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安抚人心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8:57      字数:3281
  一万五千多人不是个小数目,更何况还是参加过富平大战的青壮士兵,若是管理不善,闹出来的动静,可以搅动大宋西南半壁江山。
  秦颂没有管理过这么多人,所以他没有盲目自信,而是充分借助于吴玠的威望,以及吴玠从前线带过来的一千精兵。
  如果没有这一千精兵震慑,没有吴玠的威望压着,仅凭秦颂这么一个年轻书生,就算他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施展机会。
  秦颂深知吴玠的支持有多重要,所以他制订的计划必须符合吴玠和西线宋军的利益。
  吴玠的利益在哪里?
  在于他对西线宋军的绝对掌控,在于对金作战的一场接一场的胜利。
  西线宋军的利益在哪里?
  在于兵马强壮,让朝廷始终放心,让金军不敢来犯。
  秦颂提出来的计划看似天马行空,不循常理,但因为张浚和吴玠的关系,其实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张浚已经把曲端和刘锜这两员虎将调到身边,他现在缺少一支能跟他一起去东南的军队,而秦颂的计划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吴玠明知道秦颂在帮张浚“挖墙角”,却愿意鼎力支持秦颂,那是因为他明白张浚的利益和他的并不冲突,他与张浚之间作为政治盟友,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秦颂的计划获得吴玠支持之后,并没有马上就开始实施,因为他还缺少一批文职书吏。
  想要从成千上万的士兵当中筛查出一小撮的金国奸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稍微处理不当,就会让大多数没问题的士兵感觉到他们被怀疑,而他们现在的身份本就尴尬,多数人都有些敏感和紧张,若是金国奸细趁机在里面煽动,那就可能引起一场哗变。
  这也是秦颂的计划里面没有强制措施,从头到尾都以“尊重个人志愿”的形式出现的原因。
  秦颂需要一批能干的文职书吏来帮他建立全部人员的归籍档案,而这些档案一旦建立起来,秦颂就可以进行批量的分析和筛查,将可疑目标的范围一下子从上万人缩小到千人以下。
  筛查奸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次的过滤,一次次的统计各种交集,然后把那些看似并不相关的偶然因素,却在某些人身上反复出现的圈出来,从而锁定目标!
  秦颂的手段概括起来就是将心理学和统计学综合运用,以一种超出这个时代所有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金国人派来的奸细再狡猾,也无法识破秦颂这种一环套着一环的筛查手段,因为他们面临的不是严刑拷打,也不是各种艰难考验,而是科学的统计方法和设计精巧隐蔽的各种测谎问答!
  吴玠带到武休关的这一千名精锐士兵,让他们打仗可以,让他们帮着秦颂搞笔录和调查自然是指望不上的。
  不过,这个问题却难不倒秦颂。西军当中识文断字的人少,可是兴元府的府学中却有许多戴着大头巾的读书人啊!秦颂给张浚写了一封求助信,请他下令紧急从兴元府抽调一百名年富力强并且热心抗金大业的读书人前来武休关听用。
  秦颂毫不担心张浚能不能把他需要的人送来,因为真正有点脑子的读书人都应该明白这次前往武休关支援军队,其实是一场机缘!
  大宋不考八股文,读书人进入仕途的方式有三种,最过硬的自然是通过科举,但通过举荐和萌阴也可以做官,而且可以做大官,甚至是入阁拜相。
  宋朝不同于后世的明朝,想要入阁,必须是进士当中被选入翰林院的那种学霸中的学霸。
  作为生员,进士及第是最大梦想,但绝大多数一生都考不中进士,所以若是能被大官举荐入仕,也就成了许多平民读书人最后的希望。
  张浚的身份如此显赫,现在需要生员出力帮忙,谁若是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从中脱颖而出,就等于拿到做官的资格,这比后世的直接保送上大学都要厉害。
  大学毕业还有个分配的问题,但张浚的举荐可以让生员几年之内就成为大宋的官员!哪怕这职位只是最底层的小官吏,但毕竟是拿到了入场券,何况已经搭上了张浚这条线,以后升官的机会总会有的。
  除了向张浚求助,秦颂把剩余的时间全部用来制作人员档案表格模板,制作内容不同的“志愿表”模板,以及一整套的筛查问卷。
  大宋的印刷业已经非常发达,只要秦颂能把各种表格在纸上画出来,制作印版的工匠半天之内就能做出完全一样的雕版,而接下来印刷的任务,就成了纯粹的体力活。
  当秦颂将自己关在屋中制作各种表格和问卷时,吴玠也没有闲着,他按照地域不同,轮流接见这些曾经被俘虏过的宋军将士当中的中低层军官,告诉他们朝廷和百姓并没有因为他们被金军俘虏过就看不起他们,之所以没有马上给他们安排新的职务和任务,主要是考虑到大伙被俘后受到各种非人的折磨,需要一个调整和修养的过程,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急躁,甚至发一些不该发的牢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以吴玠现在的身份,能够亲自找这些中低层军官逐一谈话,而谈话的内容又如此暖心,对于整个队伍的安抚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这些曾经被俘虏过的将士,许多人的内心其实充满了屈辱和怨恨。
  他们觉得屈辱,自然是因为当俘虏从古至今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何况,被金军俘虏后,他们过得根本不是人过的日子,许多兄弟在女真人的折磨下死去,能活下来的,心里面多少都有一些阴影。
  他们怨恨,则是因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也曾奋勇杀敌,失败并非他们的责任,而在于高层的指挥出现了问题。若是当初运气好一些,逃过了金军追捕,他们现在应该是在和尚原接受别人的尊重和羡慕。
  吴玠不可能接见所有人,但这些中低层军官在和他谈过话离开后,自然会把谈话的内容告诉团结在这个军官身边的同乡或者是昔日的同伍。
  “吴帅说了,被俘不是因为我们作战不力,而是西军此前跟金军交手不多,作战经验不足,如果换成我们的老对手西夏军,富平之战肯定能嬴!”
  “吴帅说了,朝廷很重视我们,张大人已经下令,正在发动地方官府帮我们寻找失散的亲人。关陕的父老乡亲也很关心我们,正在为我们筹集粮饷和军资!”
  “吴帅说了,大家这两年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罪,需要调理和修养一段时间,才有力气再次拿起武器杀金狗!”
  实际上,朝廷一点也不重视这些被换回来的士兵死活,因为朝廷远在东南的临安,高居庙堂的皇帝和那些大官们,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没有直面过鲜血淋漓和肢体分离的惨烈景象,他们只会在心里怨怪将士们拿了粮饷却打败仗,是一群无用的废物。
  至于关陕百姓有没有为这些曾经被俘虏过的将士筹集粮饷军资?
  答案是没有!
  因为老百姓现在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就算官府想要竭泽而渔也得有个限度,各地屡禁不止的民乱,就是百姓对于朝廷的内心不满达到极致时的一种宣泄。
  若非此前朝廷封赏给整个西军作战有功的将士们两百万贯,吴玠还真没有底气将这一万五千多人养在武休关白吃白喝。
  不过,这些实话吴玠是绝对不会对将士们说的。
  不但他不能说,他还给所有人下了封口令,在没有完成甄别、整编这项重大任务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说!
  秦颂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那些绘制好的表格和问卷模板,已经被快马送回南郑县城,过几天等生员们前来时,各种印制好的统一格式的表格、调查问卷会一起运过来。
  张夫人和妹妹已经抵达武休关,吴玠特意抽空为她们接风,秦颂作陪。在宴席上,吴玠一眼就看出来陈钰对秦颂似乎芳心暗许,于是又把秦颂大夸特夸,似乎哪个女子能嫁给秦颂,就是最大的福气。
  秦颂暂时无事,而方山原那边还没有开打,他便陪着陈琪和陈钰姐妹俩从武休关出发,沿着即将驻军的那片山谷往里面走,一直走到龙如山下,来到紫柏掩映的留侯庙。
  龙如山又被当地人称为紫柏山,只因山上长满了珍贵的紫柏。
  当初张良辅佐刘邦夺得天下后,急流勇退,不再涉足朝政之事,隐居于深山之中,潜心钻研黄老之术。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紫柏山下修建了庙宇,从此香火不断。
  秦颂对于后世的道家追求所谓的长生之术是很不以为然的,但在张良那个时代,道家的重要分支,也就是黄老之术,却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很多帮助。
  所谓黄老之术,是尊崇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黄老学派思想发展分为技术发明和政治思想两大主题,以形而上的本体道作为依据,结合形而下的养生、方技、数术、兵法、谋略等等,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操作性。
  与后世那种避世修炼的道家门派相比,黄老之术显然更适合治理社会,却不知为何到了后来竟然渐渐没落。
  秦颂在陪着陈氏姐妹祭拜张良的塑像时,心里却在琢磨着以后是不是把王世雄的思想来个改造升级,让他传承黄老学术,别再去搞那个什么全什么真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