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虚实自现形
作者:露晓夜白      更新:2022-01-01 23:21      字数:2793
  众人围在火堆边上,观看二人这场比武。汪远洋见赵匡胤使出‘诗酒会友’这招,暗暗点了点头。心道:“只此一招,便可看出这姓赵的青年果然具备名家弟子风范。”转向黄宜说道:“小宜,他二人比武之时,你可得看仔细了。”
  黄宜正拿着一块虎骨在啃,吞下虎肉。道:“我知道了,师傅,你想让我偷学他们的武功。”
  汪远洋道:“不是偷学。只有我教你学拳,未免拳路单一,你虽然学了,但学得怎样,却是无法印证。你从旁看别人使,印证自己的功夫,便知自己的高低。倘若人家的武功有独到之处,那么借鉴过来,转化为自己所有,才能有所提升。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说有便是这个道理。”
  黄宜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是说只有多看多学,善于吸取他人所长,弥补自身之短,厚积薄发,功夫才能不断增进吗?”
  汪远洋道:“不错,正是如此。你悟性极高,一点就会。你学武功不防从‘博’字上下功夫。等你阅遍百家之长,胸罗百家武学的时候,功夫自然大成。”
  黄宜暗暗受教。心道:“不知何年何月,方能做到胸罗百家之长。百家?是哪百家呢?”
  只听史宏肇说道:“要打就打,何必讲这么多虚情假意。”双拳向外一拂,中路冲拳直奔赵匡胤的胸前,使的是五形拳中的一招‘开门见山’。
  赵匡胤顺势一捺,左肘格开史宏肇的拳路,右拳勾打史宏肇的腋窝。一招‘双龙取水’,不但格开对方攻来之招,还趁势攻出,暗含攻守之势,抢住势头。
  史宏肇向左侧一倾,不等拳招使老,便右拳回架,左拳横切赵匡胤的肩膀。这一招也是攻守兼备,既是自卫,也暗蓄攻势。
  两人不紧不慢地攻了三招,这三招均是点到即止,意在试探对方的拳路。
  原来江湖人比武,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横冲直撞,不管自己学了多少功夫,也不管对方功夫如何,一交手便一根筋地蛮打,将在师门中学到的功夫一口气使出。那是刚涉足江湖,经验浅薄,表现欲极强的初学者的打法,只知进击而不知趋避,在武林中属于末学之流。往往要等到吃过大亏,冷静下来思索自己武功中的不足,将在师门中学到的功夫要决与实战加以对照,总结经验后,才能学会趋避自卫之道。再与人交手时,便自然而然的多了几分戒惧之情,不是只败不胜,遇上毛子,当然轻易取胜。这时,已可排上四流的行列。待得交战次数增多,所受历练多了,见识过的武学种类随之扩展,眼界变得宽阔,才慢慢懂得天外有天,功夫不如已者甚多,功夫强于已者亦为数不少,武学之道博大精深、学无止境的道理。这个时候,武学修为已将及上限,除了将自身所学的练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外,很难再想有所突破。对敌之时,便不再骄躁急进。功夫有成,可排在第二流高手之列。而天赋超常,得名师指点,又肯勤学苦练的人,在江湖中经历上千战的磨砺后,内功外功均有非凡造诣,圆通豁如,刚柔兼具者,方可跻身第一流武学高手之列。比第一流高手更高的是顶尖高手,自身是天纵奇才,又得大好机缘,集百家之所长,功夫练到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的境界时,可算顶尖高手。往往几百年才出一个。
  依赵匡胤和史宏肇此时的修为来看,两人介于四流和三流之间。
  三招一过,史宏肇拳法忽变,每出一拳,都有呼呼风声。只见史宏肇两只衣袖如吃饱了风的船帆,渐渐鼓荡起来,受拳风的夹带,衣袖徘徊飘舞。
  赵匡胤神色从容,使出十字长拳来,拳路大开大合,大袖飘飘,势夹劲风,像是喝醉了酒。虽处势不利,却能于史宏肇的拳路中觅得间隙,攻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立时扳回颓势,扭成平局。
  两人均是以快打快,只约略猜到对方能化解自己的招式,不等招式变老,立即变招。从对方意想不到的方位攻出,以求出奇制胜。是以拳招繁密,旧招未使透,新招已更进。每一招都声势惊人,但每一招都只浮光掠影般一掠而过,仿佛生怕留下把柄给对方抓到,而又故意的扬长避短。是以十招之中,倒有八招虚而不实。
  两人翻翻滚滚,斗了两百来招,竟是越斗隔得越远。
  旁观的众军士见两人久战不下,都焦躁起来,给史宏肇呐喊助威,一个说道:“史将军勇冠三军,所向披靡。量他一介村夫,竟敢跟将军叫板,那不是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另有一人便道:“史将军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只消旋风腿轻轻一扫,便将那村夫扫到十万八千里去。六丁开山拳法轻轻一推,便将他推到九霄云外,去见玉皇大帝。”又有一个说道:“姓赵的汉子,你若是有自知之明,便快快举手投降吧。若是执迷不悟,嘿嘿嘿。”
  然而,史宏肇的旋风腿固然是扫出了,六丁开拳果然也使出了。但只要发觉所出之招能被对方轻易化解,一招未使完,立即换新招续攻,而所换新招也是一样,只要发现对方能化解的,都不等使全了,又再换招。是以,声势虽壮,却始终没将赵匡胤扫去十万八千里,推到九霄云外。
  赵匡胤那边应手拆解,变招也十分迅速。见对方虚招多而实招多,也虚虚实实,不着边际。
  赵普和赵光义几次要为赵匡胤助威,但两人声音太小,刚喊出口来,声音就被军士的呼号盖住了。两人呼喊不畅,都向那十二名军士怒目而视。
  众军士这一呐喊,当真有大壮声势之效。史宏肇越涨精神,荷荷荷呼和不绝,拳法更加生猛,拳风飒然,将火焰也扇得左右乱飞。众人只觉得脸上给热气一扫,都隐隐作疼,自觉退开两步,圈子扩大了一周。
  赵匡胤神色沉着,使的是一路十字长拳,招式变化无方,奇秀惊艳,拳影轻盈快捷,气势悠长。
  史宏肇大喝一声,一招玉蟒缠身使出来,但见拳招重重叠叠,四面八方都是史宏肇的拳头,如一阵阵狂风骤然而至。
  众军士立即喊道:“史将军百战百胜,六丁开山拳送他去见阎王。”
  赵匡胤使开十字长拳,趁隙相攻,始终能予以回击,一时处于劣势,但两招内必能扳回败局,又成互争雄长之势。总之是敌进我进,敌退我退,敌以虚招相诱,我便虚与委蛇,敌以实招相攻,我便重拳实击。两人斗了大半个时辰,竟然不分上下,也瞧不出谁高谁低,谁真谁假。但招式繁密,层出不穷,又令人眼花缭乱。
  众军士见赵匡胤轻易化解了史宏肇的一招,有的不禁心下失望。失口叫道:“哎唷!只差了那么一点,算他姓赵的小子命大。”
  赵普笑道:“赵大哥自有天神暗助,阎罗王不敢收的。”
  那十二名军士纷纷不服气。但史宏肇奈何不了赵匡胤又是亲眼所见的事实,除了吹鼻子瞪眼外,也无可争辩。
  黄宜瞪大了眼,目不转睛地瞧着。先时只觉得两人拳招均十分周密,复杂多变,颇有些应接不暇。自己学到的伏虎拳招式简单,一板一眼,说击对方额头的绝不去打对方的脸,说攻敌人左侧的绝不会中途改道去攻敌人的右侧。和他们的花样百出的拳法无法一比,相形见绌。看到后来,看出些门路,见两人虚招多而实招少,十招中至少有八招是诱敌上当的虚招。但坏也就坏在太虚,虚招太多,成了形而上的表演,不切实际,却没一招实用。只是心中记着汪远洋的那句话——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因此也看得津津有味。心中却想:“他们功夫中虚假诱敌的招式只可偶尔借鉴,旁征博引总不会错,却不能以次充主,荒疏了正宗的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