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冬宫夏殿
作者:太渭      更新:2020-07-30 12:22      字数:3680
  古格王城遗址区内,一座破旧的大殿前,边巴正给考察团介绍那座殿堂的特点。
  “大威德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护法神。这座殿堂之所以修建在古格城的前半部,有守护平安的意思。大家看这个地方,”边巴指着殿内的土台子说,“这里本应该是大威德塑像,可惜被毁了。你们知道大威德是什么样子吗?九个头,每个头上有三只眼,中间是张着血盆大口的牛头,看起来很恐怖。”
  众人发出“啧啧”的感叹。前殿损毁严重,没什么可看的,边巴带着众人来到大威德殿的后殿。此处屋顶全无,周围的土墙也都垮了,二十多平米的壁画完全暴露,久经风霜浸蚀,画面变得模糊不清。
  “这幅壁画是古格城里非常重要的一幅画,可惜啊,没有保护好,成了这个样子。”边巴带着惭愧和惋惜的神情说,“我小时候曾见过完整的壁画。那时,画面清晰,金石彩粉色彩鲜艳,现在什么也看不清了。这都是我们的责任。”
  “这壁画是什么时候损毁的?怎么搞成这个样子?”罗杰斯问。
  “几十年前,附近的村民没房子住,就在这里生火做饭,把墙面熏黑了。”边巴说,“黑就黑了吧,他们又想把它搞干净,于是用麻布蘸水擦拭,结果越擦越模糊,壁画就那样被毁容。”
  “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罗杰斯问。
  “画的是古格城的整体布局。”边巴说,“寺院、宫殿、佛塔、碉楼、道路,全都画得清清楚楚,就好比宋朝时期的《清明上河图》,真实还原了古格王城的繁华景象。如果这图还在,对于了解古格城的建筑细节大有帮助。”
  听边巴这么介绍,吴钦觉得真不应该。但又能怪谁呢?壁画像人一样,那就是它的命运吧。
  “那时政府没有保护?”罗杰斯问。
  “那时西藏还是旧社会,人们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政府也没有给当地牧民讲过这些道理。”边巴说。
  “有没有试图修复这幅画呢?”拉尔森问。
  “当然想修复。”边巴说,“可是,来过几个考古队,都束手无策,大家说,与其修不好搞坏了,还不如暂时保存现状,等什么时候有了先进的手段再修吧。”
  “老师,这种情况是否可以修复还原?”拉尔森。
  罗杰斯盯着这壁画看了半天,摇了摇头说:“难。不过可以试试。我认识一位文物修复的高手,必要时可以请他们来看看。”
  吴钦不失时机地将罗杰斯所言翻译给边巴。边巴高兴地说:“那就太好了,谢谢罗杰斯先生。”
  “都是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嘛!能做一点就做一点。”罗杰斯说。
  盯着这面墙壁,吴钦想象着古格城当年的繁华盛景。其实,这壁画也不是全完全被毁,在画幅的左右上角,还可以看到祥云、菩提树。
  “边巴局长,这幅壁画展示的是古格城的地形地貌,如果敌人攻城,岂不是级敌人指明了城堡的内部格局,从安全角度考虑,似乎不合常理。”拉尔森说。
  “画这幅图的时候,一定是古格强盛的时候,古格人自信可以保护自己的王城。唐朝时期的长安,不也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任由外国人居住,那是大气自信的表现。另外,这图上画的肯定是普通人知晓的,而古格真正的秘密是暗道。这座山里的暗道如同蜘蛛网,谁也说不清有多复杂,那才是防守的重点。”边巴对古格文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自豪感和满满的自信心。
  从大威德殿出来,边巴带着众人走过一级一级台阶,爬了近一个小时,到了古格王城的冬宫。冬宫在地面上没有什么建筑,只能看到几孔洞穴,洞内设计合理、结构复杂。
  “这里就是古格王城的核心部位——冬宫。”边巴说,“按说,它与几处重要的建筑都有暗道相通。昨天,拉尔森先生发现了一条,从干尸洞到冬宫。干尸洞最初的设计应该是一条逃生的通道。”
  “从冬宫可不可以直接到山顶的王宫呢?”拉尔森问。
  “可以啊。”边巴说,“从冬宫到山顶的夏宫有两条路,一条暗道,一条明线。”
  “那我们走暗道吧。”拉尔森说。
  “我就知道你们不走寻常路。”边巴笑了笑,带着众人钻进了冬宫。
  冬宫的结构吴钦已然了解,进入冬宫就像孙悟空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通往山顶的暗道走得人多,已经快成了明道。暗道两侧洞壁上的油灯一直亮着,光线虽然暗,路并难走。
  走了二三百米,前方有一道门。这门与吴钦昨天看到那栅栏门一样。门的两边是耳洞,应该是警卫住的地方。这道门保存完整,而且是关着的。
  “平时这道门是不上锁的,今天怎么搞的。”边巴转身说,“不好意思,这门被锁上了。我们还得退回去,从外面走山路。”
  “这暗道里有秘密机关吗?”吴钦悄悄地问。
  “有一道滚石坎,早就废弃不了。现在既没有石头、缆绳,木架也坏了,没什么用。”边巴说。
  “什么……滚石坎?”拉尔森好奇地问。
  “就是在暗道里设置防守用的障碍,以木笼装上石头当作武器,如果有敌人从山下的往上攻,可以居高临下扔石头。”边巴说。
  拉尔森根据边巴所说,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地形图绘得清晰准确。吴钦并非只带着耳朵和眼睛,他同样在心里默默记下走过的每一处殿堂、每一段山路。他的口袋里同样有一个小本子。
  众人从冬宫里出来,重新走上山路,向山顶的夏宫前进。
  又爬了一个多小时,众人登至古格城堡最高处的平台。吴钦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平台上的建筑略显拥挤,三面凌空,一面靠山。象泉河谷在西北侧,南边的大山高耸入云。东面是整个城堡建筑群。放眼望去,一览无余,任何殿堂屋舍有风吹草动都瞒不过高处的瞭望者。
  所谓的夏宫,只有几座大小不一的红色平顶建筑,大的有五六十平米,小的也就二三十平方。搞不清哪里是正殿,哪里是后宫。相对于雄伟的古格王城,这些宫殿显得有些寒碜。
  夏宫南边有一座相对高大的建筑遗址。
  “这里原来是古格王的议事厅,相当于紫禁城里的太和殿,是王公大臣们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边巴说,“由于处在山顶位置,风吹日晒雨淋,损毁最为严重。加之破城之际,这里遭致敌人最疯狂的劫掠,几乎没有留下文物。”
  吴钦心里想,还“太和殿”呢,连屋顶都没有了,墙壁上也看不到壁画。
  “夏宫通往冬宫的暗道口在哪里?”拉尔森问。
  “大家这边走。”边巴将众人领到一堵红墙下,指着地上的洞说,“这地道口就是通往冬宫的,王室成员可以通过暗道随时在冬宫与夏宫之间穿梭。”
  “据说,还有两条暗道,是王宫专用取水的暗道,又在什么位置呢?”罗杰斯说。
  “那两条暗道已废了,当年确实发挥过作用。”边巴说。
  众人跟着边巴局长离开“王宫”,往西侧的山坡走了一段路,就看到两堵墙壁之间一条小路,只容一人通行,一直通到山下河边,山路很陡,几乎像天梯。
  “这是一条取水的通道。”边巴说,“以前王宫用水,都要靠这条小路,每天有专人背水,可以想象有多艰难。”
  “应该还有一条取水的暗道吧。”拉尔森说。
  “对了,就是拉尔森先生昨天发现的那条暗道,从冬宫到干尸洞,那里也有取水口。”
  “古格王失败之前,曾经为西方传教士提供宫室住宿,还在王城内修建了教堂,那座教堂在什么位置?”罗杰斯问。
  “这就不知道了。”边巴说,“历史记载古格王城内确实修建过教堂,叫‘圣母的希望’,上级多次组织考古试图找到教堂遗址,都没能如愿。”
  “根据安多德神甫的信件记载,1626年4月22日,复活节,教堂在古格王城奠基。当时场面宏大,国王亲自抱着奠基石从王宫出发到建筑工地,进行了庄严的祭奠仪式。在奠基石落土之前,国王朝地上扔撒了许多黄金。”罗杰斯接过边巴的话题给众人讲解道。
  “那座伟大的教堂,一点线索都没有吗?”拉尔森追问边巴。
  “目前的史料没有记载,唯一有可能的线索是那幅古格全景图,如果能想办法恢复,或许可以找到教堂的位置。”边巴说。
  众人在边巴局长的带领下,绕着古格王宫四处观察。
  边巴登上一处高台,指着北侧的山坡对众人说:“那边是王城的军事重地,有兵营,有碉楼,还有护城墙。因为那里有两条路直通象泉河边,是敌人攻击的主要方向,所以有重兵把守。”
  吴钦抬眼向北望去,有几处破败的碉楼依山而建,那碉楼位置相对较高,可俯看山顶的建筑群。碉楼下方二三百米处,有三道建在悬崖边的城墙,沿山体由低到高依次收缩,低处的城墙较宽,有二三米,而高处的城墙单薄一些,也有一米左右。
  “那城墙原来也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人称玛尼墙。”边巴解释道,“墙体上镶着数不清的玛尼石,经历了数百年的增添,各种造型,如菩萨、金刚、法王、高僧以及经文,应有尽有,整个城墙有一千米长。城墙虽然损毁严重,但石头是不朽的,玛尼石上的雕刻工艺十发精湛,反映出古格人高超的石刻技艺。”
  “我们过去看看吧。”拉尔森说。
  “唉,不用看了。”边巴说,“现在一块玛尼石都没有了。”
  “为什么?”拉尔森不解地问。
  “原来的玛尼石,少说也有上万块。从我小时候记事就知道,今天这个来拿一块,明天那个寺院搬走几块,后来政府部门出于保护也收藏了一些。时至今日,原来的玛尼石艺术墙,已经完全成了破土墙。”
  众人听了唏嘘不已。
  “各位专家不用叹息,历史就是这样。总有一些东西要逝去,也有一些东西会新生。”边巴的兴致很高,“走,我再带你们到那边的金科拉康看看,那里的壁画绝对是你们没有见过的。”
  “局长,局长。”文化局随行的青年拉了拉边巴的袖子。
  “怎么了?”边巴问。
  “金科拉康一直没有开放,那里面没有收拾,没法参观。”那青年说。
  边巴听了这话,愣在那里。片刻之后,他瞪着眼睛对那青年说:“不是早就提醒过,让你们做好准备嘛。”
  那人低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