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作者:陈凯哥      更新:2024-04-01 21:08      字数:1710
  大年初二,天气晴好。一大早,母亲就叫我跟她一起去舅舅家拜年,这是每年过年母亲必走的一道程序。严格来说,舅舅并不是母亲的亲兄弟。外公膝下无子,在战乱中撇下外婆和三个女儿就撒手西去,我母亲,他的大女儿,那年才7岁。母亲三姐妹都是吃舅舅家的米长大的,舅舅不但把她们视至亲,而且疼爱有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舅妈和母亲是初中时的同学。因此,不是亲舅舅的舅舅对我远胜于亲舅舅。打记事起,去舅舅家拜年就是最快乐的事。尽管要翻过几座大山,走几十里远的山路,但到了舅舅家,有舅妈慈祥的笑容,有温暖的炉火,有糖果、花生、瓜子等小吃,还有苹果、柑橘、柚子等我在家里见都没见过的水果,每餐都能吃上炒得香喷喷的鸡鸭鱼肉;第二天出门回家的时候,舅妈总要一路追着,不但把我们带来的猪肉、粽子加上我爱吃的糖果、水果,包得整整齐齐的塞给母亲,还给我非常丰实的大红包。所以,每年到舅舅家拜年是我最喜欢的“必修课”
  母亲从小就是在舅舅一家人的恩惠中长大的,除了生活的艰辛,生活给她更深的体会就是,做人要知道感恩。虽然她读书不多,但能经常说出“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喝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栽树人”之类的古训来教育她的儿女。使我懂得,每个人,自从一出生,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感恩”之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曲折坎坷,或是一帆风顺;无论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卑微;无论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人生路上,都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存回报意识。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要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这一天,我们母子二人走在寂静的山路上,母亲很自然地回忆起舅舅一家人的种种好处。除了上述的那些以外,在我们家盖楼房时,还不起工钱、料钱,债主年关上门逼债,舅舅知道情况后,二话不说,拿着存折就给我母亲取了几千块,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我读大学的时候,每次开学,舅妈都三百五百地资助着我。母亲平日里去舅舅家,只要表哥表姐们在家,他们都一口一个“姑妈”亲热地叫个不停;临别时,拿着红包一个劲地往母亲怀里塞。尤其是表嫂,虽然是城里的大家闺秀,还在电信部门工作,但在我们这些乡下人面前,没有半点小姐架势,一直笑脸相迎,以礼相待,人情客世,十分到位说到这些,母亲的眼眶微微红了起来:“狗仔呀,我经常跟你说,做人要懂得报恩,以前让你收舅妈的红包,那是因为你是消费者,没有收入来源;现如今,你已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半年多了,你是不是应该对舅舅、舅妈有所表示呢。”说心里话,我是绝对赞同母亲的观点的,可是我明白自己的底细:七月份才到单位“另立门户”“百废待兴”锅碗瓢盆、被铺蚊帐、一衣一物、一针一线都要买新的,所以每个月都是举债度日;辛辛苦苦干了半年,到年底,拿到1000块钱年终奖一下子就全都“飞”进了同事们的口袋。最后,好不容易才留下了几百块,揣在最里层衣服的口袋,带回家过年。在除夕之夜,给父母一人给了200块。现在,我全身上下加起来都不够一百块了,可是这些是绝对不能让母亲知道的。所以连忙找借口:“妈,你说得对,可是我出门的时候忘了带钱,再说了,咱们‘孝敬’个一百二百的,他们会看得上吗?咱们也拿不出手呀。”母亲轻轻舒了一口气,说:“舅舅他们一家也是多年积下的福呀,虽然他们家现在已经高楼大厦,出入小车,身家百万,根本不在乎、也并不指望你的什么回报。但这代表的是你的一份心意,代表你的一片孝心,明白吗?”顿了一下,她在怀里边摸索边说:“我早就料到你不会带钱了,那,这个给你,到时候,你就说是你孝敬两位老人家的一点心意,懂吗?”说话间,母亲已经把两张崭新的“红太阳”放到了我手里。
  到了舅舅家,他们一如既往地热情招待着我们。当我按照母亲的吩咐,呈上我的“孝心”后,舅舅、舅妈更是笑逐颜开,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说母亲教子有方,并夸我真的长大了,懂事了。欢乐的笑声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为新年增添了更多祥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