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席散各回营
作者:露晓夜白      更新:2022-01-01 23:21      字数:4819
  眼见史宏肇越斗越勇,出招也越来越快。赵匡胤上窜下跳,始终与史宏肇打成平手。
  史宏肇斗了良久,一路六丁开山拳即将使完,仍是看不到胜利。不禁心下嘀咕:“想不到小子竟能接我这么多招,我是低估了他。”又想:“传我拳法的异人前辈曾说,与人比武时,所使的功夫不管有多深奥,若使第一遍不能取胜,那就打不败对方,就算心中不服,也该罢手了。倘若不愿罢手,还要再打,当第二遍使出同一路拳法时,所有招式都给对方先看过一遍,就占不到丝毫便宜,如果对方稍加留意,看破了自己的拳法路子,便可抢占先机,弄不好自己会大败亏输。”
  想到此处,不禁心生戒惧,突然跳出战圈。赵匡胤也垂手而立,瞧着史宏肇,并不上前进击。史宏肇道:“姓赵的,我自问胜你不得,你且扪心自问,能否打得赢我?”
  赵匡胤听他此言,便知他的意图,是不想再战了。心想:“他的拳法自成一路,和我所练的十字长拳风格迥异,他赢不了我,我功夫也克制不了他。他既不想再斗,我何必逞强?”拱手道:“史家大哥,我也赢不了你,承史大哥手下留情,这场比试,能以平局收场,已经大大超出我的期望。”
  如果没比试过,史宏肇自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但比过之后,知道赵匡胤的武功不在自己之下。如何能听不出来,他措辞谦让,有意让自己占到上风。但史宏肇为人耿直,若能强过对方,他绝不谦虚,若比对方不如,也绝不伪辨。史宏肇颇为不悦。正色道:“休如此说,我打不过便打不过你,绝没手下留情。姓史的手底下有多少斤两,难道还没个自知之明?”
  赵匡胤被他道破,仍然面不改色,付之一笑。
  郭威端起两碗酒,走到史赵二人之前。道:“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平手收场,正是再好也没有了。史老弟是我的生死之交,我向来了解,就不多说了。我看赵兄弟也是位赤胆忠心的好汉子,拿得起放得下的好男儿。冲着我这张老脸,你二人把这杯英雄酒喝了,从此做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如何啊?”
  史宏肇对赵匡胤颇不服气。心道:“这姓赵的外表谦和,内心狡诈,最是不可信任。我史宏肇是铁铮铮的好男儿,至多和他井水不犯河水,岂能和这种人肝胆相照?”心中犹豫,却没有接过酒杯。
  赵匡胤心道:“史宏肇心高气傲,身后又有人多势众的虎卫军为他撑腰,自然不将我放在眼里。哼!姓赵的势单力薄,今后在江湖上行侠仗义,不受拘执,也得逍遥一生,要我跟他肝胆相照,却是休想?”
  两人冷漠相对,都不肯接过酒杯,倒把郭威这中间人弄得好不尴尬。他手下的军士对他向来十分敬重,见主帅给人弄得下不来台,都面显怒色,有的向赵匡胤怒目而视,有的却暗暗责备史宏肇。若不是郭威军纪严明,没有将令不得擅自作主,只怕便要冲上来跟赵匡胤为难。
  正在僵持不下之际,那青年军士柴荣站起身来,接过郭威手中的酒杯。道:“姑父,荣儿口渴了,这两杯酒你赏给荣儿喝了吧。”那边赵普也已走过来,从柴荣手中接过一杯酒。笑道:“柴兄一人独饮,未免寂寞。小可吃了些虎肉,也口渴得很了,愿与兄台同干一杯,不知肯赏脸吗?”
  柴荣向赵普看了一眼,见他满脸嬉笑,并无恶意,又同是出来打圆场的,这人情当然得卖给他。微微一笑。道:“请!”和赵普将两碗酒干了。
  郭威慢慢走到自己的位置,坐在地下,一言不发,其余众人也各归己坐。虎卫军军士人人心潮起伏,都想郭将军适才给史赵二人弄得下不来台,心情定然糟糕之极。这些人都极为乖巧,这个时候,谁也不敢乱说一个字,去触这大霉。有的则想:“史将军是郭主帅的结义兄弟,交情何等深厚。史将军就算对郭主帅心怀不蚩,郭主帅瞧在兄弟情份上,容忍下来,那不算什么。姓赵的算老几,居然也敢如此简慢郭将军,他是活得不耐烦了。只要郭将军一声令下,便将他姓赵的斩于当场,帮郭将军出了这口恶气。”
  一时间全都静默下来,只有火堆中发出聒聒喳喳的烧柴声。本来是欢欣热闹的饮宴,竟变得异常的沉闷,而在沉闷之中,又隐伏着杀机。
  汪远洋等人也心下雪亮,虽然不愿意看到弄成这副僵局,然而除了坐着不动之外,却也想不出什么好点子来打破僵局。眼下,只有保持中立,两不相帮,才是明智之选。
  黄宜年纪虽小,但生性聪明,适才郭威敬酒,赵史二人不接酒碗,柴荣、赵普圆场等情状他早瞧在眼里。忽道:“好闷啊!这头老虎还没吃完,剩下的怎么分啊,大家来出出主意怎么样?”
  赵匡胤站起身来,抱了个四方拳。道:“搅坏各位的雅兴,赵某惭愧无地。这就告辞!”虎卫军众军士神色不善的看着他,却谁也没有起身还礼。赵光义和赵普也站起身,连拱手之礼也免了,便要别去。
  汪远洋拱手道:“赵壮士何必去得这样急呢?我们把这头虎分了。”
  赵匡胤道:“在下等三人并无微功,这头虎如何处置,全凭汪老前辈作主便是。告辞!”说完,转身要走。
  突听郭威朗然说道:“赵兄请留步!”
  赵匡胤等三人惊讶地转过头来,赵匡胤心想:“刚才我使他难堪,他果然记着仇,不让我轻易离去。姓赵的走南闯北,怕过谁?”冷冷地看着郭威。道:“将军有什么事?”众虎卫军军士听得郭威说话时,都立即手按刀柄。心中均想:“郭将军向来有仇必报,这姓赵刚才如此简慢他,他怎能咽得下这口气?只要他一声令下,立即就叫姓赵的尸横就地。”人人蓄势待发,只听郭威下令,立即向赵匡胤三人围攻过去。众军士只觉得此时杀赵匡胤,既显得是自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又帮郭威出了口恶气,郭威必会心存感激。如是接到命令上阵杀敌,那是奉命行事,责无旁贷,不但得不到半点好,说不好还将这条命送在战场上,更是无人记得,因此都十分乐意帮郭威杀赵匡胤。
  只见郭威倒了两碗酒,端在手里,站起身来,缓缓走到赵匡胤的面前。道:“赵兄弟,我有一言,不知你肯听吗?”
  赵匡胤心中不明所以。暗想:“我得罪你在前,你要是先指责我的不是,再杀死我,好让我死得心服口服。我姓赵的难道会怕?”他将心一横,明知对方人多势众,竟并不显露丝毫畏惧之意,嘿嘿一笑。道:“请将军示下!”
  郭威也不理他的冷嘲。道:“自黄巢作乱以来,藩镇割据开始,唐室倾威,名存实亡。而朱温攻入长安后,李唐盛世终于土崩瓦解。”
  赵匡胤万万没有想到,郭威给他的竟是国政大事。戒惧之心松了下来,静静地听着。道:“不错,我也听说是这样。”
  郭威续道:“自那以后,豪杰并起,逐鹿中原,近数十年来,战火从无止息。石氏通敌卖国,将幽云十六州拱手卖给契丹,向契丹北面称臣。更为可恨的是,石氏年年搜刮民脂民膏,剥削百姓的血汗,用来谄媚契丹,年年进献珍宝良马。”
  赵匡胤越听越惊,这些国政大事,是他时常提到,时常想着的。对石敬瑭卖国求荣之举也是恨之切骨。郭威这话,正好说到他的心事,赵匡胤狠狠地一跺脚。怒道:“石敬瑭这奸贼出卖国土,剥削百姓来谄谀契丹,我恨不得剥他的皮,抽他的筋!”
  众军士无不破口大骂,连黄河三侠、霍山等人虽然隐居世外,但听到石敬瑭的名字时,都是又气愤,又恼恨。
  郭威道:“石敬瑭剥削中原的百姓,将搜刮到的民财去填充契丹的国库,累损百姓,而充实敌人。契丹将从中原牟取到的良马、金银用来扩充军备,不用几年,契丹将越来越富强,而中原将越来越贫弱。将来如果中原供给不齐,契丹一怒之下,挥师南下,两国交兵,中原怎么抵挡这虎狼之师?”
  众人听后,大有危机之感,仿佛看到浩浩荡荡的契丹军马渡过黄河,向中原杀奔而来。而中原的百姓连饭也吃不饱,一个个老弱病残,眼看着契丹人的大刀长矛挥向中原百姓的脖子,却无力反抗,一个个哀嚎哭救。
  赵普喝道:“这实在是自取灭亡!再这样下去,我神州文明繁盛之乡全变成胡人牧牛放羊的场所,烟柳画桥上给牛粪羊便一来沾染,臭气熏天,还有什么诗情画意?这……这……简直不堪设想,非去阻止不可!”
  郭威道:“好在石敬瑭已经死了。”
  赵匡胤惊问道:“真的已经死啦?”激动之下,竟连声音也颤抖了。
  郭威道:“赵兄原来不知。石敬瑭去年夏天病死了。”
  赵匡胤道:“死得好!老贼死得好!真是便宜了他,他若不死,中原几乎要亡国。”
  郭威道:“他的儿子石重贵接替他。这石重贵虽然昏庸,但还有有几分气节,对向契丹俯首称臣之举十分痛恨,有意向契丹国挑战。可中原未定,内患不除,后顾之忧极多,此时贸然北伐契丹,必定大败亏输。”
  赵匡胤虽有许多疑问,但郭威长于军中,见识远超自己,他既说得如此肯定,那还有什么怀疑的。问道:“依将军看来,什么时候攻打契丹,才能取胜?”
  郭威喝下一碗酒,吐了口气。却道:“赵兄,如今四方战乱不休,天下百姓正待解救。赵兄文武兼备,才干非凡。我有意邀你兄弟三人加入虎卫军,追随刘将军共谋大事。你若答应,便将这碗酒喝了。”
  赵匡胤绝没有想到,郭威竟然邀请自己加入虎卫军。他向来决事果断,但遇到这种大事,却也不由不纠结。他心中思量:“自古英雄起于乱世。如今四方猖乱,正是豪杰建功立业解救天下黎庶的时候,我自来便有志于此。郭威剖析天下大势,头头是道,又且是个赤诚汉子。跟随他加入虎卫军,四方征战,也不枉活了一场。”想到此处,不禁热血沸腾。正要开口答应,抬头一看,却见史宏肇满脸憎恶之色,不禁心中一寒:“郭威处事向从大局着手,个人私仇不来放在心上,可他的结义兄弟史宏肇对我心存不满,此人必视我为眼中盯肉中刺。我若加入虎卫军,他必定想方设法加害于我。”言念及此,心意已变。接过酒碗,一口干了。却道:“将军热忱相邀,小弟原不该推辞。非是小弟不愿,但一者兹事体大,二者小弟有些琐事尚待处理,拳拳之意,只好恕难从命了。”
  郭威见他初时满脸振奋,忽又满脸灰暗犹豫,便知他不肯了。料得他定是与史宏肇仇隙未消,事过突然,也不以为意。道:“好说,既是赵兄尚有事要处理,那待你处理好了再邀你加入,山西太原府虎卫军的营门随时为赵兄敞开。”
  赵匡胤道:“承将军看重,匡胤受宠若惊。”他转身向众人抱了抱拳。道:“各位,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匡胤有事在身,今将暂别,他日江湖再会,再和各位把酒畅谈。告辞!”
  众人拱手送别,赵匡胤与赵光义、赵普三人取道下山。三人刚走,只见山道上一名银甲军士飞奔而来,那人直奔向郭威。郭威认得是虎卫军的军士,见来人神色慌张,心中一沉:“莫非军中出了什么事?”
  那人奔到郭威身前,正要行礼。郭威道:“不必多礼了。赵德柱,你来得如此惶急,有何军情相告,直接说了吧。”
  赵德柱额头上冒着热汗,不及擦汗。道:“刘将军有紧急书信命小的带到,请郭将军速回太原商议。”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来,递给郭威。
  郭威信函,看了一遍,一时之间,真是说不出该喜还该忧,过了一阵。道:“好!速回太原!”众军士早已站起身来,列成队伍,郭威没正式下令,但众军士都知道他的脾气,这样一说,也等同于是下军令了。
  郭威转过身来。向汪远洋等人抱拳道:“三位老前辈,霍老弟,黄兄弟。太原传来急信,小弟这就要赶回去和刘将军商议了。你们若是在山上待厌了,想下山游玩时,便到太原城西虎卫营中来找我,让我略尽地主之谊也好。”
  汪远洋道:“不知将军为何事要急着赶回,军中大事,老朽待世外闲人本不宜过问,只是一时好奇,又知将军不会多心,这才忍不住问一问,将军若是不愿说,那也没什么。”
  郭威道:“好教各位得知,晋国和契丹翻脸了。就在几天前,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举兵南侵,攻进了洛阳,抢占了皇城。勒令后晋皇帝石重贵搬移黄龙府,让出洛阳来,后晋灭国了。”
  汪远洋等听后,也不觉得这事如何了不起,只当作是个普通新闻来听而已,仿佛后晋灭国并不比一日三餐了不起,都是讷讷不言。
  郭威道:“告辞!”急冲冲地、神情怪怪地领着十四名军士下山去了。
  等虎卫军走远,汪远洋才道:“又一国灭亡了,天下又要变了。”叹息了一声。黄云龙道:“变就变吧,哎!世道变化太快,不知是好还是不好。”
  此时天色微明,众人去后山打虎,奔波了一场,又一夜未睡,都已困倦不堪。
  汪远洋道:“下山看看不就知道了。”看着那只白森森的大虎。道:“明天下山去,将虎肉分给左近贫苦的民家,顺便打听些要闻。咱们虽然隐居避世,但适当知道些天下大事,总好过一无所知。”众人称是。黄宜道:“师傅,我也去吗?”
  汪远洋道:“都下山去转转吧。”当下灭了柴火,各回房中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