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味道善念,贵人眷顾
作者:龙叔重约      更新:2021-11-28 20:49      字数:5290
  自从花果山的美猴王孙悟空从东海龙王敖广那里借走了定海神针后,就形成了熊岳山后面那个渤海海眼,经常随着潮涨往外溢出海水,赶上初一、十五,海水的溢出量更大,这一带的田地算是遭了秧,因为海水是咸的,好端端的庄稼、果园、葡萄园,经海水这么一淹,五谷不等成熟,秸秆枯黄,最后死亡,果树和葡萄藤上的果实纷纷落下,枝叶枯黄而死,耕种多少年的好土地变成了盐碱地。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谁也想不出办法。
  在这一带讲经传道的张果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决定去和天神杨二郎商量对策。这一日,风和日丽,张果老踏上云头,来到天庭,说来也巧,二郎神也正为此事大动脑筋,便见他对新招来的四匹金马驹说:“你们四位,急赴渤海东岸熊岳山后海眼处,镇守海眼,不准它再往外溢海水……”话音没落,只见张果老风尘仆仆而来,二郎神哈哈大笑说:“上仙为何而来?”张果老说:“海眼溢海水,秧祸百姓之事。”二郎神说:“好了,你来得正好,请你将这四位带去镇守海眼,以后多加照顾。”
  张果老带上四位金马驹踏上云头,来到熊岳山后海眼处。四位金马驹运起法力,只听他们齐声大喝:“四象大阵,起!”正落海眼之上。从那以后,这海眼不再溢海水,四位活泼可爱的金马驹,趁着海落潮时也经常在这一带玩耍,嬉戏……
  熊岳山后面有一个村落,村里住着一户姓丁的人家,父母过世后,哥三个也分了家一户一亩田,两间房子,丁二得了急病,也过世了,家产归了寡妇。丁大游手好闲,贪得无厌,媳妇刘氏刻薄狠毒,两口子结婚十年有余,膝下也没有个儿女。两间房子,冬天透风,夏天漏雨,吃米烧柴没有一点积攒。刘氏也不是过日子的主儿,挣来鸡吃鸡,挣来鸭吃鸭,有米一锅,有柴一灶。亲戚朋友都不敢靠前,街坊邻居也离他远远的。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丁味道和他哥相比,却是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娘妇王氏也是个好样的,一手好针线。村里人谁家娶媳妇,聘姑娘都请她做嫁妆,人称“巧媳妇”。他们还有一双儿女,孩子聪明伶。
  有一天,丁大把丁味道两口子叫来说:“你们能干,把日子过起来了,我们两口子不如你们,前些日子,我在熊岳山后坡上,看见四匹金马驹在那玩耍,很好看,我想捉一匹来,到熊岳城的马市上去卖,准能卖个好价钱,但捉到这金马驹,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今天找你们来,想叫你们俩帮忙,把金马驹捉来,老人们都说,上阵亲兄弟,希望你们帮我一把,你们看怎么样?”丁味道两口子,你瞅我,我看你,谁也不说话,丁大又说:“我有钱了,也不能忘了你们,谁叫咱们是亲兄弟。”丁味道听哥哥这么说,心里很是生气,虽说父母在世时,经常说“有父从父,无父从兄。”但他说的不是好事,不能从他,他斩钉截铁地说:“哥哥,这事我不能帮你,我听说,那四匹金马驹是天神杨二郎派来镇守那海眼的,咱要把它捉来卖钱了,那海眼再冒水,这带人又招害了,咱不能发这不义之财。”说完扯着媳妇走了,丁大两口子气得直瞪眼,丁大媳妇刘氏更是恶狠狠地说:“不用叫他们臭美,等我想办法不能叫他们过好日子。”
  丁味道两口子回到家里,两个孩子嚷起来,要吃饭,王氏哪有心思给孩子们做饭。丁味道说:“咱们不帮他,他会找谁呢?”媳妇说:“他可能去二姨家搬救兵。”丁味道说:“对,村里人谁也不能帮他,我马上去二姨家。”说着丁味道穿上鞋,急忙去离他家三里多地的二姨家。
  丁味道媳妇一边给孩子们做饭,一边想办法。怎么办呢?这金马驹没法接触,再说了,它也不能懂人语,怎么保护它呢,她打点孩子们吃饭,自己却一口饭不想吃,为金马驹的安全苦思苦想起来。夜深,丁味道没有回来,她睡不着,到了后半夜两点,丁味道终于回来了,王氏忙问,遇没遇上丁大,丁味道说:“多亏我去了,他刚走,我就到了,听二姨说,他们家哥儿俩答应帮大哥,我又分别去他们哥儿俩家,一个一个去说服,说了大半夜,这哥儿俩应我都不帮他,我才回来。”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们两口子也入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丁大等待二姨家两个兄弟来帮忙,刘民也忙着做饭菜,等待客人到来,好吃喝完毕,去捉拿金马驹。可是左等右等,时间一点点过去,两个兄弟还不露面,刘氏嘀咕说:“你去看看吧,准是有什么人说了坏话,不然,定好的事,怎么没来呢?”丁大说:“对,我马上去。”说完丁大急忙往二姨家奔。
  到了二姨家,推开门一看,二姨躺在炕上,身上盖着厚被子,两个儿子站在炕前。没等丁大话,二姨说:“外甥,你昨天来说的事,咱可做不得啊,你走后,我刚睡着,被一声闷雷惊醒,同时听到一句话:“不能做伤天害理之事。接着我就一会儿发冷,一会儿发热,我害怕了,把他们叫到我跟前。”丁大一听二姨这么说,也不知是真是假,但他知道,二姨在他们这个家里是皇上,金口玉言,叫他们哥儿俩打狗,他们不敢骂鸡。丁大只好说:“二姨,你好好养病,我走了。”
  刘氏盼星星盼月亮,把丁大盼回来,她听丁大说完去二姨家的事情经过后,气冲冲地说:“这亲断了吧,等你二姨死了,咱也不去吊孝。”丁大找不到帮手,自己又不敢妄动,他每天什么也不干,跟踪着金马驹,研究捉拿办法。
  一天,他终于想出一招,便跟刘氏商量,刘氏说:“好办法,我去娘家借点钱到熊岳城杂货商行去买绳子。”刘氏不辞辛苦,跑回娘家借了些钱回来,两口子一起到了熊岳城买来一大捆绳子,两个人起早贪黑里研究系绳扣,绳扣研究成功了,他们俩拿着这系好的绳扣跟踪金马驹。三天过后,他们也没有得到下手的机会。他们决心跟到底,但事与愿违,第四天,他们再也看不到金马驹了。
  人在做,天在看。原来,丁大的所作所为,全被张果老知道了,张果老念了咒语,把金马驹的形体隐蔽了。张果老心想,这形体隐蔽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决定去天庭跟二郎神商量对策。张果老踏上云头来到天庭,杨二郎正在吃馒头,看张果老来,放下手中的馒头说:“上仙又有何贵干?”张果老便把丁大想提捉拿金马驹的事说了一遍,又说了他如何用咒语让金马驹暂时隐蔽之事。二郎神略加思索说:“这四个不甘寂寞的东西,上仙你把咒语解了吧,我另有办法。”说着,拿起被他只咬了一口的馒头,用筷子在中间划了一道,扔了下去,只见那馒头不偏不倚落到正在守着海眼的四位金马驹身上,接着他又把筷子也扔下一根。这筷子落到这馒头上。一切妥当后,二郎神说:“这山有门,有锁,劳上仙的大驾,每三个月开一次,査看这四位金马驹工作情况。”然后把开山咒语念给他听,言毕,张果老告辞而去。
  张果老返回凡间,只见一座圆圆的小山坐落在海眼之处,山的南面有一道明显的缝,从上而下,这就是山门,山的左肩上有一块长3米宽高半米见方的大石头,这就是山锁。
  一夜间,这里多了这么一座山,村民们都很好奇,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人说这山的下面是海眼,有人说这山中间这道缝像山门,也有人爬到山肩上推摸那块大石头。有人说这石头能活动,为什么不滚下来,人们好奇地前后查看,突然发现有一男一女正号啕大哭起来:“我的一亩田没有了,我的一亩田没有了。”村民们又议论起来,“这丁大两口子的田地压在这山底下了。”“他们两口子游手好闲,田地压在山下到省心了,省得年年撂荒。”“老天有眼啊,一村子百八十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田地,谁家的田地都在。”议论之后,也没人去管他们。一些知情人,心里嘀咕,他们想捉拿金马驹之事,可能被上天知道了,报应,报应啊。
  一个小插曲过去,人们还在议论这山,村里有一位教书先生说:“这个山圆得像馒头,给它送个名吧——馒首山。人们听了这个提议很在理,都纷纷响应说:“这山就叫馒首山。”
  丁味道和王氏的葡萄园就在馒首山下,他们每天劳作在园里。这一天有位老者从园边经过,看到葡萄架下有荫凉,对王氏说:“我走累了,在你这里乘乘凉,歇歌脚可以不?”王氏看是一位老人,还递过个小板凳说,请坐下歇歇吧。她看到老人满脸是汗,心想他一定口渴,她选了一串大葡萄叫丁味道洗洗之后递给老人吃,老人接过葡萄跟他唠了几句家常后说:“年轻人,你们这葡萄架中间扔掉这些土地不是浪费吗?”丁味道说:“这架上葡萄需要透风,再说,这土见不到阳光,种什么也长不好啊。”老者说:“这葡萄在立秋时节要打尖,你可以把葡萄尖长一点剪下,让这架中间透出一尺左右的空隙,这样阳光可以进来,栽上一架秋黄瓜,会得一茬好黄瓜。”丁味道一听,此话在理,反问一句:“你老家里也栽种葡萄吧?”老者摇摇头说:“我哪里有家。”丁味道想这老者怪可亲的,忙说:“我父母过世早,你若不嫌弃,住我家可以吗?”一旁干活的王氏听了他们的对话,也凑过来说:“老人家,就住我们家吧,我们一定像敬奉自己老人一样地敬奉您的。”老者呵呵乐道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该走了。”只见他从兜里掏出一个纸包递给丁味道,并叮嘱他不要告诉任何人。言毕,扬长而去。
  丁味道打开纸包一看是黄瓜籽,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道:“黄瓜黄瓜鲜,顶开馒首山,善人钻进去,抱出金银丹;馒首馒首山,里边有金丹,贪汉钻进去,性命难保全。”丁味道不懂这纸条上文字写的什么意思,但他还是小心翼翼把它包好放在最保密的地方。到了立秋时节,丁味道按着老者的指点,把葡萄尖打好,用老者给的黄瓜籽种了一架黄瓜,夫妻俩给黄瓜秧施肥、浇水、松士,这一架黄瓜长势很好。没几天,八瓜秋爬满架,开花结出很多黄瓜,夫妻俩很是高兴,丁味道把条直、个头匀的黄瓜挑了一担去熊岳城里卖,换回很多钱。媳妇王氏天天叨念着,多亏那位老者。他们真想在这黄瓜丰收时,再看见那位老者,把那最好的黄瓜送给他,表表心意。可是世间这么大,到哪去找呢?说来也巧,正在他们想老者时,老者真的来了,他看着这满架的黄瓜,高兴地说:“年轻人,好样的,你们没有辜负我。”丁味道忙摘下黄瓜给他,老者说:“这不重要。”他靠近丁味道的耳朵小声嘀咕几句,便挥手告别了。王氏急着问老者说什么,丁味道说:“天机不可泄露。”
  八月十五这天,丁味道一大早跑到黄瓜架下,选了一条最长最好的黄瓜,朝着馒首山走去。王氏不知底细,尾随其后,丁大看见他们两口子一前一后往慢首山的方向走,不知有什么事,也抢在王氏前面,紧跟在丁味道后面,到了馒首山,丁味道扑通跪在地上,嘴里念起咒语:“黄瓜黄瓜鲜,顶开馒首山,善人钻进去,抱出金银丹;馒首馒首山,里边有金丹,贪汉钻进去,性命难保全。”念完,他将黄瓜往山门上一比划,那黄瓜便顶开了这山门。
  山门开了,丁味道忙钻进去,丁大看弟弟进去,也尾随钻进去。那里有四匹金马驹,还有一堆马粪蛋。丁味道脱下上衣,把马粪蛋包了一包,抱着便钻了出去。丁大心想,马粪蛋好做什么,他盼望多时的金马驹就在眼前,他脱下裤子,手扯两条裤腿,往金马驹脖子上一套,使足全身力气,往外拖这金马驹,心想,这回我可要发财了。没想到刚拖到山门口,山门“味嚓”一声关上了。丁味道抱着金马驹的粪蛋,头也不回直往家奔,王氏跟在他后面,至于丁大出没出来,谁也没看见。
  丁味道抱着金马驹的粪蛋,回到家里,对王氏说:“今天的事情不要对别人说,你准备好锹镐,在我们院东南处挖一个坑,把这些宝贝埋上。”王氏着急要看看是什么宝贝,丁味道又说:“不要多嘴,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王氏只好拿起铁锹去挖坑,丁味道也拿起镐,挖的挖,刨的刨,不到半小时,坑挖好,丁味道抱着这宝贝对王氏说:“你回屋吧。”王氏回屋了,丁味道把这宝贝倒进坑里,自己拿起铁锹把宝贝理好。夜里,王氏继续追根问底,丁味道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神秘地笑了笑。
  第二天一早就听到丁大媳妇刘氏哭喊声音,说什么不知丁大哪里去了,一天一夜没回家。丁味道和王氏心里琢摩,莫非丁大没有出来,不管怎么样哥哥没回家,丁味道和王氏也帮着刘氏走街串巷寻人,找了好多天,也不见踪影。刘氏只好回到娘家去住。
  到了第二年春天,丁味道和王氏把葡萄藤上架了,丁味道对王氏说:“咱们把宝贝挖出来,一棵葡萄藤下埋上一粒。”又嘱咐王氏不准多嘴。王氏不知丁味道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听之任之,跟着他把这些宝贝一藤一粒埋好了。过了几天,葡萄藤发叶了,又过了几天,葡萄藤开花了。丁味道和王氏给这葡萄地松土、浇水、锄草,天亮忙到天黑,一天又一天。到了秋天,丁味道家这片葡萄成熟得最早,并且挂大、色好,招来了很多买葡萄的老贩,不等丁味道喊价,老贩们主动给价,并你争我抢地把葡萄买走了。丁味道对王氏说:“这回你明白了吧?我抱回来那宝贝,给咱们换来多少钱。”王氏好奇地问:“那老者给咱黄瓜籽,又教你进山取宝,他是不是神仙?”丁味道说:“实话告诉你吧,他就是上仙张果老。”王氏说:“我明白了,这就是天机不可泄露,对吧!”
  从那以后,丁味道和王氏的葡萄年年大丰收,年年都卖个好价钱,十几年以后,他们的儿女也长大。据说,儿子还高中了,到京城里做了大官。丁味道领着王氏,在村里还开了个大客栈。虽然丁味道夫妻不对别人讲自己的故事,但时间久了,亲戚朋友和知情人把他们的故事还是传了出去。又因为这村子姓丁的户多,后面靠着这馒首山,人们又叫它“丁山堡”。“丁山堡”的葡萄好,这个品牌是丁味道夫妻打造的。他们夫妻是村民学习的榜样,人们不仅跟他学习培养葡萄技术,还学习他们動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后来,八旗人住在这一带,也都以培育葡萄为主,现在的红旗镇,馒首山周围全是葡萄,“馒首山的葡萄誉满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