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龙仁之战
作者:燧发枪      更新:2022-01-28 16:52      字数:1908
  就在汉城弃守被之际,驻军于汉城附近朝鲜文武官员也集结了庞大的兵力开始了勤王作战。但是六万勤王军中除去万余常备的正规军之外,大部份皆为刚刚招募的乌合之众,戦力并非完备。(“我兵雖衆,皆列郡烏合之軍,行師之際,有如驅羊就牧,散亂無統“。朝-朴东亮《寄斋史草》)
  战时,不修武备,临战仓促聚兵的后遗症随即迸发,因师期太迫,导致仓促募集的士兵在行军途中苦不堪言,继而导致兵变发生。而面对作乱的叛军,各将领麾下的朝鲜常备军竟无法将其快速镇压,由此可见朝鲜军队的孱弱。
  史记:“师期太迫。兼以霖潦连旬。列邑守令恐被后期之谴。在道驱迫。昼夜兼程。飢渴俱逼。至有自缢于道傍者。艰楚之状。若是之甚。列邑军厌惮赴战,玉果、淳昌军人先作乱。有邢大元、赵仁者为魁首,阻芦领为固,已而还入淳昌郡,焚掠官舍、刑狱。郡守金礼国脱身奔告于洸,洸传令兵使讨诛之。潭阳府使领军上道,道遇乱兵,潭兵亦溃,南原、求礼、顺天之军到参礼驿,一时自溃”。(朝《宣祖修订实录》、申炅《再造番邦志》)
  兵变延误了进军计划与战机,在各将竭力弹压之下,朝鲜军队才重新得到整编,但是已折损两成兵力,可谓是出师不利。五月二十七日,进京勤王的全罗观察使(正二品)李洸、忠清巡察使(正二品)尹先觉、防御使(从二品)郭嵘、忠淸兵使申翌、罗州牧使李庆福、助防将白光彦、光州牧使权栗,中卫将李之诗、古阜府使李允仁等部四萬六千朝鲜官兵在京畿要隘龙仁遭到日军堵截。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李洸遣先锋将白光彥、李之诗領四千精锐攻打日军在龍仁城北斗門山築垒阵地时,居然被据险而守的日军中务少辅(从五位下)胁坂安治家臣胁坂左兵衛和渡邊七右衛門所部六百日军所击败。
  先锋将(从三品)白光彥、助防将李之诗、古阜府使(正三品)李允仁、咸悦县监郑渊等将校士卒数百人皆殁于阵中。随后得到山潜众忍兵与天福寺薙刀僧兵(一说协防龙仁的加藤队)增援的胁坂军将李洸的数万大军彻底击溃。
  趙慶男在所其撰《亂中雜錄》中记述道:“初五日,李洸使先鋒將白光彥覘賊于龍仁。賊結垒于縣北北斗門小山,陣微兵殘,勢似孤弱。光彥等以爲虜在目中,肉薄挑戦。从卯至巳,賊兵藏伏不出。午時,我軍懈體,賊騎突至,着金假面,揮劍直前,殺入軍中,左斬右斫,死者不知其數。驻防将白光彥,李之詩,古阜郡守李允仁,咸悅縣監鄭淵等皆死,大軍氣奪,十萬將士,一時皆散,三道之師潰於龍仁。李洸与諸將溃奔,敎書、印信、節鉞、旗麾及軍器軍糧,倍數餽運之物,皆委棄,賊一炬燒之”。
  朝军的无能恰如《再造番邦志》所记载:“以兩道累萬之衆,見百余倭賊,奪魄褫氣,如落葉當迅風,古所未有也”。
  据日方史料所记载,出阵的胁阪军只有六百,却取得斩首一千,俘获三百的战绩。如此,当属世界戦争史上兵力比例极为悬殊的一场戦斗。
  “王城釜山浦往來之路,日本兵被殺者多矣,安治等相議多築附城于其間。胁阪左兵衛,渡邊七右衛門守其附城,六月五日敵兵數萬來攻甚急,安治聞之,既出王城,黎明馳至,時敵兵陣于高嶺,安治自山陰出旗,以山岡右近為先驅。其出兵也,一騎出後一騎又出,不敢亂出,因是敵不轍進。左兵衛、七右衛門等見安治旗,大喜,出城馳入敵陣,敵兵辟易。安治率兵執幣呌呼于敵後,諸兵彌進,至是敵軍悉敗,安治捕三百人得首級一千級”。(日《肋阪家書》)
  朝鲜史料记载了由于阵前将领轻敌,战意松懈,布阵失误,以至大军溃败的原因。(“先锋将白光彦见贼少,当先挑战。贼佯敛兵不战,我军意懈,不意贼兵潜从草树间,散伏以进,一时发铳挥剑以入,光彦之诗先中丸死。二将皆以勇力有名,闻其死举军气夺。一夜三四度移阵,翌朝军中炊烟起,贼兵从山谷间突至,白马将着金假面,从数十人,耀白刃居前。忠淸兵使申翌在前,望之先走,十万众次第溃散,势如山崩河决。洸、睟、国馨在三十里外,亦不能整阵,器甲、刍粮委弃如山,贼悉焚之而去”。(李朝《宣祖修正實錄》)
  其实,如果朝鲜统兵将领能审时度势,以所部兵力快速增援汉城,依托防御工事与日军周旋,未尝不能与日军一戦。
  据史料考证,因朝鲜禁军主力在“忠州之战”中全军覆灭,当时汉城的朝鲜军力只有四千多人,连守御城堞的单兵配置都无法确保,急需军力充实城防。(“兵曹所抄军四千五百名,而都城凡三万堞,弓家七千二百,虽一弓家一名,犹不能半”。李朝《宣祖实录》)
  但令人嗟叹的是,早在4月24日,李洸、尹先觉在温阳的部队虽然未集结完毕,但也有三万余人,其中正规军约有八千兵马。此时若能快速北上,驰援汉城,充实汉城的防务,同时利用汉江的天堑拒敌,也许能迟滞日军的进攻。然而,李洸之流执意与郭嵘等军汇合,在确保极大优势兵力后,方可进军作战。但战机早已在朝鲜官员的愚钝、延误、怯戦之下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