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2024-05-03 23:37      字数:1866
  这下子郭子仪闭上嘴,他没有反驳李泌的话。
  李泌接着说道:“我知道皇太子有诸多不好,性格懦弱,容易被近臣左右,也不擅长武事。可是只要坚持立嫡这条路线,那么灵武朝廷就不会乱!”
  “可若是从立嫡改为立贤,那就是祸乱之源了,灵武朝廷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李泌看着郭子仪说道:“郭平章,你可知道,你亲近建宁王的事情,陛下已经知晓了。”
  郭子仪一愣。
  李泌接着说道:“若是陛下找,你为建宁王如此出头,你觉得陛下还能睡得好觉吗?”
  这下子,郭子仪也感觉后背一凉。
  如今的陛下,就是背叛自己的父亲在灵武登基的。
  郭子仪很清楚,以上皇李隆基的性格,绝对不会说什么禅让退位的鬼话。
  若是郭子仪支持建宁王,那皇帝恐怕要寝食难安了。
  李泌继续说道:“我上奏陛下,请他派建宁王去陇右,陛下开始是不愿意的。”
  “陛下有意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位授予建宁王,让他统领大军安定叛军。”
  “可是我给陛下说了秦王的旧事,陛下才听了我的记忆,让建宁王去陇右道调兵。”
  秦王旧事,就是太宗李世民的旧事。
  当年李世民受封秦王,灭隋一统天下,秦王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后来李渊要立嫡子建成太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杀弟,又逼迫李渊退位。
  李泌用“秦王旧事”点醒了皇帝,他立刻改变了命令,让李炎去陇右道调遣军队入玉门关勤王。
  郭子仪看着李泌说道:“拥立皇太子这件事你没错,可是勾结回鹘伏击建宁王,这件事是不是做的过了?”
  李泌摇头说道:“这件事不是我李泌做的。我只是建议陛下将建宁王调离前线,绝对没有说要除掉建宁王。”
  郭子仪看着李泌的眼睛,只看到对方眼神中带着出尘之气,根本看不到任何波动。
  看到一双如此清澈的眼睛,郭子仪叹息一声说道:“既然不是秘书监做的,那么我们都看错了一个人了。”
  李泌也叹气说道:“我也没想到,是泌小看天下人了。”
  郭子仪抱拳对李泌说道:“我粗通相术,当年初见建宁王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有福之人。”
  “哦?”李泌看着郭子仪,没想到这个老将军竟然懂得相术?
  不过世人都说郭子仪有识人之明,他所举荐提拔的人,全部都是国家的栋梁。
  没想到他竟然会相术。
  郭子仪说道:“吉人自有天相,如果建宁王平安无事,秘书监可否照拂一二?”
  李泌迟疑了片刻说道:“可。”
  郭子仪看到李泌迟疑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这番话也是白说了。
  不过李泌今天的一番话,郭子仪也是听到耳朵里去了。
  灵武朝廷不能乱,大唐不能再折腾了。
  如今安禄山已经占据了两京,上皇逃亡蜀中。
  这天下能够抗击安禄山的,就只有在灵武组织勤王军的皇帝李亨了。
  如今李亨刚刚站稳脚跟,如果因为继承人的问题闹起来,那大唐就真的完蛋了。
  虽然郭子仪对于皇太子并无好感,可是李泌的话也提醒了郭子仪,若是郭子仪依然坚持支持建宁王,恐怕对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好处。
  等到郭子仪离开,李泌这才打开了身后的丹炉。
  因为提前熄火,这一炉名贵的丹药已经变成了药渣。
  李泌看着炉子里的药渣,叹息一声说道:“这番誓言,恐怕又要折我的寿数了。”
  李泌解开发簪,他在山中修道时候依然是一头的乌发,可是到了灵武不足两个月,就已经是白发丛生。
  此次出山辅佐李亨,日夜筹划耗费心血甚多,李泌知道自己已经折了寿数。
  而在红尘中沾染这些因果,也是修道的大忌。
  李泌坐在蒲团上,闭着眼睛念起诗来: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念了两句,李泌又觉得诗兴全无,他看着熄灭的炼丹炉火,轻轻叹了一口气。
  而此时正在瓜州城的李炎,抬起头看向东方。
  他走到窗边,看着渐渐落山的太阳,至德元年的十一月终于就要过去了。
  李炎也叹了一口气,自己总算是渡过了最艰难的阶段,下个月又可以召唤新玩家了!
  第十五章 微服
  十二月,也就是腊月,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份,陇右的东风渐起,天气也日渐冷了。
  十二月也是农闲的时候,刚刚经过了秋季的抢收,这年头又没有什么过冬的农作物,瓜州附近农村的劳动力都闲了下来。
  这天,从墨离军的军府里也发出一条命令,组织整个瓜州的军民一起冬操。
  这也是崔涛向李炎的进策。
  崔涛说道:“郡王殿下,在我大唐还实行府兵制的时候,十一十二月府兵都会返回乡里训练村民。这一方面是锻炼武德,培养青壮的战斗水平。另外也能够提高百姓的战斗力,减少响马和匪盗的威胁。”
  崔涛的建议得到了李炎的认可,他立刻以军府为名下令,要求瓜州各乡进行冬训。
  而墨离军军府的第二道命令,就是十二月的上旬最后一天,举行一场武道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