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货郎任昉,因果有道
作者:龙叔重约      更新:2021-11-28 20:49      字数:5352
  鲅鱼圈的月牙湾畔有个号房村,据说是当年唐皇征东时,在这里设了个前线指挥中军大营,以号为令,因此得名。
  号房村里住着一个孤身汉,名字叫任昉,年过二十尚未成家,他父亲过世时,给他留下一套挑货郎的专用物件,那就是两个一模一样的方方正正的箱子,这箱子四面彩纸糊的耀眼而美丽,上面的盖镶着琉璃,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百货,从盖上一看,尽收眼底,买货的人要什么,开盖就取。一根扁担,是挑着这两个货箱用的,还有一个拨浪鼓,走街串巷卖货时,不用叫卖,只要这拨浪鼓一摇,人们听到“拨浪鼓”的声音,便知道货郎来了,要买东西的人便上街买货。
  任昉很勤劳,每天起早贪黑挑着这货箱,手拿拨浪鼓出去卖货。有一天,他去熊岳城百货商行去进货时,看到绣花鞋专卖行生意红火,他凑到柜台前看热闹,待那些买货的人都走了,他又凑到掌桓面前打听各种绣花鞋的价钱,掌柜的看他是一个货郎,就说:“这东西你不能卖,再说你那两个货箱,摆那些小百货,已经没地方摆这个了,这样吧,我介绍你个地方,你去那里卖做绣鞋的用品,保你挣钱!”任昉一听,便恳切地说:“那太好啦!那就劳你大驾,给我介绍介绍,我要是挣了钱,一定会报答你的。”那掌柜慢条斯理地说:“我这满柜的绣花鞋都是从那个李屯村办来的,村里的姑娘媳妇心灵手巧,做出这鞋天下无比,凡是有姑娘媳妇家都卖绣花鞋,你把你的货箱里带上这做绣花鞋的鞋面鞋里,各种绣花针和各种绣线,去那村里卖,能不挣钱吗?!”任昉一听,茅塞顿开。他谢过掌柜,去鞋行挑选了很多上好的鞋里鞋面、五彩线和绣花针等。
  第二天,任昉挑着新上的小百货和鞋料,手里拿着拨浪鼓,奔向熊岳城北那个做绣花鞋的村子——李屯村。这村南有条小河,河水不多,河面也不算宽,过河的人在河面上放了六七块较平整的石头,进城下乡的人都从这石头上经过,有车有辆的从水里瞠着过去,顺着河往下游再走五丈远,河面略窄一些,有一座用一块长两米多、宽近一米的灰色石头搭的桥,因这桥离村远些,所以村民们都不怎么走,但到了伏天下雨时,山水下来,小河涨水了,人们就得绕着远从这桥上过。
  当地故老相传,很久以前,辽东半岛地域宽广,美丽富饶。半岛的两边住着两个性情暴戾狡诈贪婪的龙王。两个龙王为了争夺岛上的地盘,时常斗法,呼风唤雨,翻江倒海。半岛上的百兽俱惊,人神共愤。山神和土地无奈,只得到熊岳城西南二十里的仙人岛,找八仙寻求帮助。怎奈,八仙的百般调停,都无济于事。
  山神和土地只好赶到天庭,找玉帝告状。玉帝听后大怒,差遣五雷、七霆和二郎神杨戬三位仙人,会同大肚弥勒佛去辽东半岛惩治这两个龙王。
  四位仙人经南海而来,先登上了仙人岛。早已等候多时的八仙,把客人引到一处道观前。道观的门上悬一块题着“八仙堂”三个镏金大字的横匾,左右用碧玉镶嵌着一副楹联,上联是“一方逍遥地”,下联是“胜境小蓬莱”。大肚弥勒佛看后,捧腹大笑:“我原笑人世间可笑之人,不料成仙得道之人也这么浅薄。”弥勒佛大手一挥,楹联旋即变成了“一方逍遥地”,“八个井底蛙。”
  八仙见了,各个面有愠色。弥勒佛又说:“弹丸仙人岛,逍遥有余,胜境不足。造化钟神,天地灵气,应在此东北二十里。”八仙听后纷纷摇头,觉得十分荒唐。张果老十分不悦道:“敢问弥勒佛,那千山以南几百里,风沙红尘,有土无丘,有水无山,加之两龙肆虐,海水咆哮,生灵不保,万物不兴,哪还有造化钟神,天地灵气?”
  弥勒佛说:“玉帝仁德,我佛慈悲,我等成仙得道,必要整治一方天地。三日后,你到这熊岳山附近来看,若不如仙人岛,我将滚回南海,不复辽东!“张果老不甘示弱的说:“你的话如若当真,哪怕天上下刀子,我也将赶去赴会。“二仙击掌,众仙作证,佛道之争的小摩擦又开始了。
  次日清晨,四位仙人叫来两个龙王,当场化解矛盾并言明:“今后有谁再敢侵土一寸,则退敌三十里。”随后,二郎神挥起三尖两刃刀,从南海赶来一群山,大大小小地排成一排,从辽阳一直排到了清泥洼(今大连市)。从此,辽东半岛地一分两半。
  四位仙人又来到了南海,他们向观音菩萨讨得了圣水。他们把熊岳城周围一一点化,一切布置停当后,就等八仙来了。次日清晨,张果老等八仙站在仙人岛上,向东北方向望去,只见大雾弥漫,八仙心想:“这下,弥勒佛是必定要出丑了!”八仙怀着得意的心情,飘然向雾中走去。
  不多时,张果老“啊呀“一声,不知撞到了什么,迷迷瞪瞪地滚下驴背,身体倒立起来。这下,他反觉平稳,张果老刚刚倒立着走了几步,忽听弥勒佛惊天大笑:“看我佛之地!”
  顿时,烟消雾散,但见这方圆二十里之内,山清水秀。熊岳山巍峨挺拔。山背后,瑞霭千层,祥光弯道。两山之外,银帆西去,紫气东来。仙人桥下,早已备好了石桌、石凳、石刻棋盘以及美酒香茶和各种瓜果。周围草木茵茵,奇花竟放。那大肚弥勒佛,面向西南,端坐在熊岳山北侧的大山岗上。杨戬站在进山的路口出,叉着两条腿,宛若通天大柱。
  那张果老的头,刚好碰在杨戬大腿的迎面骨上,倒立着从杨戬的胯下经过。那张果老的手印和驴蹄印,都鬼斧神工般地留在了弥勒佛早已备好的一块青石板上。(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看张果老出丑)现在,那块青石板成了张果老桥。从此以后,人们便将这桥称为张果老桥。
  任昉挑着担子,试着踩着石头过河没有成功,便绕远从张果老桥上过河,下了桥,他觉得有点累,在河边找到一块大石头,坐下来休息。任昉第一次进这村卖货,因卖的都是做绣花鞋用的东西,所以姑娘媳妇一群一伙围着这货箱子转,任昉的生意瞬间就火了,连午饭也没顾上吃,到了日落时,两箱子货所剩无几,他揣了一腰包钱,挑着货箱,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从那以后,他隔一天就去態岳城进货,隔一天又到李屯村卖货,凡赶个下雨坏天,或者任昉头疼脑热,不能按时来到村里时,姑娘媳妇们也会站在村口望那张果老桥,盼着任昉来。日久天长,任昉成了李屯村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
  李屯村里有一户姓李的人家,兄嫂俩领着一个妹妹过日子,姑嫂俩相处得如同亲生姐妹,小姑子心灵手巧,描龙画凤,描花绣朵,样样是把好手,因手艺好,全村子人都喜欢她,尤其是那些做绣鞋的姑娘媳妇们,她把画出的样子,不论是牡丹还是莲花,绣到鞋上,跟真的一样,就是好看。她自已绣出的鞋,样子自已画的不用说了,配出的颜色总比别人胜过一等。熊岳城里的绣鞋行老板,三天一回两天一趟,把她绣的鞋全部买走,村里人都叫她巧妹子,而巧妹子叫李云蓉。
  任昉去李屯村卖货,跟李云蓉接触得最多,一来二去,俩人相处得很熟了,李云蓉无论需要什么样的鞋面、鞋里,什么样的五彩线……任昉都会牢记心中。他不怕辛苦,到熊岳的商行里挨家去找,李云蓉看不好的东西,任昉也会一律回收。所以李屯村最离不开任昉的人是李云蓉。
  年复一年,两个人就这样相处着,这一日,任昉专为李云蓉带来了需要的鞋面,这货是江苏货,人们都知道苏杭出美女,也出好丝绸,李云蓉把任昉带来的这些好货一起包了下来,但是一时手中的钱就不那么够了,任昉二话没说,把她喜欢的货一起都卸了下来,微笑着说:“你用吧什么时候有钱再给,不给也行,就送给你吧。”一句话说得李云蓉面红耳赤。
  任昉将货和李云蓉一起送回到了家里,嫂子见此情形,心里顿时就明白了,她不顾李云蓉表面上的反对,非留任昉在家吃饭不可,任昉巴不得能与李云蓉多相处呢,终于有机会了,他当然不会反对,便坐了下来与她们姑嫂吃起饭来。就在吃饭时,嫂子又故意说邻居大妈有病了,她必须去看看,扔下李云蓉和任昉俩人在家。两个人就这么说着唠着,等嫂子回来时,任昉才放下碗筷,挑起货郎箱子恋恋不舍的走出了大门。
  天黑时,嫂子看丈夫出门办事还没有回来,便让李云蓉把门关好。李云蓉走到大门口,左右一看,发现任昉居然还没走,孤单单一个人坐在门前那棵大树后面,李云蓉心思一动,走过去说:“天黑了,你到我家院内柴栏里住一宿吧,不要叫嫂子看见了。等到天亮,你再走吧。”任昉心想,“太好了!自己候在这里不走,不就是想再多看看她”。他连忙挑起货箱,急急忙忙躲进柴栏子里。
  半夜时分,李云蓉没有入睡,她一边挑灯绣着鞋,一边惦记着任昉,干脆就放下了绣工,拣起一床被子,悄悄地去那柴栏子看看。任昉也没有睡,两眼一直盯着李云蓉在灯光下,映到窗纸上的影子,他见李云蓉抱着东西来了,不由分说,一把搂过来,俩人亲热了半宿,没等天亮,任昉挑着货箱就离开了这柴栏子。
  天都黑了,任昉才回到家里,他把所赚的钱,一文文都拿出来数,这一吊钱是给云蓉她嫂子的,让她给做媒啊,明媒正娶才对得起云蓉啊;这一吊钱临娶亲时用,这一吊钱是留着以后过日子的。他赚的钱很多,把这些事都安排完了,还剩不少钱。
  事情就没有顺顺利利的,也不知为什么,从那天柴栏一事以后,李云蓉就再也不跟任昉见面了,那天买货的钱,还她嫂子一五一十地还给任昉的,李云蓉需要的东西也都是她嫂子代买的。任昉想去她家问问,她家的门也总是关着,想去向她嫂子又说不出口,他左思右想,也没有想个办法。
  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任昉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是不是她嫂子从中作梗,破坏了这柱好事?是不是她哥哥反对,管束了李云蓉?但是不对啊,兄嫂的话不说,她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啊,在柴栏里还说过海枯石烂不变心的话,现在是怎么啦?他越想越生气,莫非这李云蓉是在耍我?”陷入了魔障,因爱生恨,于是他心生了个可怕的想法:拿刀闯入她的家中,如果兄嫂拦挡,一刀一个,如果她也不理,再加一刀,“满门抄斩”,我一命换三命值了。
  这天,任昉也没挑货箱,怀里藏着一把菜刀,便往李屯村方向走去,过了张果老桥,他习惯地坐在那大石头上歇息,拾头一看,桥上走来一个倒骑驴的老者,老者翻身下驴,走到他面前说:“小伙子,你满脸凶气,光天化日之下想杀人,不可以啊!”任昉一听,这个老头真怪,我想杀人,他怎么知道的?于是答话:“你怎么晓得?”老者说:“你怀中揣着凶器,我怎么不晓得?”任昉说:“我心中有仇根,不出这口恶气,心里实在憋闷。”老者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你听了一定放下凶器,再按我指的路去修行,将来一定娶上你喜欢的人为妻。”任昉说:“既然我想做的事,你已知道了,那我就听听你的故事吧。”
  张果老凑到任昉坐的那石头上坐下,便讲起故事来:“从前这熊岳城里有个做官的人家,家中有个二十刚出头的姑娘,父母给她找了个婆家,她不同意,父母不听她的意见,就跟婆家过了彩礼,并定下结婚的日子。这姑娘说服不了父母,就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打成个小包,一大早,趁父母还没起床之时,悄悄地从后花园逃了出去。因心神不安,又急三火四,腋下的小包松散了,掉了一只绣花鞋,她自己也不知道,这时路上有一个公子,早起在路上散步,发现从眼前跑过一个女子,往前走几步,又发现路上有一只绣花鞋,他回头看那女子,离他不算太远,喊一声她能听见,可这公子想,不多事了,他顺手从路旁拔了一把草,将绣花鞋盖上,又走他的路。在那个年代女子丢了绣鞋就等于裸着身子一样,那公子明白这个,不然他不会盖了一把草。过了多少年后,那个女子和公子都死去了,没多久,这两个人又都转世了,那公子转世就是你这个任昉,那女子转世就是你所爱的李云蓉,因为你前世在绣花鞋上盖了一把草,所以你们今生只有一夜夫妻的缘分,如果那时你把这绣鞋揣在怀中,或者喊她回来把绣鞋拣去,今世你们将是终身的夫妻,你说这事怨谁呢?”
  任昉听完这个故事,低头不语,张果老说:“年轻人,好好修行吧,什么事情都有因有果,事情一定要尽心尽意,许人家不仁,不许自己不义,要反思,多做善事,终有好报啊。”说完,张果老骑着毛驴悠哉而去。
  才从自己的思绪中清醒过了的任昉,自言自语的说“我明白了,遇事要反思,先检査自己有没有做错了什么,要冷静,不要报复,更不要有祸心。”任昉这时哪还不知道自己受到了点化,于是把怀中的菜刀掏出来,撇到小河中,自己步伐坚定的回家去了。
  从此以后,他还是像从前一样,挑着货箱,手拿拨浪鼓到李屯村去卖货。
  这一天,任昉去李屯村卖货,突然间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任昉挑起货箱急忙往回走,走到小河边,天已经黑了,他急忙上了张果老桥,过桥没走几步,就听见河里有人喊:“快救人啊,救人啊……”任昉又急忙往回返,到桥边一看,河里有两个女子在喊,他灵机一动,拿起扁担递给河里那两个女子,一个女子抓住这扁担,任昉使劲往上拉,那女子被拉到岸上,任昉又把扁担递给另一个女子,那个女子也抓住这扁担,又被拉到岸上,此时的任昉已是满身被雨水加汗水湿透,浑身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躺在张果老桥上。当这两个女子上前拜谢时,三个人都大吃一惊,原来这两个女子,是李云蓉和她嫂子,任昉爬起来,什么也没说,挑着货箱回家了。
  第二天,任昉刚起床,就见她们姑嫂二人和一个男人走进院来,李云蓉低着头不说话,嫂子便给任昉介绍这个男人是自己的丈夫,云容的哥哥,又对丈夫说:“这个任昉是我姑嫂的救命恩人。”任昉看出他们是来答谢的,便请他们进屋坐坐,哥哥说:“我们这次来,不光是答谢你的救命之恩,我们夫妻俩也是送李云蓉跟你成亲的,我也不想再追究你们那晚的事了,云容现在也耽误不得了,订个日子你们就拜天地入洞房吧。”
  半月后,任昉布置好新房,给李云蓉买了最好的嫁妆,雇顾了个八抬大轿,把李云蓉娶进家门。任昉和李云蓉真的成了夫妻,她们重操旧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天地有良心,阴差与阳错,万事须合于道,道明理顺,顺理才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