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梦得神井,功德无量
作者:龙叔重约      更新:2021-11-28 20:49      字数:2745
  渤海东岸鲅鱼圈的青龙山下住着一户姓万的人家,老两口领着三个儿子,一家五口人,靠着种田过日子。万老头勤快能于,为人厚道,万老婆心灵手巧乐于助人,老两口起早贪黑,辛辛苦苦把三个儿子养大,小儿子叫万梦得。
  大儿媳进门那年,为了给媳妇彩礼,跟邻村的地主家借了十吊钱,又赶上百年不遇的大旱,庄稼只收了三成,年关到了,借的钱还不上,地主家催债又紧,万老头一股急火,瞎了双眼。
  家里外债没还上,公爹又瞎了双眼,婆婆一个女人家,只能做针线,地里的活也干不了,两个小叔子又猛忙长,一顿得吃三四碗饭,粮也不够吃。大儿媳妇把这个家“一碗凉水看到底——没有好。”她便开始闹腾着要分家,瞎眼睛公爹已经硬气不起来了,一言不发,婆婆左劝右说,无济于事,大儿子想来个顺水推舟,不管不顾。二儿子看着有气道:“为她拉下的债,爹这才急瞎了眼。”万梦得说:“她就是个倒蛋儿旋,有她这个家不能发了,快叫他们滚出去吧。”万老婆心想儿子媳妇年岁小,怕顶不起门头,在家里再带他们几年,说劝不听,她也不表态。
  天天闹腾不休的日子,就这样过了三个月,媳妇的娘来了,一进门,就说三道四,说什么“要不分家,把姑娘领回去”,这回万婆子顶不住了,穷人家说个媳妇难啊,要是真领回去,欠外债不说,儿子还得打光棍,不行,于是她对亲家母说:“分家是早晚的事,哥三个还能捆在一起吗?树大分枝是常理,这个住处,一时半晌解决不了啊。”亲家母说:“这个好办,我先借给你点钱,给他俩支起两间小房,够住的就行,以后你们有了再还给我。”
  一个月后,媳妇的娘家帮他们盖了两间小房,小两口搬了出去,万老婆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牛,也让大儿子牵走了。儿子和媳妇搬走的那天晚上,万老婆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她想着丈夫的眼睛没钱治,想到那催债的地主,又想到儿大不由娘,儿媳妇不是亲生的……三更天后,她进入了梦乡:“梦见了死去的母亲,母亲在给她讲故事,母亲说,在她家东北方向山坡上,有一块大石头,平而偏圆,如同碾盘,大石头下面压着一眼井……”
  她一觉醒来,对呀,母亲在世时,经常讲这个故事;“说那鱼玄机按照鲅鱼公主所嘱,来到小青龙李道真所化的青龙山上,寻得那眼泉水。只见那泉水深如井,并不外溢,鱼玄机遂将绿色珍珠投入泉中,得其水与父亲饮下。时许过后,父亲双眼复明如初,且面貌亦显年青。此事传开,十里八村的乡亲百姓皆来讨水,以求安康,保佑太平,且越传越神奇,时间久了,人们便习惯称其为“神井”,鲅鱼王发现后,用这块大石头把这神井压上,并说凿开这眼神井,需一万个石匠……”
  万婆子把这个梦和她母亲在世时讲的故事,讲给丈夫和两个儿子听,两个儿子惊奇地叫起来,“爸爸的眼睛快有救了,咱去打井吧!"二儿子说:“这一万个石匠,上哪找去?”万梦得说:“我学了石匠的手艺,师父早就夸我学得好,这事我能做。”二儿子又说:“再能做,就你一个石匠,顶什么用?”万梦得转转眼睛说:“顶用,咱家姓万,一个姓万的石匠就顶一万个石匠。”万婆子说:“不要争了,咱们先去看看那大石头在哪儿。”
  娘仨一起走出家门,万梦得还一手拿了一把凿子,一手拿着手锤,说也真巧,离家一里地的山坡上,真的看到一块如同碾盘大的石头,万梦得忙拿起手中的工具,在石头中间凿起来,累得满头大汗,为给爸爸治好眼睛,再苦再累,他也要坚持凿下去。
  万婆子和二儿子在一旁看着,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半天过去了,这时真的出水了,那水清清的,万婆子急忙舀出半盆,二儿子端着,娘仨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
  万婆子给丈夫洗眼睛,两个儿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第一天洗,万老头的眼睛有点发痒;第二天洗,他又觉得有点疼;到了第三天盆里的水剩不多了,万婆子用手指蘸着水在万老头眼睛处抹来抹去,直到用完最后一滴水,万老头睁开眼睛,他又惊又喜的喊起来“我的眼睛好了,我的眼睛好了。”全家人喜极而泣,四个人抱在一起大哭起来。
  万家人打了这眼神井,并且万老头用这神水治好了眼病。一个传一个地传开了,都说万家人心眼好一定是得到神仙的帮助,用神水治好了眼病。十里八村的人都来万家打听究竟。万老婆像背书似的,把梦中的事,把带儿子打井的事讲给人们听。从那时起,有眼病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拿盆的,拎捅的,自发地排着队,叩完头后就小心地把水打上来,一个接一个,从日出到日落,有的排不上,干脆找个人家住下来等候。凡是用了这水的人,眼睛都重新明亮起来。
  治好眼病的人都拿着礼品往万家送,送猪的,送羊的,送米的面的,还有送钱的,万家四口人有的介绍这神井的来历,有的收礼品。万家人也因此发了财了,没几个月工夫,还清了地主的债,又给二儿子娶了个称心如意的媳妇。
  大儿子和他娘妇看在眼里,馋得不得了。这日大儿娘妇心生一计,对丈夫说:“家里忙成那样,咱们一笔写不出两个万字,咱在这看着不管,不叫人家笑话吗?”大儿子同意她的看法,夫妻双双回到家里,万老婆对大儿媳说:“欠你娘家的那笔账,是老二去还的,你父母还满意吗?”大儿媳笑着说:“亲戚间,有什么说的,别说还多还五吊钱,爸妈都说够意思,还嘱咐我们多帮家里干些事情。”这么一说,万老婆心里就明白了。
  晚上老两口商量白天的事情,万老头说:“不能叫他们插手,分出去是他们,要回来也是他们,没那么多好事。”万老婆说:“这大媳妇心术不正,进来了,说三道四的,日子长了,二媳妇就学坏了。”
  第二天,万家人忙忙碌碌,大儿子和儿媳又来了,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二儿娘妇说:“爸,妈,把咱们也分出去吧,在一起过,这样的好日子,咱心满意足,可有人说咱们沾老人的光,吃老人的,啃老人的,咱受不了。”老两口一听,心里明白了,万老婆心想:“这个大媳妇真不是个东西,看咱有钱了,她得不到,还来这瞎嚼舌。”万老头心想:“分出去也好,看她还说什么。”两位老人,心照不宣,交换了眼神,万老婆说:“树大得分枝,你哥和嫂子不是独立了吗?你们也有样学样吧!”
  万老头拿出钱交给二儿子,叫他张罗盖两间房。二儿子和媳妇分出去另过,大儿子和媳妇也不上门搅和了,万家的人手更少了,万梦得也没时间出去做石匠活了,整天和父母一起,给来探路的人讲神井的来历和收答谢人的礼品。万家人不财迷,劝那些送礼品的不要送了。万老头为此特意想出一绝招,“见空手来的又不相识的,就开门,因为这些人是来问路的,见是熟人或手拎东西的,就不开门”。那些送钱和送东西的人,也想出了一对策,没机会跟万家人接触的人,从万家的墙外把东西扔进来。说什么“庙后作揖,心到神知”。人们又说“心诚则灵,吃水不忘打井人。”
  来讨神井水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地有人在这里建房子,把家搬了过来,说什么“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很大的两个村落,一个是以万家三户为主形成的村落,人们把它叫“三家子”。一个是围着“神井”形成的村落人们叫它“神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