会死掉一个,刘沧客天天忙着办丧事,精神几近崩溃了。
  一日,沧客正在家坐拥愁城,烦闷难耐,忽听仆人来报:刘海石来了,不仅大喜过望,急急迎进家门,正要嘘寒问暖,不料海石劈头就是一句:“兄长,你就要有灭门之祸了,还不知道?”
  沧客大惊失色,不知道自己的这位结拜兄弟此话从何说起,海石又叹口气说:“我回家之后,很久没有你的音信,心里就疑惑你肯定出事了。”沧客不由老泪纵横,把自己这些年丧妻夭子,家门连连死人、屡遭不幸的惨状都跟海石说了。说到凄惨处,海石也陪着落泪。可海石马上又转悲为喜,说:“兄长,你虽然家门蒙难,但是遇到了我,灾祸就结束了。”沧客很疑惑地问:“咱们兄弟这许多日子不见,你难道学会了越人术吗?”
  “越人术非我所长,但我能看宅子,会相面,在这两个领域有点专长。”海石说。
  沧客一听很高兴,带着海石把家里住宅里里外外都看了,还把活着的家庭成员都集合起来,让海石相面。
  沧客把次子、女儿、家里的丫鬟、仆人一一介绍给海石,当看到倪氏所生女儿,海石大笑不止,那女孩吓得面无血色,立刻缩成二寸大小,海石用手指敲她的头部,发出像陶罐一样的声音。海石揪着她的头发,查验脑后,发现有白毛数根,海石要拔掉它,女儿吓得跪倒在地,苦苦哀求:“不要拔毛,我这就离开这里。”海石怒斥她说:“你害人害得还不够多吗?还想继续害人?”说完,从她的脖子后面强行把白毛拔掉了。这女儿随之变成了一只黑色的狸猫,全家人都吓坏了。
  海石把这只狸猫收进衣袖里,又看着次子媳妇说,“她也中毒很深了,背后面应该有东西,让我看看。”儿媳妇害羞,不肯脱衣让海石验看,沧客的儿子强逼她脱下衣服,让海石查验,果然发现她的背上长着白毛,已经四指长了。海石用针把白毛挑出来,说:“这根毛已经很老了,如果再过七天,人就救不活了。”海石又端详刘沧客的二儿子,发现他身上也有毛,已经有二指长了。海石说,你如果一个月发现不了,也活不了了。海石又查看七天仆人奴婢,每个人身上都有毛,他一一为他们挑出来。海石感叹道:“不是我刚好来此,你们一家人就要遭灭门之祸了。”
  刘沧客问:“这是什么东西在作祟?”
  海石回答:“是像狐狸一样的东西。专靠吸食人的精气为生,最能害人。”刘沧客说:“很久不见你了,想不到你学会了如此神奇的技能,真如神仙一样。”刘海石笑道:“我不过是跟师父学了点雕虫小技而已,哪里敢妄称神仙?”
  “尊师是谁呀?这么厉害?”沧客很好奇地问。
  “师父是山石道人,这个东西我还杀不死它,得把它带回去献给师父,让师父处置它。”刘海客回答说。
  说完话,海石向沧客一家告别,却发现袖中空空,那个东西已经逃走了。海石说:“它尾巴上的大毛没有去掉,现在它已经藏起来了。”沧客一家人都吓坏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海石说:“不妨。这东西身上的毛都拔了,已经不能变幻成人形,只能变成兽类。估计它也逃不远。”一家人把自己家的猫和狗都找来,发现都不是,打开猪圈,海石指着一头猪说:“没错,在这里呢。”那头猪一看见海石,就老老实实趴下了,一动不敢动,海石揪着耳朵把它弄出猪圈,发现它的尾巴上有一根白毛,像针一样坚硬,海石想把白毛拔掉,那头猪转来转去,哀鸣不已,不让拔毛,海石斥责道:“你这个畜生,做了这么多孽,拔你一根毛都不肯吗?”按住猪头强行把毛拔掉,那头猪随之变成了黑狸。
  海石把黑狸收进衣袖,准备离开,沧客苦苦留客,请他吃了一顿饭。沧客问:“咱们兄弟什么时候能再相见?”海石说:“这个很难说。我师父立下宏愿,常常派遣我们来世见铲除邪恶,搭救终生,我们未必没有再见面的时候。”海石走后,刘沧客细细思量海石的话,才领悟道:海石大概成仙了吧。山石道人,山石合成一个岩字,这是吕岩吕洞宾的名讳呀。
  听完了故事,李佩凤觉得有趣,就记录下来,并加以润色,作为《兰陵志异》的首篇。李佩凤还加了评语,曰:读书不一定非要求入仕,科考出仕虽然是正途,修仙学道未必就是旁门,沧客和海石的不同遭遇,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