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2024-05-03 23:37      字数:1864
  他还自称是化外闲人,谢绝了李亨很多的金银赏赐。
  灵武朝廷众人,都认为李泌是为了名声故意装成这个样子,甚至认为他是哗众取宠。
  但是郭子仪却知道,这个李泌是个有能耐的,而且李泌是真的不在乎荣华富贵。
  若不是安史之乱,李泌恐怕还在山中修道,做一个自在闲人呢。
  可李泌这个样子,并不能让郭子仪放下愤怒。
  郭子仪直接坐下来说道:“建宁王的事情,你参与了多少。”
  李泌挥动了手里的浮尘,正在院子里忙碌的道童纷纷退下去。
  丹炉里的炉火熄灭,李泌叹息一声说道:“郭平掌,你坏了我一炉好丹。”
  郭子仪站起来问道:“李监正,我就问你,建宁王的事情,你知情不知情?”
  李泌叹息一声说道:“我当然知情,不仅仅知情,让建宁王去陇右道,也是我建议的。”
  “你!”郭子仪瞪大双目,死死的盯着李泌。
  “陛下从马嵬坡到灵武,多是仗着建宁王一路辅佐保护,这军中上下,也都说建宁王有太宗的武略!你为什么要让他去陇右道?”
  李泌盯着郭子仪的眼睛说道:“我让建宁王去陇右道,是为了皇太子。”
  “为了皇太子?你自称是化外闲人,竟然要牵涉进这种事情中?如今朝廷都迁播到灵武了,难道还要先演什么夺嫡的戏码吗?”
  郭子仪满腔的愤怒,当今皇帝还是皇太子的时候,领的是朔方兵马大元帅的职位。
  虽然只是遥领,李亨从没有离开过西京去朔方,但是派遣过建宁王去朔方历练。
  郭子仪很喜欢建宁王,曾经手把手教过李炎谋略兵法,可以说是把他当做自家子侄看待。
  而建宁王也是如今李唐皇室中最勇武的,军中都说他神似太宗皇帝李世民,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如今还是讨伐安贼的重要时候,难道不应该重用建宁王这样的皇子吗?
  可是李泌竟然建言,让皇帝把建宁王派去了陇右。
  而最近传来的消息,建宁王和账下部众,被回鹘的盗匪袭击,如今生死未卜。
  所以郭子仪才来找李泌兴师问罪。
  李泌依然挂着淡淡的微笑,他完全无视郭子仪的威压,而是慢慢的说道:
  “正因为建宁王有太宗之姿,所以才不能重演太宗之事。”
  李泌看着郭子仪说道:“郭平章,剿灭安贼,你有几分把握?”
  郭子仪挺直腰板说道:“自然是十分把握!”
  李泌笑着说道:“十分把握,你要几年?”
  “断则两三载,多则四五载!”
  郭子仪自然有这个自信,安禄山的叛军是朝廷边镇精锐,但是郭子仪带兵打仗也是很厉害的,他之前带领朔方军队,已经快要打到安禄山老巢平卢范阳河东三镇了。
  要不是皇帝急令郭子仪返回朔方,说不定郭子仪已经攻破了安禄山老巢了。
  李泌却笑着说道:“郭平章,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两三年可以平定安贼。可这是将士用命,朝廷支持的最好情况下才能做到的,若是朝廷不安宁,将士不用命,请问您能平贼吗?”
  郭子仪愣住了。
  大军作战,统帅和士兵很重要,但是后勤和皇帝也很重要。
  之前哥舒翰屯兵潼关,本来是有机会耗死安禄山的。
  但是上皇李隆基不断的下令微操,要求大军出击,最后葬送了大唐二十万精锐。
  由此可见,打仗也不仅仅是统帅就能够决定输赢的。
  可是这些,和李泌建议建宁王去陇右,有什么什么联系?
  第十四章 寿数
  李泌继续说道:“两三载也好,四五载也好,我信任郭平章的能力,但是我不信任这个朝廷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这下子郭子仪也沉默了。
  灵武朝廷,说起来是个小朝廷,实际上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西京中大部分的朝臣,其实都跟着上皇去了蜀中。
  如今上皇还不知道灵武登基的消息,不少人还在观望,到底要投靠哪边。
  除了坚定支持皇上的郭子仪之外,李亨能够依仗的大臣并不多。
  更加重要的是,如今郭子仪在小朝廷中名望太高,他已经感觉到了皇帝的疏离。
  郭子仪并不是憨直的军将,相反他是一名老练的政治家。
  他自然明白,这些疏离来自何方,他也知道李唐皇室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天子本就是刻薄无情,而老李家的血脉中,就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基因。
  上皇李隆基,也是靠着非常手段,宰了自家不少亲戚上位的。
  对血脉亲人都是如此,像是郭子仪这种掌握大权的军头,李亨的态度自然可想而知。
  虽然郭子仪已经多次自污保全自己,但是李亨对他的忌惮越来越深。
  李泌说道:“论武略,皇太子不如建宁王。论文学,皇太子也不如建宁王。皇太子唯一所占的,就是多年的嫡子身份。”
  郭子仪疑惑的看着李泌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不拥立建宁王?”
  李泌叹息说道:“贤能是不是贤能,个人有个人的标准。”
  “郭平章觉得建宁王贤能,那别人可以也可以觉得别的皇子贤能。陛下的子嗣也不算少了。若是人人都有自己的算盘,那么灵武朝廷还能经得起折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