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9)
作者:乱山平野      更新:2022-02-22 00:36      字数:5274
  看着哭哭唧唧的欢宝, 直播间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过一会儿,忍不住有人问:
  【一言不合:要不然以后不给欢宝剧透了吧】
  【心上人:那也不至于一点都不告诉欢宝,适当的剧透确实可以让他避免风险的, 像以后欢宝要考科举,肯定还要当官, 站队就很重要,咱们可以帮他避免他走歪路。】
  【白菜豆腐脑:其实我觉得,剧透是没关系的,但是咱们不能道德绑架他, 像贾敏这种,他救不了,咱们不能强求,包括以后的红楼梦里其他的人物,不能因为我们想她们有好结局就强迫欢宝去救,他也未必救得了,和英莲这样的顺其自然就好了。】
  【古文学研究:主要问题不是救不救谁能不能救,欢宝自己一个人藏着这么大的秘密迟早会崩溃的,得想办法让他纾解一下。】
  林涣悄悄打了个嗝。
  他看直播间的人都在反省责怪自己,不知怎么,心里那种焦虑不安的感觉忽然就消失了。
  他忍不住说:跟你们没有关系呀,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又没有能力去改变。
  要是他能变得很强很强就好了,真想一夜之间就能长大啊!
  然而想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这都不可能,那他为什么要去强求一件他目前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呢?
  林涣:突然想通。
  沈倦看着他哭哭啼啼,然后哭到一半忽然就停下来了,也不知道在那里想些什么,过会儿干脆不哭了,露出坚定的表情,顿时:?
  林涣抬头揉揉眼睛:吧嗒我没事了!秘密就是因为不能告诉别人才是秘密!如果它会让我难过伤心,那我想办法让它不会让我难过伤心不就好了吗?
  他捏紧拳头:如果我做不到这样,我就把这个秘密忘了!
  沈倦哭笑不得:已经记在了脑子里的秘密怎么可能忘得掉?
  他想了想说:我小的时候也知道了很多的秘密。
  林涣竖起耳朵:哦?
  那会儿我觉得自己根本接受不了那些秘密。沈倦想着小时候的自己,可是后来长大了,我才知道那对于我来说是个秘密,但早就是别人尽皆知的事。
  比如他的父亲,他的继母。
  他那会儿只觉得难受,怎么自己的亲爹忽然就不爱自己了,任由别人欺辱他?
  然而现在,他早就不在意这些了。
  林涣听了直摇头:吧嗒,我们的秘密是不一样的!
  他的秘密不可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的。
  沈倦便说:我教你一个法子,你觉得太压抑的时候,憋不住这些秘密的时候,干脆找个小瓶子把秘密写进去,然后藏在一个别人都发现不了的地方。
  【心上人:好家伙这会儿就有漂流瓶了哦?】
  【白菜豆腐脑:真的有用吗!倦哥你不要骗我!】
  林涣想了想觉得可以试一试,然而他很快就傻眼了吧嗒!我不会写字!
  沈倦便笑:知道自己不会写字还不练?
  林涣:
  我练还不成吗?!
  #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吧嗒一直在他家给他当了好几年的先生诶!
  不过现在林涣已经八岁啦!他再也不会把伯达喊成吧嗒了,不过一直喊字好像怪怪的,所以林涣在很久之前就跟着直播间一块儿叫他倦哥了。
  倦哥,不想练字。
  倦哥,蹲马步好累。
  倦哥
  然而他倦哥一直不为所动,对他任何读书、习武相关的事儿都是铁石心肠毫不动摇。
  林涣每天早起练功读书,这五年里几乎看见沈倦就跑不跑就等着手酸脚软吧QAQ。
  而林爹这五年间已从正七品的知县升职啦!
  林涣曾经听到他和秦婉的对话,意思是现在这样从知县往上走速度实在很慢,地方上的知县虽然能在各地当个地头蛇了,放在那些权贵眼里根本不当回事。
  他左思右想,给自己的座师写了一封信。
  本来想的是慢慢地调回京里,谁知道皇帝因为他先前那封折子记住了他,官员换任的时候还特意问起过他,吏部就琢磨了一下,按理说,江南一带有洪涝,这也算在考核里头的,不该升职,但是若是从地方上的知县平调成了京县知县,那就是明面上没升,但是实则升了,正符合林风起的情况。
  加上座师活动,林风起就这么被升成了京县的知县,还是头一批被任职的,叫人侧目。
  姑苏知县正七品,京县知县虽然名字一样,却是实打实的正六品,且是京城的知县,这说明皇帝放心地把家门口的地方给你管,算得上大升职了。
  这些是直播间告诉林涣的。
  知道林爹升官了以后他就仔细问了这官职的具体事情。
  【心上人:知县是清朝那会儿的说法吧我记着,真的,地方上的知县和京城的知县完全不一样。】
  【古文学研究:不过京官没点背景也不好当哇,明清时候有句官话,大致是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京城走两步就能碰见高官和自己上司,而且京县知县好像是和顺天府尹之类的在一块儿地方办公。】
  林涣警觉:和顺天府尹一块儿办公 ?
  【古文学研究:是啊,放在地方上,顺天府尹就相当于知府,但是知府是正四品,顺天府尹和他同级,却因为是京官,是正三品,还能直接金殿面君的那种官职。】
  林涣懂了。
  他爹升的是宛平县的知县,直属京都,同样的还有大兴县的知县,这两个官上头还有什么顺天府丞之类的官,都被顺天府尹管着的。
  虽然头顶上还有很多上司,但是他爹还是升官了呀!值得开心!
  他根本不知道他爹正在发愁。
  一愁的是还没走马上任就得罪了上司虽然他并不后悔,顺天府尹受贾家贿赂包庇冷子兴,加上丁恒所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这事儿确实和冷子兴相关,他从做了周瑞家的女婿以后就借势把自己过去的经历一一抹平了,户籍上写的也是京城人士,与丁恒提供的证据对不上,这案子就这么搁置下来了,一直到了现在。
  二愁的是林如海。
  这几年他与林如海来往也颇为密切,本来以为这回官员升调皇帝会给林如海挪挪位置的,谁知道根本没动他。
  林如海就成了唯一一个连任两届巡盐御史的人。
  那就不是简在帝心,简直是被皇帝拎到火上烤了。
  林风起和林如海着实搞不懂皇上在想什么。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这样大好的势头,他们两个人却一点也不敢碰,商量着借什么事儿避一避风头。
  也是巧了。
  上月里贾敏终于支撑不住,沉疴难愈,一病没了。
  她缠绵病榻许久,所有人都隐隐地有点感觉,所以她没了以后,惆怅难过是有,却也还算能接受。
  林风起和林如海便商量着借这事儿避一避风头。
  贾敏刚没了的时候荣国府就来了信,意思是想接黛玉进京,问林如海意下如何。
  林如海本能地就想拒绝,他如今就这么一个女儿,实在不舍得送她去外祖家。
  林风起却拦住了他,一来现在江南局势本就不稳,黛玉在扬州只怕是会落在人家眼里,更加危险,还不如送她去贾府,以示亲近之意。二来,林如海平日里忙于公务,无力教养。
  现在的风气便是如此,无长辈教养者不娶,虽说他们并不在意,别人家却会在意这个,往后黛玉要嫁人,肯定得在意一下别人的看法。
  再加上林风起即将去京城,秦婉一向对黛玉很不错,有他们照顾,林如海也还算放心。
  因此,他便给荣国府里去了信,言明即将送黛玉进京,又托了林风起一家照顾。
  林涣知道以后就眼前一亮。
  他是没办法救贾敏,但是能帮黛玉出气啊!那些个人敢欺负黛玉,他就挨个骂回去!
  因此,一行人收拾包袱进京的时候,林涣尤其开心。
  英莲酸得不行:你就这么想到京城里去么?你和林妹妹都往京城去了,我一个人在姑苏,也没人陪我玩了。
  林涣挠头:啊,是啊,那可怎么办啊?
  英莲假装叹气:于志哥哥前些时候还说也要去京城呢,这可好了,你、林妹妹、菌宝,还有于志哥哥都去了那里,这真就只剩我一个孤家寡人了!
  呸呸呸!林涣赶忙说,胡说什么,怎么就孤家寡人了?你若是想我们了,就给我们写信不就是了。
  他可避讳英莲说这些了。
  因为直播间提醒的缘故,他一直关注着甄家,从那年元宵推测出来的时间来看,葫芦庙失火也就是那两年。
  他怕甄家再受什么损失,加上那一片百姓也实在无辜,干脆撒娇卖痴地求着林风起整治了危房。
  也就是不许各家的房屋之间间隔太近,木头房一律改换成了泥石房,再有就是寺庙过了夜之后点灯需得有两人同时在场值夜。
  这么一大串的操作下来,才避免了甄家一片瓦砾场的命。
  如今甄士隐也没出家,封夫人也好好的,英莲仍旧被娇宠着。
  这会儿,娇小姐英莲就咯咯笑:欢宝长了这么几岁了还是傻,一骗就骗到了!
  林涣睁大了眼睛。
  英莲便说:我娘说那鲜花铺子只开在江南也不够呢,怎么也要叫那些京里人看看咱们种出来的这些别致的花,已定好了下月进京的,如今行李都快收拾好了,也就只有你整日里捧着书不知道。
  林涣苦着脸:那是我自个儿天天捧着书的吗?换成倦哥天天盯着你,你难不难受?
  甄英莲想了想,瞬间缩头:算了算了,太恐怖了,明明咱们小的时候倦哥还挺心疼咱们,也总心软,怎么年纪大了越发冷硬起来了。
  林涣跳起来:嘘嘘嘘!你胆子忒大了,怎么就敢说倦哥年纪大?!
  明明也不算很大就是比他们大一点而已啦。
  要不说人经不起念叨呢,才说完他,沈倦就来了。
  他如今已不算少年模样了,将将及冠的年纪,举手投足都是大人的样子,一身鸦青色的冬装却不显得臃肿,衬得他面色白皙、芝兰玉树。
  【金金不计较:斯哈斯哈,每天醒来倦哥都很帅,每天都在舔屏呜呜呜。】
  【一言不合:我也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停止这种痴汉行为?】
  【心上人:有,脑补一下倦哥是你教导主任。】
  【一言不合:拜拜。】
  林涣直播间的人也算是存续久的了,虽然也是有来有往,但大多数眼熟的人都还在,按他们的话说,他们陪着欢宝一路从三岁小孩成长成了现在的八岁大孩。
  想想也是很辛酸。
  毕竟没有哪个直播间观众看别人家直播的时候还要跟着一块儿学三百千和四书五经的。
  你不学?没关系,也就是下回欢宝上课的时候听不懂而已。
  像极了当年学微积分和高数时候低头抬头就茫然不知所措的自己。
  做欢宝的观众,痛并且快乐着。
  #
  沈倦会跟着林涣他们一块儿进京,自然也收拾东西。
  几家约定好了从扬州码头出发,一路跟着押送江南税收的官船往京城去。
  又因为黛玉还在热孝之中,他们到了扬州以后是足等过了七七以后才上的门。
  这中间还发生了个不大不小的事儿:荣国府里头派来接黛玉的仆役月内就登门了。
  那会儿林涣正在念书,听了这消息都惊了。
  素来讲规矩的人家都是避着人家的孝期的,哪有人家才守孝一个月就上门的?
  这会儿守孝的时间有七七的,也有百日的,再长些的有一年三年,因着荣国府里催得急,加上这会儿马上腊八节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林如海想着不好叫黛玉年节的时候才登门,故而只叫她守七七的孝期,已经是缩短了时间了,加上路上还要走上一个多月,算着到了荣国府也差不多出了百日的热孝。
  林涣他们都避讳着不肯登门,结果荣国府这几个仆役愣是不知道,大大咧咧就在门口求拜见了。
  把林如海气得够呛。
  贾敏本就是荣府出身的女儿,他们竟然自己都不在乎,难不成真是人走茶凉了么!
  再来,林黛玉怎么也是现在贾府老大大的外孙女,那边府里竟也只叫了几个奴仆过来接人,来个正经爷们都没有!这是不把谁放在眼里呢?
  林如海气得不行,当即就想算了,不送黛玉去京里了,扭头看到一身素淡、面带愁容的林黛玉,顿时就叹了口气。
  愁啊!
  黛玉还强忍着眼泪安慰他:爹爹何必在意,女儿又不是常住他们家了,他们在乎不在乎又有什么关系?我只当我是个客人,并不算是亲戚罢了,若在那府里受了气,我只往秦姨家去就是了。
  她素来和林涣关系好,便是这几年通信也没断过,说这话的时候自然也有底气。
  林如海搂住她:可怜我的玉儿,才不过六岁就要离了我,叫我怎么舍得!
  父女俩大哭一场。
  等收拾好心情,林如海思忖着刚刚黛玉说的话。
  我只当我是个客人,并不算是亲戚。
  是啊,他原先只想着那是黛玉的外祖家,应该不会亏待了黛玉,若是他们诚心来接人,他便舍了黛玉送她过去,也没必要带许多的仆从丫鬟打他们家的脸。
  从前林家单传,平日里来往的亲戚朋友不多,更没有要接黛玉去家里住的,林如海对于这接送礼仪并不十分敏锐。
  而从认了林风起这个堂族兄弟,两家时常来往,林涣和黛玉关系又好,他家时常接了黛玉去府里住着,收拾行李的时候大多都一应俱全,别说是丫鬟婆子,就连黛玉常用的茶盏杯子都带着 ,生怕她行走坐卧之间有不习惯和不舒服的。
  林如海也渐渐通晓了这互相来往的礼。
  若那荣国府里真是把黛玉当外孙女宠着,他给黛玉准备那些丫鬟婆子、箱笼物件,让黛玉的日子过得舒服些,她们也不会觉得冒犯。
  若是把黛玉当外人,那更要准备东西了,没得叫人看轻了她。
  思前想后,他还是给林黛玉带足了人,一个奶嬷嬷王氏,两个大丫头两个小丫头,内院里传递消息看守门户的婆子娘子、并外头行走的小厮下人管事,足足十来个人,还有几大箱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