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夜登五台山
作者:露晓夜白      更新:2022-01-01 23:20      字数:3607
  太行四仙直指孙三欺骗了朱碧华的感情,害得朱碧华为情所苦。扬言要缉拿孙三,痛加责罚,为朱碧华讨回公道。世间因为钱财、义气等而帮别人讨回公道的极多,却从来没有因为男女爱情不合而帮一边讨回公道的,这种情债也实在很难算得清楚,而且太过繁琐,即使能够,谁都不愿意的。但太行四仙偏偏要做这事。
  到底是孙三抵赖不认,并没有结识过朱碧华。还是太行四仙在污蔑孙三,真正欺骗了朱碧华而后不认,众人既说不清楚,也辩不出个真假来,都答应只好上五台山,让孙三和朱碧华当面对质。
  黄宜脖子的伤还没有得到救治,汪远洋等人本来是想一到中土,便着手寻找三十年前因医术精湛而闻名江湖的神医西施华佗,恳请她救治黄宜,偏偏中途遇到了这件事,而又被吴颜君邀请一同前往五台山,去作个见证人。
  汪远洋等人略作商议后,便答应下来。当然他们并不是白白答应这事,而是另有所求。汪远洋等人心想:“中原何等广阔,要在这片大地上寻找一个失踪多年的人,光靠自己那六七个人,等同于在大海里打捞一棵绣花针,找到的概率实在太低。既然吴颜君有求,便即先答应他,同去五台山走一遭。待此事一了,便开口请求太行四仙帮忙寻找西施华佗,江湖中人患难相扶本属常情,更何况还先帮了太行四仙一回,到时再开口求太行四仙相助,料到太行四仙并不会推辞。”因此也就答应了同去五台山。
  好在当地距离五台山并不算太远,众人又都是身怀上乘轻功的高手,内力悠长,纵使是只凭轻功奔去五台山也很快就到。但他们为了节省内力,并没有比拼轻功。
  众人来到一个大市镇上,见大街当心处有家卖刀削面的面馆,便进馆叫了面,要了酒,吃得饱饱的。吴颜君又买了十三匹快马,供各人坐骑。当下算还了酒菜钱,便骑上快马,一路往西北而行。
  关西三魔倒十分守信,为了求证此事的虚实,一路上全凭太行四仙说走便走,要停便停。
  众人马不停蹄,除了吃喝拉撒和让牲口歇脚,其他时候均坐不离鞍,一路催促急行。这么行了两天,到了忻州,五台山是在忻州西北。众人在忻州城用过了饭,又崔马急行。这天傍晚,来到五台山脚下。
  在途中,黄宜时睡时醒,霍山一直抱着,护着他的脖子,伤口没再撕裂过,虽然没得医治,但已不像最开始那样疼痛。
  这时候黄宜睁眼一看,只见山脉高耸,巍峨陡峭。怪石嶙峋,而那乱石之间,偶生碧树,绿树和黄石仿佛在争奇斗艳,惹人关注。
  山道崎岖,路上尽是荒草乱石,少见人迹。马不能行,众人只得弃马徒步登道。
  汪远洋叹道:“五台山向为佛家圣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历朝历代,总会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朝拜。想不到如今荒草凄凄,竟连个人影也没见到。”
  吴颜君道:“不错,如今正逢乱世,人们久受战乱之苦,食不果腹,生存艰难。有能力的参军作战,年老体弱的大都忙着逃生去了,极少有人前来观瞻这佛门圣地。我们也是因为这事才来,不然都很少上山。”
  王可可道:“山上虽然荒芜,却是个清修的绝佳之所。倘若你每天处在战乱之中,吵嚷不休,对这等清静的所在必会十分向往。倘若是喜欢红尘喧闹,喜欢打打杀杀的,又觉这地方太过冷僻了。凡事都有缺陷,也总有它可取的一面,只看你如何取舍了。”
  汪远洋点了点头。道:“道姑说得极是。可不知那位朱碧华姑娘为何会在这冷清的山上?你们又是怎样结识到她的?”
  一轮斜月洒下清辉,照着山道,山间偶尔传出几猫头鹰的鸣叫,夜间听来,格外凄冷,令人毛发倒立。众人均负上乘武学,又都见闻广博,但还是给那山间传出的怪声惊得冷汗直冒。好在人多,大家你说一句,我扯一句,分散了注意力,才不如何惊怕。
  王可可向孙三瞅了一眼。孙三和她的目光一接上,便立即转过了头。就像盗贼与上的法官。
  王可可心想:“不一会儿,登上峰顶,你所造下的罪过就无法再遮掩,我也不来难为你。”心下略定。道:“说起这这位朱姑娘可就大有来头了。”
  王可可正遇到一块凸出的尖石,只见她凝力于掌,按住石块上凸出的地方,稍一借力,双脚腾地而起,跃过了那块尖石。其他人紧随其后,如法施为,一一跃过了尖石,这时已到了山腰之间。
  汪远洋道:“不知那朱姑娘有什么来头?”
  吴颜君接过话头。道:“那位朱碧华姑娘原本是朱温的孙女。”
  汪远洋心头一震。道:“朱温?是哪一个朱温?”
  吴颜君道:“便是当年反叛唐朝,率军攻破长安,自立为后梁开国皇帝的朱温。”
  众人都是哦的叹息一声。朱温反唐的事距此只不过三四十年,众人都听说过。一听朱碧华是朱温亲孙女,都不禁想到那是落难皇孙,感慨不已。
  吴颜君道:“朱温反唐,建立了后梁,可那时并非是他一家自大。唐朝灭亡之后,天下大乱,各方势力蜂蛹而起,又成了群雄逐鹿的态势。后梁刚建立不久,李存勖便起兵造起了反,又把后梁灭了,建立了后唐,后唐才建立十来年,石敬塘又勾结契丹人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如今刘知远拥兵自重,起兵反晋是早晚的事。哎!各路诸侯都想争做天下之主,这么争来夺去,打打杀杀,你方唱罢我登场,倒是十分闹腾,可也把个天下搞得四分五裂,害得百姓遭殃,真不知何时才是个尽头。”
  汪远洋道:“不错!个个都想做天下之主,可国无二君,一山岂能容得下二虎?这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要换作太平时节,百姓安居乐业了,定然会有很多人来五台山游玩。乱世之中,生存都很艰难,更是谁也提不起这个兴致。”
  秦桑忽道:“这位朱姑娘是落难皇孙,想必她过得并不怎么快活?吴前辈,你们是怎样认识她的呢?”
  吴颜君道:“我就从头说起吧。天下间便真有这等巧合之事,三十年前,我们太行四仙谁也不认识谁,但却在江湖上听说过对方的名号。这说起来真是太过巧合,多半没人肯信。可事实如此,那又是不由得旁人不信。三十年前,我们各遇到了一件伤心事,无心红尘,竟不约而同选择退出武林,巧合的是竟都选择去太行山作个清修之士。那便是说,从那以后,江湖中的恩怨是非,再也与我们无关。”
  汪远洋道:“隔断红尘,需要巨大的勇气呐!可不知三位是遇到了什么伤必之事,才这般与红尘决裂。”
  吴颜君脸上肌肉颤动,显得十分沮丧。只听他说道:“这事说来话长,再说又已过去三十多年。具体细节,我们都不想再去回忆。总之我和二妹王可可、三弟鲁昆、四弟郑文通都到了太行山。初时谁也不认识谁,后来才慢慢熟悉了,并成了结义金兰。这些年来,各自修习。”
  众人听他不愿提及过往,定然是过去之事令他太过难受,只要一回想起来,便又是一场煎熬。也不来追问。
  卫双青忽道:“对了!你们自称太行四仙,为何只见着三人,另外那个叫郑文通的可没见到啊。”
  吴颜君叹了口气。道:“这件事的起因便是我那四弟了。三个月前,我四弟练功走火,筋脉寸断,全身瘫痪。我们虽拼尽全力救护,又以人参、灵芝来给他补身子,但本领有限,终究只能保得住他的命,无法减轻他的病情,也无法将他断掉的筋脉连起来。我们四人相处三十年来,情如兄弟。见四弟如废人一般,都十分难过。我们想,凭我们的功力,是不能治好四弟的。只有出山请名医来医治四弟,方有一线生机。正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一人。”
  霍山忙问道:“你想到了一位医术精湛的神医吗?”
  吴颜君道:“不错!”
  霍山又问:“此人是谁?”他心中想:“假如太行四仙所请的神医真有通天的本事,连郑文通筋脉寸断都能接上,黄宜脖子上断裂的骨头比全身筋脉好接得多,必然也治得好。何不求那神医出手,也不必再苦苦寻找西施华佗了。”霍山一听到有关医术的话,当真比听到什么金银财宝、武功秘籍还更上心,立即打起十二分一精神,盼能得到什么启示,以便早些治好黄宜。
  只听吴颜君道:“那人也是一位隐士,她的外号叫作西施华佗。”
  一听到西施华佗,霍山、黄河三侠、秦桑都是惊喜交集,太过惊喜,又太过意外。汪远洋向来沉着,此时也不名脸显兴奋之色。
  霍山忙问道:“你们找到了西施华佗?”
  吴颜君见那六人如此欣喜,又如此怀疑。感到十分意外。道:“我们的四弟就是她医治的,怎么你们也要找她吗?”
  霍山、黄河三侠、卫双青和秦桑相视而笑,只感到当真说不出的惊喜。过了一阵。汪远洋道:“实不相瞒,我们也正要寻找这位美女神医。”当下将决意寻找西施华佗的事大略说了一遍。
  吴颜君也十分意外。道:“这位西施华佗就住在五台山上。朱碧华是她的徒弟,师徒二人隐逸此间,钻研医术。”
  汪远洋等惊奇地问道:“你说她一直钻研医术?”、“三十年前,她就因医术精湛而闻满江湖的了,再埋头钻研三十年,那她的医术岂不更上了几个台阶。”、“这份毅力,那可真了不起!”、“我们正在因为她隐逸多年,无处寻访而发愁,没想到这小姑娘竟然躲起来钻研医术?那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小宜有救了!有救了!”
  一片欢愉赞叹声中,只听吴颜君朗声道:“三十年前,她确是小姑娘,此刻恐怕不能再叫她小姑娘了。”
  秦桑脱口而出。道:“该叫她老姑娘?”既是姑娘,自然便只有十七八岁。可是三十年前西施华佗就已成名了,就算她成名极早,十五六岁就已成名。加上三十岁后,也已四十五六岁了。世上没有四十五六岁的姑娘,姑娘之前加个老字,听来不伦不类,众人尽皆莞尔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