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天命难改,只待灭亡
作者:龙叔重约      更新:2021-11-28 20:50      字数:3825
  蓝旗是清朝八大旗之一。辽南有很多乡镇是满族自治区,营口鲅鱼圈的红旗镇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清朝时,皇宫里经常到民间选美,在红旗镇下属的小蓝旗村,有一个丑女竟然被宫廷选走了。
  这一年秋季,秋高气爽的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收割,宫廷里下来了一群选美的人,有吹唢呐的,有敲锣打鼓的,有抬花轿的,还有一群随从,好是热闹。惹得是村里鸡飞狗跳人上墙啊。
  这村子里有家姓唐的,家中小女年方十八,因其丑陋,父母对她也不管不束,既不供书,也不教习练针线,村里人叫她野小子。野小子正从豆腐房出来,手里托着一块豆腐,她看街上这么热闹,一个高就蹿上了墙头,端端正正地骑在墙头上看热闹(那时候砌墙的砖是青色的)。
  选美的人群中,有个看起来应该是个很有身份的人,他从花轿里下来,手指这个野小子说:“此人正是要选的人。”选美的其他人和围观看热闹的,都惊得目瞪口呆。他大声命令说:“此女骑青龙托玉印,马上取印,为她更衣换鞋,还愣着干什么。”这些选美的人赶快忙活起来,有的手拿红布,小心翼翼地把那块豆腐裹起来,有的拿着一件红色丝绸衣服,给丑女披上,有的拿着绣鞋给丑女换上,接着上来四五个人,把丑女抬进花轿。跟父母告别的机会都没给啊。
  锣鼓喧天,唢呐齐鸣。丑女被宫廷选走了。选美的队伍招摇过市、进入宫廷,大臣和娘娘妃子们都想要看看美人,选美主管严肃地说:“骑青龙托玉印的女子,要让皇上先过目,才能让诸位赏目。”娘娘和妃子们,各个心理忐忑。不知道皇上又要有什么新花样。
  皇上看完这骑青龙托玉印的丑女,勃然大怒,命令手下,把选美主管重打五十大板,把他连同丑女一起打发到宫廷的园林队做苦力。
  丑女无依无靠,便把这个选美主管当成亲人,他们白天在一起给花草树木服务,夜晚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休息。天长日久,他们相爱了,但宫廷里的规矩很严,下人只有干活的权利,其他的就不要想了。
  所以他们想方设法逃出了宫廷,跑到离京城很远很远的大山里,隐居下来,他们勤劳致富,不到几年工夫,便发了财,成了方圆几百里内的一个大富户。有一日,丈夫对妻子说:“你嫁给我,白瞎了你这个人了,如果你真的做了皇后,大清的江山会千秋万代啊……”
  再说这边丑女的父母正在地里干农活,听说女儿被抢走了,哭得死去活来,再丑的孩子也是爹娘的心头肉啊。他们活也干不下去了,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这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女儿啊,把他们折磨得骨瘦如柴。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风波过去了,丑女领着丈夫衣锦还乡,乡亲们热情地招待他们。但这时丑女的父母早已不在人世了……
  看来大清王朝真的撑不了多久了,一个有可能千秋万代的机会都自己拒绝了。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啊!慈禧自己作妖真是作出了新高度了。
  清朝同治年间,慈禧太后“钦点”什么人为状元,根据个人的喜好再加上随便看看这个考生的姓名来定。
  常州人王国钩文才出众,殿试名列前10名。主考大臣呈送慈禧太后圈阅时,慈禧不由勃然大怒:“王国钩何等人,竟敢以‘亡国君’攻击朝廷,理应罢黜!”王国钩不但未考中进士,还被发往安徽一偏僻地方当小吏20年。
  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科考,山东人王寿彭本来名列在后,因当年适逢慈禧太后70大寿,主考大臣为讨慈禧欢心,特意把起名有“寿”字的王寿彭,排在前10名之内以示祝贺。慈禧见了果然大喜。她想,“寿彭”即寿高彭祖之意。于是取出朱笔一点:王寿彭为状元。
  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清朝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大臣将前10名考卷呈请慈禧太后“钦定。”慈禧一看,第一份考卷是朱汝珍,广东人,不由火冒三丈:“朱是明朝亡国之君的“姓”,“珍”与她下旨处死的“珍妃”一字相同,广东出了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这些专与朝廷作对的“乱臣贼子”,岂能再让广东人为状元?立即把朱的考卷扔到一边。翻看第二份:刘春,河北肃宁人。慈禧立即转怒为喜:当时河北大旱,渴望甘霖,“春霖”,意味春风化雨,普降甘霖,好;“肃宁”,肃静安宁,国泰民安,更好。刘的名字和籍贯都大合自己的心意,当即“钦点”刘春霖为状元,把朱汝珍降为第三。
  上行下效,在辽西建昌县和尚房村里有一个地主,身高体胖,在村里占有很多土地,靠士地出租,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在他们村后的一座山上,有一棵王母娘娘的山茶树。自从他听说山上有这样一棵山茶树,心里就开始盘算:“如果能把那茶叶采来献给老佛爷享用,一定会延年益寿,自己也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他下定决心,要采这茶叶。
  但他听村里一个老人说,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天庭会下来人采茶。他思前想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于是挑选个比自己还高出半头的彪形大汉,挎着柳条筐,在八月十五这天上山采茶。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点不假,这个大汉怀里揣着地主赏他的十吊钱,上气不接下气地爬到这棵山茶树跟前,他手疾眼快地采了半筐茶叶。心里美滋滋的想:“不怪人都说我这个人有福相,不用慌不用忙,到了财找人的时候,好事自然而然地就来了,你看这钱挣得多容易”。
  上山容易下山难,他挎着半筐茶叶,小心翼翼地走出了十步,一不小心,一个仰面朝天,起来一看,筐里的茶叶一片也没有了。他又爬回这棵山茶树跟前,那些茶叶原封不动地又长在山茶树上。他正在奇怪之时,天上刮起大风,一时间天昏地暗,他眼睛里像滚进很多沙子,怎么揉搓,也睁不开。
  当他睁开眼睛看时,这棵山茶树上连一片茶叶也没有了。他心里好像有些明白了,刚才那一阵风,是天庭下来采茶了,传言原来是真的。心有余悸之时,还不忘摸摸他兜里的银钱,“还好还在,这茶叶没采着,怎么办呢?那地主虽然没有自己高大,但人家有钱有势,钱是保不住了,这回真是丢人丢大了啊!”他后悔当初不该接这个活,可这后悔药上哪买呢?他想要带钱逃跑,又想妻子和儿女怎么办呢?他进退两难啊!
  山茶树上一片叶子也没有,彪形大汉一点办法也没有,正在这两难之际,一声闷雷响,有一个声音说:“贪心的汉子,命你看护这棵山茶树。”声音刚落,他便不由自主动了起来,经过一番折腾,他便变成了一个石头人。
  地主在家大摆酒宴,等待着大汉的胜利归来,从中午等到晚上,也不见大汉的踪影,地主急了,马上派人去山上寻找。当四个小伙爬到山茶树前时,一个跟彪形大汉一模一样的石头人站立在这棵山茶树跟前,他们恍然大悟,原来村里的老人说的是真的。
  地主空欢喜一场,但是大汉家的父母和妻子儿女哭天号地来找他算账,村里人都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狗地主没得到这仙茶,找来了很多麻烦,又丢了面子,因此他还得了一场重病,家业也一天天衰败。到了后来,地主的后代已经成了沿街乞讨的乞丐。
  东北这地方过春节,人们习惯的称谓是过大年。大年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到了除夕这天,人们忙碌非常,供祖宗摆供桌、贴对联、放鞭炮,当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品味着各种各样的美食,看着那散发着墨香又倒贴的大红“福”字,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福”字倒贴这个习俗,有人说是满族人的规矩,有人说是汉族人闯关东带来的。
  在清朝慈禧太后当政的时候,有一年的除夕,这一天,大太监李莲英领着几个小太监贴对联,这天北风凛冽,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对联贴完了,剩下几个“福”时,糨糊已经快冻了,李莲英命一个小太监拿壶热水来,当他们用热水把糨糊搅匀再用时,糨糊就不那么粘了,小太监们把几个“福”字分开,两个人扯着一个“福”字,正面朝下,一个人把糨糊均匀地分给各个“福”字,然后两个人一起将“福”字贴到指定的位置上。
  北风无情地把李莲英他们赶进屋里,他们围着火炉烤着快要冻僵的手。忽然有人传旨,接着进来两个大汉,架起李莲英就拖走了。原来李莲英他们贴完“福”字,急忙进屋烤手时,老佛爷已经来到院内检查对联粘贴情况,她发现对联粘贴得不平整,最让她生气的是有一个“福”字贴倒了。她气不打一处来,“李莲英啊李莲英,你为什么对哀家这番态度?大过年的干出这不吉利的事来,今天哀家要亲眼看着,你这个不忠不孝的奴才,挨四十个大板子。”
  本来李莲英阿谀奉承的基本功练得已经够可以的了,但他今天确实麻痹大意了,没想到小太监们竟给他闯出这等大祸,他只好像死猪一样趴在长条板凳上,心里数着一板又一板……老佛爷啊老佛爷,我李莲英鞍前马后侍奉您多少年啊,您怎么连一点情意也不讲呢!他想着,想着,心里突然来了灵感,他腾地一下坐了起来:“老佛爷,我有话说!”李莲英双眼可怜巴巴地望着老佛爷。
  你还别说,这老佛爷也非草木,念他往日殷勤,还真开了恩,便严肃地说道:“今日破例,你说吧!”李莲英立刻从板凳上下来,恭恭敬敬地给老佛爷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说:“奴才在贴福字时,突然间来了一位道人,他亲手把这个‘福”字倒过来,当时我阻止,他却理直气壮地说:‘你不懂,老佛爷的福来到了。’说完便无影无踪了。老佛爷啊,奴才把这话告诉您,您真的福来到了。奴才托您福,情愿肝脑涂地侍奉您一辈子啊。”说着又双腿跪在地上叩头如捣蒜。
  老佛爷听罢,心里转念:“这‘福’字倒贴,是仙人所为,哀家的福分是上天所赐啊!可是哀家是金口玉言,已经说出重打四十大板了,怎么能改呢,哎!有了,狗奴才刚才说过那三个字。”于是大声说:“你这个狗奴才,为什么当着众人的面,说出‘你不懂’三个字,这分明是在贬低哀家,继续打完这四十大板!”李莲英就是长八十张嘴也说不过老佛爷啊,只得重新趴在板凳上挨板子。
  真是迂腐可笑,自欺欺人,哪怕就是有福,也不会到了!腐朽的清王朝,已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完全烂透,命数已尽,等着它的只有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