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谈判2
作者:咸鱼味道不错      更新:2021-06-30 12:01      字数:2116
  于是,开过内部会议之后,第二天的谈判工作开始进展果然顺利很多,很快便达成了几条共识,然而进展到了下一步之后,又开始就每一条谈判内容进行争执,于是整个谈判就在这种循环中进行了一个星期。
  虽然这一个星期,在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没有让戴晓柏了解到什么,不过双方队伍的谈判倒是让戴晓柏学到很多,双方都很有技巧,你来我往,该妥协就妥协,该强硬就强硬。
  第一次交流谈判终于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共识和合作,日本方面出钱和转让一些工业加工的技术,中国方面帮忙日本发射第一批太空宇航员以及设备材料前往小行星,以及提供一些航天方面的技术帮助,让日本在小行星上顺利建设自己的驻地。
  这次技术合作不仅仅是航天方面的合作,所以谈判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第一次谈判达成的共识双方国家领导层确定之后会签署协议,然后就会开始展开第一阶段的合作,同时开始第二阶段合作的谈判。
  第二次谈判成行时间估计会在一个月之后,在这期间,双方在确定第一阶段合作之后,也会派遣第一阶段的合作的相关人员便会开始进行合作,而谈判人员也会准备第二次合作的准备工作。
  第一期谈判工作基本完全没有戴晓柏什么事,即使是内部会议,领导让大家给意见时,戴晓柏也因为自己对于这一块不是很了解所以选择了保持沉默,第二期技术合作的内容是关于超导材料的合作,而日本方面也是拿出了特种合金材料进行交换,双方在这里也是各取所需。
  在材料方面戴晓柏因该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而且超导材料也是自己参与研发的,自然就绕不来戴晓柏这边,而戴晓柏也是对日本很多材料技术很感兴趣,所以这次材料技术的交流也是戴晓柏的这次参加这次技术合作的主要作用了。
  在这次等待期间,戴晓柏和一种科学家来到了中科院,虽然戴晓柏没有中科院的编制和头衔,不过以戴晓柏现在在科学上的成就,相信中科院方面是非常乐意将一顶最年轻中科院院士的头衔给戴晓柏,即使这样可能不是和和规矩,但是相信也不会有人反对。
  第二期的谈判准备工作戴晓柏也要参与的,其中技术方面的资料要进行准备,虽然不可能将超导材料的制作技术转让,但是需要准备一些让超导材料能够提升价值的材料,怎么样将超导材料的价值提升又不泄露相关方面的技术,获取最大化的利益。
  毕竟超导材料也是一种高科技生产材料,相关的技术附加价值必须足够,相信日本方面也是这样做的,而且现在来讲,超导材料还是一种垄断性的材料,商业上什么最赚钱,当然是垄断。
  现在超导材料出现之后,对于这方面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现在虽然还没有正真的进行工业生产,但是也是制定了工业生产计划,那么生产出来的材料自然不可能等生产出来后再进行销售,而且超导材料这么紧缺,自然可以拿出去换取国家需要的东西回来。
  在准备材料这一段时间,戴晓柏也是有很多时间和一干学者们进行技术讨论和互相学习,虽然大家可能在年龄上区别很大,但是大家注意力都不在这个方面,只在知识和科学方面,哪怕你是错的,你年龄再大照样一点面子都不给。
  哪怕你年龄再小,但是知识面广泛,对于科学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老学者也不会顾及这方面的问题,依然虚心求教,也是这种良好的氛围,大家但是处得非常愉快,连准备材料这种枯燥的工作也是愉快的完成。
  很快,日本第二批代表团过来了,这次代表团也是换了不少人,中国这边也是一样,毕竟很多东西需要专业对口,不能外行指导内行。
  果然,谈判一开始,双方就都狮子大开口,想要对方材料的制取技术,但是双方又都非常互相提防,不敢用手中的技术换对方的技术,主要是中国这方面不会同意互换技术。
  虽然日本方面的几种特种材料也是独家特有,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超导材料不仅是中国独家特有,而且超导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像日本方面的特种材料,应用范围比较特定,价值不可能有超导材料那么大。
  所以第二次谈判第一天就陷入挫折,不过双方也是大约明白了互相的底线,也是重新调整之后,接着进行谈判。
  双方便就着调整开始新一轮谈判,拿出材料进行对等交换这种方案,于是又是一个狮子大开口的过程,双方都将自己的材料吹得天花乱坠,好像世界离开了自己的材料科技就无法进步似的。
  于是这个时候,双方准备的材料资料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作用,进行材料资料交换之后,戴晓柏的作用就开始体现了,几个人便拿着材料进行分析。
  分析材料资料是一项技术活,非常有可能从这些材料中找到正真有用的技术资料,有时候很多研究就是卡在了一个难点,如果找到这个难点的解决办法,就能够突破这个技术难关。
  同时也可能从这些技术资料中找到反驳的问题点,打压对方的材料价值,在这里打压一些价格,也将是在交易中节约下来大笔金钱。
  看着厚厚一叠资料,想要从这些资料中找到需要的东西还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不过好在戴晓柏知识储备丰富,在高度集中的精神中,首先剔除了一些烟幕弹一样的资料,将看似有用的和可能是反驳的资料挑选出来。
  然后再进行细微分析,还真别说,找到了两处对于中国材料科学有用的资料,也是立刻将这些资料进行备份,也算是意外收获。
  于是又将其中可以拿来作为反驳的资料整理出来,整个资料就完全分析完成,虽然只是简单的分析,不可能正真理解透彻这些资料,但是谈判时间有限,这已经是能达到的最大努力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