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讲道
作者:萝卜盖缺      更新:2022-05-31 14:23      字数:3567
  马车进入苏州府的第二天,王大力开坛讲义,这位初来乍到的儒者,遭到了不少老学究的质疑,听众也只有寥寥数十人,十分惨淡。
  直到有一位大辩士,找到王大力,声称要在苏州府讲义,就必须在学问上胜过他。
  王大力也非常清楚,要想在苏州府站稳脚跟,仅是拿着那位帝王的诏书,是不行的,必须要说服苏州府的这些儒者,他方能在苏州府长期讲义。
  区区凡间俗人的眼光,岂能与圣人相提并论,所以三言两语,他便说的那大辩士额头青筋暴起,灰头土脸离去。
  如此一来,世俗中人也都发现,王大力可能是真有大学问的儒者,前来听义的百姓愈来愈多,最终形成的势力,竟然威胁到了在苏州府屹立了几百年的社下学宫。
  社下学宫是本朝,开朝太祖所创的一个学宫,其内收揽了大部分本朝的儒者,成员历来都是为帝王出谋划策的人物,有的甚至直接拥有大夫官职,可以拿一品大员的俸禄,只是没有一品大员的权利。
  饶是一个空衔的名头,也吸引了大部分儒者纷纷投入社下学宫,出谋划策。
  加上几百年来的发展,社下学宫积累了成员上千,拥有一品大员空衔的儒者,就有七十七人。
  这些人是读书人,自古以来文人相轻,所以发现王大力的讲义,威胁到了社下学宫的地位以后,不少学宫成员,纷纷请命,要与王大力辩义。
  起初王大力也只是激怒了社下学宫一小部分人,直到后来,他才彻底引起了社下学宫所有人的愤怒,纷纷振臂一呼,直言要声讨这个外来儒者。
  短短一个月,王大力家里摆着的战帖,就达到了几百张。
  “师父,这些人你不必理他。”
  “若是不能胜他们,恐怕这苏州府就没有你我师徒二人的容身之处。”
  丁长生眉宇间流露出一股英气:“我看他们谁敢动手,大不了我费些力气,将他们全部流放万里之外,让他们一生都不能回到苏州府。”
  王大力点了点头,以修士的手段,恐怕一夜之间就能办到这些,但他还是不答应:“徒儿,莫非你忘了,进城之前,为师跟你说的要做一个凡人吗?”
  丁长生默默地低下了头,少顷,又问道:“那么师父你真的要迎战吗?要知道他们这次是群起攻之,想要在一天之内,轮番与师父论义,未免欺人太甚。”
  “这不是很好吗?”
  王大力笑了笑,又道:“正好省了为师一些手脚,一日之间就能堵住悠悠之口,恐怕没有比这样更简单的仙术了吧。”
  王大力和社下学宫这场论义风波,席卷了整个王朝,王朝所有地方的学究都听到这个消息,纷纷不远路途艰辛,在三个月内,赶到了苏州府,为的就是来见证这场盛会。
  据说,这次论义还惊动了京城里面的那一位天子,亲自微服私访,下踏苏州府。
  论义的地点,就在王大力开坛的地方,是一处广场,也是苏州府正中心。
  约定的日子来临以后,仅仅是那一日,就人山人海,都汇聚在了这个王大力平时讲义的地方,只是那广场上面,坐的人,并非王大力的信徒,而是一个个来者不善社下学宫的儒者。
  他们纷纷盘膝而坐,器宇轩昂,流露出一个儒者与生俱来的傲气。
  只有在外围,甚至排到很远的位置,才有一些凡人踮着脚观望。
  苏州府这一任知府大人,也亲自带着甲士前来维持秩序,将整个广场中心围的水泄不通。在知府大人的身边,有一位玉面红唇的男子,男子也是穿着一件儒袍,但非社下学宫之人。
  只是这个男子的身份不免让外人猜疑,就是那位知府大人,也对男子唯唯诺诺,甚至不敢与男子并肩站着。
  “哪个是王先生?”
  男子目光寻找,偏偏没有发现那个他听说已经回到本朝的大儒。
  知府大人目光寻找了一番,摇了摇头:“王先生还没有来。”
  男子便是这次微服私访的天子,他登基不到三年,还是新主,起初他也并不知道王大力的事情,直到先皇留给他一封遗嘱,告诫他,必须等到一位大儒来历,并且遗嘱上说的很清楚,若是那人出现,必须以国士之礼相待,而且要让他尊称亚父。
  亚父就是仅次于父亲的父亲。
  这种尊称,在本朝开国以来从所未有,年纪轻轻的天子,也自然不可能贸然叫一个人父亲,所以此刻微服私访,就是来考察的。
  “本公子倒是要看看,他究竟有什么手段,竟然能让先父如此抬举。”
  正当帝王开口的刹那,人群里传来一阵轰动,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正东方的位置,那里,拥挤的人群主动让开一条路,出现一老一少两个身影。
  便是王大力师徒二人!
  “王先生,你一定能赢,他们的学问,都不及你十分之一。”
  一位王大力的信徒,在人群中喊道。
  “是啊,王先生你是我见过最有学问的人,那些人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和您老比起来,就是一个米粒之芒,一个日月之辉。”
  王大力看到了几位熟悉的听众,纷纷报以微笑,点头问好。
  这时,王大力目光扫向了盘坐在广场各个角落,来者不善的一群儒者,这些人的数量竟然达到了一千多人。以往,那些败在他手下的儒者,并没有看见。
  社下学宫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看来是本朝所有儒者倾巢出动了。
  王大力走到最中心的擂台上,上面有一个空着的蒲团,显然是为他准备的。王大力第一时间并没有坐下,而是冲着所有儒者,以及百姓拱了拱手:“承蒙诸位抬爱,老夫不是感激!”
  不少儒者也纷纷抱拳回礼,但表情都是不屑。
  王大力正要坐下,忽然就在此刻,距离他最近的那名儒者率先发难:“先生,听说你自诩为圣人,此事是真是假?”
  王大力嘴角边泛出一抹苦笑,一个回头:“千真万确!”
  “既然是圣人,和我等论义,岂不是有失先生的身份。”
  那言语显然是讥讽,而不是自惭形愧。
  “圣人教化众生,老夫即是圣人,你等也是众生,教化你等又何谈有失身份?”
  顿时那人被问的哑口无言,顿时黑着脸走出了广场。
  战火未起,先斩一人,王大力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呼声。
  这时,王大力才儒袍一扫地,坐下了蒲团,抬手示意丁长生可以开始了。丁长生大步走到王大力面前,然后对天下人宣布道:“以文会友,不可乱了规矩,一次三个时辰,中间需要一炷香的时候,供我师父饮茶休息。”
  “我看,用不了三个时辰,只要轮到我,你这个老家伙就应该下台了。”一人讥讽道。
  王大力并没有放在心上,丁长生然后宣布:“开始。”
  第一人走上台来,没有自我介绍,直接发难,先和王大力论天。
  王大力晓之以理,辩则言其大道,滔滔不绝之口好似天籁一般的声音就传到了所有人耳朵里。第一人溃败,只是他在社下学宫的身份非同一般,哪怕是败,也要拿出风度,所以临走之前冲着王大力行了一礼。
  三个时辰很快过去,所有大辩士,儒士,国士纷纷落荒而逃,每个走下了的儒者,脸色就像霜打了茄子那般难堪。
  “轮到我了。”又一人走了上来,跃跃欲试。
  丁长生立刻拦住了对方。
  “干什么?我是来论义的。”那人显然有些惊慌失措。
  丁长生默默道:“三个时辰已到,我师父需要饮茶休息,一炷香以后,论义再开。”
  不用准备,很快就有王大力的信徒,端着一壶清茶,送到了面前,另外还有一位百姓送的一篮瓜果,供王大力饮用。王大力三个时辰,也有些口干舌燥,就在当场吃喝起来。
  这个时候天上太阳很大,加上为了注重身份的儒者,不惜在夏天穿着厚厚的儒袍,所以不少人头上都冒出了些许汗珠,他们和王大力一样,坐了三个时辰,只是没有说话而已,但也会口渴。
  所以在王大力吃喝的时候,不少人眼中都带着一丝悔恨,早知如此,他们也应该吩咐人准备一些茶品。
  然后他们就开始羡慕那些败下阵的同伴,那些人是幸运的,只是不用继续被头顶那轮烈日折磨了。
  王大力吃喝的差不多了,就准备再开论义。
  这时,忽然一位官差带着一碟点心,送到了王大力面前,并且刻意的指了指那位男子的位置,说是公子赏赐的。
  王大力目光投向了那位男子,顿时双眸微张,一股帝王之气在那男子身上若隐若现,显然是刚登龙位不久。
  “替老夫谢谢公子!”
  “公子托在下给先生带句话,说是要在论义以后,与亚父把酒长谈。”
  王大力微微一怔,他自然明白亚父这个称呼的重量,默默地点了点头。
  那人走后,丁长生又在王大力的示意下,对着众人宣布论义继续开始。又不少人上来发难,从论天,到论万物,王大力一一反击,开口便是真言,令不少听众如痴如醉。
  仅仅一日,他便服了千人!
  而且这一群人皆是世俗中拥有大学问之辈,所以可以称得上是史无前例,旷古绝今,从此以后本朝就多了一位大儒,而社下学宫便开始名声衰落,一挫不振。
  后来这位大儒被当今天子,封为翰林院首,官居一品,又三年,这位大儒又从翰林,成了国士,被当今天子尊为亚父,开始四处游学,长达十年。
  他的名声远播万里,他的门生遍布天下,他的学问深奥远大,他的足迹出现在了附近几个王朝,以至于那些王朝也纷纷有了关于这位大儒生平事迹的一些传言。
  对于这个,四十八岁才崭露头角的大儒,不少人都是抱着敬畏的态度,甚至一时成了所有儒者,后来读书人的榜样。
  直到王大力病故,他有了圣人的称谓。
  与古往今来前三位圣人一样,他是第四位圣人。
  正好就印了那句,儒者卫道,仁者去死的真理。
  儒者肩负卫道的责任,仁者象征至高的荣誉,在需要的时候,儒者可以退缩,但作为仁者,就要毫不犹豫地牺牲生命。
  或许,也只有死去,才能将仁者胸襟发挥到最大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