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劫难开始,母爱无疆
作者:龙叔重约      更新:2021-11-28 20:49      字数:3917
  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又一年过去了,大考来临。孙氏紧着为儿子打点行装。大海边母子离别,最是人到伤心处。孙氏再三嘱咐:“儿子,别忘了你爹爹冤屈和他临终的话,娘在家等你的好消息!另外,不管功名是否成就,你都要早去早还,早通音信啊!”孙天赐郑重地说:“母亲,放心吧,您的话,孩儿铭心刻骨!”
  孤舟远去。孙氏仍然久久地站在海边,那目光能看到海的那边,天地尽头……从此以后,孙氏常常在忙完家务或地理的活儿以后,到熊岳山上向大海另一边眺望。
  不负十年寒窗,孙天赐金榜夺魁。京城刮起了一阵旋风。如今边外辽东出了大才子!誉满京都,压倒三江。孙天赐奏明了皇上,就即刻起身回辽东去接老母,以尽人子之责。
  不料,这事却被青龙知道了。
  孙天赐的船行到中途,青龙便使出了倒海翻江的法术,使得船翻入海。孙天赐眼看着所有的随从都葬身大海,他自己也要生还无望,忽然想起了那两片龙鳞,急忙从怀里掏出来,连敲了三下。
  孙天赐的敲击让小白龙敖灵感到一阵揪心的疼痛,她知道一定是孙天赐遇到了为难,于是急忙腾云驾雾而来。小白龙敖灵潜入海底,把已经呛水昏死的孙天赐带回了龙宫。
  小白龙敖灵求龙王和母后施展法术,救活了孙天赐。
  苏醒过来的孙天赐谢过龙王夫妇和小白龙敖灵,就急着要回熊岳。小白龙敖灵一边苦苦挽留他,一边求父王母后做主,玉成他们的婚事。龙王龙颜大悦,吩咐安排女儿和孙天赐即日成亲。尔后,他却秘传旨意:“孙天赐既为龙婿,不可重返人间,龙宫上下须严加看管。”
  孙天赐无法离开龙宫,每日愁容不散。他苦苦央求龙女:“我俩既已结成百年之好,则应夫唱妇随。当年“文殊院”招亲我没应允,难道今日就可享荣华忘生母吗?况且我父的冤屈未伸,他希望我‘报国救民’的遗愿未了!这岂不是辜负了母亲这么多年的辛劳?!”
  敖灵望着状复焦灼的面容,想起当年孙氏对自己的救治和照料,她深情地地孙天赐说:“夫君之言极是。只是我现在已有身孕,可否等孩子出世以后,我们再一起离开大海,回归故里。”
  从那以后,敖灵曾多次央求父母,要随夫回乡,但都遭到了拒绝。她是龙王夫妇最疼爱的女儿,他们怎么能舍得她离开龙宫,去人间受苦。不久,敖灵生下一子,取名孙灵海。孙灵海聪颖可爱,龙王夫妇更是舍不得他们离开了。
  无奈,这一日,白龙女与孙天赐秘议,盗来宫中钥匙,带着孩子逃离了龙宫。
  但是几次的逃跑均被捉回。龙王大骂孙天赐不识抬举,又骂敖灵无情无义,并说:“再若私逃,定叫你们一家三口都变成老鳖,看你们还跑不成。”
  但是,孙天赐的决心早已下定:“只要能回到故乡,见到生母,只要能获得自由,即使变成老鳖也能为乡亲们做事,也就无憾无悔了。”于是,他们又再一次逃跑了。
  龙王大怒,忍痛念动了咒语,顿时孙天赐一家三口都变成了三只老鳖。三只老鳖就踏上了艰难而又缓慢地回家之路了,无论潮涨潮落,他们日夜兼程。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日月,他们终于爬上了熊岳的西海岸。
  熊岳西海岸,多么熟悉的地方啊!这里水静波平,沙细坡缓,潮退二里以内一片金沙滩。岸上一二里地宽,南北十几里地长度一片大林地带,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这是孙天赐当年常来捕鱼捉蟹的地方。熊岳的响水河从这里入海。
  孙天赐他们穿过林带正要东行,谁知道那青龙追了上来,他把路一横说:“哈哈,当老鳖也要见老娘?也不先问问我答不答应!”
  孙天赐他们无奈,只好退回大海,打算南下归州,偷渡浮渡河,直奔龙潭瀑布,翻过雪帽山和双顶山再往熊岳爬。时值六月,天气炎热,三个老鳖背脊干得要命,又为躲避青龙追袭,只得沿河而走。过了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四道河,这一天来到了五道河。
  这五道河,在熊岳东南三十里。河边万可谓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山上松林密布,松涛如潮,悬崖峭壁之上一亩左右的平地上建有一座寺院—天源寺,它矗立于苍松翠柏的环抱之中,素有“天源松涛”之美称。山下喝水湍急,受山所阻,漩成一个大湾,水色深绿,波平如镜。那数不清的鹰鸟,有的盘旋崖下,有的栖息滩头。
  孙天赐对敖灵说:“咱们既已成为老鳖,日后总得有个安身之所,你看这里如何?”敖灵说:“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咱们暂且歇息一下吧。权在这里安个家。”
  第二天,他们又启程奔赴六道河、七道河、八道河,转道土领子,躲开青龙,绕到熊岳山。
  话说自打孙天赐走后音信全无,孙氏日夜牵挂儿子,肝肠寸断,望眼欲穿。
  她常常爬上熊岳山,向大海眺望。身边没有人的时候,她喃喃自语:“母亲的心像油灯,只要心还在,灯就在燃烧;母亲的心像海潮,只要心没死,海潮就不消;母亲的心像白云,只要心还跳,白云就在飘……”
  仙人岛以北有一个狐仙洞,胡明月便是那里一个修炼了千年的狐狸精,她常常变成一个美丽的白衣姑娘,来到人间。人间的美景总是让她流连忘返。胡明月目睹了孙氏母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她羡慕人间的真挚情谊,羡慕小白龙敖灵和孙天赐之间的爱情。
  自从孙天赐走后,胡明月常常到孙家,暗中帮助孙氏。有时,她偷偷地送点柴米、瓜果、虾蟹。有时,她也施展点法术,帮孙氏料理田地。后来,胡明月索性来到孙家,她谎称自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只身来熊岳寻亲,却没有找到,路过小村,想借宿几日。好心的孙氏收留了她。她每天帮孙氏洗衣、做饭、织布,陪孙氏说话。
  报喜的官差,来过了,孙天赐还是没有消息。孙氏一面高兴丈夫临终前的嘱托就要实现了,一面更加心急如焚地盼望着儿子的归来。胡明月想尽了办法,终于从当年救孙氏的老海龟那里知道了,孙天赐身在龙宫,正在想办法逃脱的情况。她把那一切告诉了孙氏。
  孙氏坚信,儿子一定会回来!她依然常常到熊岳山上眺望大海。日久天长,她在熊岳山上踩出了一条小路,从山下一直到山顶,她思念儿子的热泪,也化作了熊岳的点点温泉,至今还热。
  暑往寒来,岁月无情。渐渐地,孙氏因思儿心切和一个人度日的辛苦而过早地衰老了,她面容憔悴,满头芦花。可是,她的心依旧在思念儿子。有时,孙氏累了,她就在山坡上歇一会儿,即使是这么一会儿,她也还是撑着身子,睁大眼睛眺望着远处。
  终于有一天,她依在熊岳山坡,忽然听到远处一声接一声的呼喊“母亲,我回来了!”“母亲,我回来了!”……
  不错,孙氏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可是,儿子在哪里呢?她只看见了三只老鳖分别向自己爬来。环顾四周,她不顾一切地喊着:“天赐,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呀?”
  三只老鳖离熊岳山越来越近了,然而,他们却没能躲开追来的青龙。青龙横卧在熊岳山与三只老鳖中间。
  这时,天空忽然暗下来,阴云越来越重。远处的闪电,越来越近。随着一声霹雳,云头出现了五雷七霆二将:“青龙听旨,我等受玉帝差遣,前来捉拿你,快快回天庭受审!如敢违抗,就地正法!”
  原来,那青龙本是玉帝龙樽上九十九条金龙之首,他因调戏七仙女犯死罪而逃离了天庭。青龙自知作恶太多,回去也是必定一死,就仗着自己有些功底,欲和天将斗个到底。五雷七霆对青龙连击数下,都未奏效。
  这时,张果老赶来了,他对五雷神耳语到:“击它七寸!”只听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青龙的七寸被炸开了。这一响,非同小可,致使玉石俱焚。瞬间,那青龙连同东面的三只老鳖和西面的孙氏都变成了石头,成了青龙山、老鳖山和望儿山。
  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的青龙山,远远望去,青山如黛,一片葱茏。青龙死后,它的两根龙角化作了“二龙松”,犹如两柄长剑直刺云霄,永远显示着它对上苍的怨愤。青龙的两条龙须化作了“盘龙松”,虬结交错,永远表示着它对人间的忿满。那条龙尾化作一颗弯曲枯瘦的“可怜松”,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它命运的悲凉。青龙也有流不干的眼泪,化作一股股泉水,终年在山上流淌,里面生长着一种“四脚鱼”也叫娃娃鱼,却是整天那么悠闲自得。
  那个被五雷七霆炸开的洞就在龙头下,有几间房子那么大,后来成了著名的“喇嘛古洞”。即使是酷暑盛夏,洞里也是凉风习习,阴森恐怖,是一些僧人道士理想的修行之所。
  过了青龙山上的“八步紧”就是俯瞰熊岳,绮丽无比的“望海峰”了。现在,人们站在望海峰上东望,便可看到老鳖山。三只“老鳖”,两大一小,依次前行。它们的头、盖、尾、足,都栩栩如生。为首的那只老鳖,盖上那“百善孝为先”五个古体字依稀可辨。
  望儿山主峰北侧,“仙人桥”以北的那个小山包,活灵活现一个仰卧着的老太太。她头向西,腿向东,那发型面目,胸腹腿足极其分明,似乎还在微微地呼吸。望儿山主峰的东坡,有一块丈余高度石头,那古式的发髻,突出的额、鼻、颧,以及神仙的眼和嘴,就像一尊活生生的老太太的头。那山倦卧山坡却又支撑起来,目不转睛地期盼着儿子归来的孙氏。
  望儿山,虽然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但她却激扬着中华几千年的孝文化。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昔孟母三迁,造就了千古贤人,漂母一饭,养育一代韩信;舜继尧位,乃孝道而得尊;文帝恃母,陪护不寝,子路千里,负米养亲。孟子云:“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的文化规范,做人的根本。望儿山,讴歌着母亲的伟大,闪烁着母爱的光辉,善诱着做儿女地要恪守孝道报答母恩。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真挚、最无私的爱。无论你多富有,也不管你多贫穷,所尽孝道是为人子最基本的原则。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是母亲的**把我们养大、是母亲用心血和汗水为我们的成功和辉煌铺垫了道路。“心萦痴梦情难了,身化奇石泪未干,”望儿山的传说给人一种启迪,更会让中国的孝文化发扬光大。望儿山,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望儿山上的那位老母亲,一颗盼儿归的心正在砰砰的跳动,一声声盼儿归的呼唤正在风雨中叫响,任何一个知道感恩的人都会被这望儿山的传说而感动得泪透衣襟……
  望儿山
  果乡熊岳望儿山,慈母凄凄盼子还。
  日日攀崖瞭大海,年年稽首问苍天。
  心萦痴梦情难了,身化奇石泪未干。
  一曲悲歌千古颂,弘扬孝道再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