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摊牌
作者:饮尽乞峰雪      更新:2021-03-24 01:23      字数:3436
  袁买跟随刘协来到时,整个台榭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宴厅外、高台边缘,竖满旌旗,两步一岗,三步一哨。从厅门外向台下望去,两侧四列守卫似瀑布般飞泻直下。台下驻满各路亲随,左右两侧还有两骠人马待命。袁买等人身为天子近卫,也只能留在门外守候,只有那男子随刘协入内。
  袁买早在众侍卫落位的时候,便不动声色地调整到了最靠近厅门的位置。他看似木头般地垂头站着,双目无神,其实早已灵觉大开,仔细探听厅内的动静。适才吉平经过他身边时,袁买便察觉到一丝异样。张宝化身吉平,为了不引人注意,以阙天灵诀掩盖下一身修为。此法本为求长生时遮瞒天机而用,连擅长望气的贾诩都难以发觉,更别说寻常人。
  然而在袁买看来,此人一步一履,一颦一笑,太过自然生动,让人生不出半点瑕疵之感。可世上哪有真正完美的事物,他心中不由生出一份警惕与厌恶。当听到吉平出言指认董承罪行,袁买终于知道进宫以来自己心中的一缕焦躁来自何处。曹操竟早已知晓这场阴谋,反布下陷阱。此时已无退路,一旦董承伏罪,袁买三人难逃围剿。
  袁买目光如炬,望向同伴,老马、何哀也好似心有灵犀般转过头来。三人眼神聚焦一点,皆毫无畏色,顿时心领神会。
  厅内,随着吉平的话,厅内酿起一股诡异的氛围。一众说不清道不明的目光,此时皆投射到了董承身上。董承肥厚的脸庞更显得鼓胀,左手在案底紧紧抓住颤抖难止的右手,目光化作一道厉色,刺在吉平脸上。然而吉平宛然不觉,说完以后,便一直低着头耷拉着眼皮。
  经过短暂的惊恐,董承勉强压下情绪。他心知这时决不能露怯,忙起身拜向刘协道:“陛下明察,臣与司空无冤无仇,司空更是大汉脊柱,臣岂会有加害之心!此人妖言惑众,坏臣清誉,请严惩不贷!”
  谁知刘协尚未回应,曹操已先出声:“太医吉平久在少府,一向与人和善。若果如国丈所言,他为何偏偏污蔑你,莫非你二人有旧怨?”
  “未曾。”
  董承神情一僵。
  “既无旧怨,那就是有新恨咯?”
  曹操丝毫不给他喘息,紧接着逼问。
  “亦无。”
  董承抽动了几下嘴角,勉强应道。
  “那就奇怪了,”曹操饶有兴趣地把玩着手中的箸子,看也不看董承地问道:“无仇无怨的,却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污蔑一位朝廷重臣、当朝国丈?吉太医,要是玩笑话,就赶紧道个歉。想必国丈海量,定不会怪罪。”
  听到曹操问话,张宝眼皮微微抬起,嘴巴缓缓开合,好似枯木又活了过来,说道:“老朽所言,句句属实,绝非戏言。”
  “你!”
  董承一把指向吉平,心中暗恨。当初吉平在自己面前表现出的一番肺腑忠言,居然都是伪装,自己轻信此人之言,才遭此失败。不过幸好血诏早被自己藏好,无人知晓,曹操没有证据,也不敢拿自己怎么样,不然早就动手,何必一直等到现在。况且若一切顺利,刺客已然埋伏在此,他还有翻盘的机会。
  想到这里,董承也不再扯皮,严厉地问道:“汝口口声声说我要谋害司空,可有凭证?天子面前,胡言妄语,该当何罪!”
  “吧嗒。”
  一条眼熟的绸布忽然飘落到董承目光所及之处,安静地瘫在地面,布上露出一排排血红的字迹。
  “董将军可认得此物?”
  曹操一指地面,轻笑道。
  “这,这是何物?”
  董承还未老眼昏花,当然认出了这便是密诏,上面还留有自己一干人等的亲笔签名画押。但曹操是如何获得的,他心中的疑虑一时间甚至超过了被揭穿的恐惧。
  曹操见董承仍然企图蒙混,仿佛在欣赏牢笼里的猎物,好整以暇地说道:“适才国舅府上走水,操好意派人去救,没料竟然遇见此物。看来国舅的所作所为,连老天都容不下了。”
  说完,又扔下一物,一颗首级滚落地面,定睛一看,竟是王服。
  “王服携私兵藏于宫内,欲图谋反,已诛之。”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眼见王服之死,董承惊得眼珠子都要瞪出,连番打击之下,连呼吸都急促起来,眼前恍惚,瘫倒在地。他好不甘心,苦苦谋划许久,就因一时不察,竟毁于小人之手。从云端掉到地面的巨大落差,让他心神骤然大乱,不知如何是好,刚刚还记挂着刺客一事,现在也忘了。
  曹操见董承已颓,便不再理睬他,又朝默然不语的刘协说道:“陛下可认得此物?”
  刘协望着瘫在席上的董承,暗暗恼怒,原以为他有些本事,没想到如此不堪一击。眼前之物他自然认得,当日他一气之下撕下衣角,又灵机一动以血写诏,希望借董承拉拢其他势力除掉曹操,再不济,也可以钳制曹擦。然而董承不但对自己隐瞒了计划,竟还被曹操发现,为今之计必须先摆脱干系。
  天子不再看董承,对着曹操露出一副好奇模样,反问道:“此乃何物?朕实不知。”
  “这是一份诏书,陛下不认得了么?”
  要说董承所谋之事,刘协一点都不知道内情,曹操并不相信。董承虽有几分能耐,但也不过是狐假虎威之人,怎敢矫诏?相比之下,曹操更希望刘协能堂堂正正面对自己,正因为他与刘协总不能开诚布公,导致朝堂之上掣肘甚多,让曹操不甚厌烦。
  “朕从未见过此物,更遑论在一块破布上下诏,司空说笑了。”
  刘协哪会承认,尽现惊愕之色,就连董承都差点怀疑是不是自己弄错了。
  见刘协这般姿态,曹操笑容更甚,随后渐渐展现严厉神色,说道:“这当然是假的!上面不要说印玺了,就连陛下亲笔都没有,怎可能出自陛下之意!董承胆大包天,指鹿为马,假借陛下名义矫诏,怂恿王服、种辑等人联合谋害臣。臣蒙小人构陷,也就罢了,最可恶的是,他们挑拨臣与陛下的关系,陷陛下于不义,致大汉于纷乱。此等乱臣贼子,天下共诛之!”
  “陛下,以为何如?”
  曹操直视的目光,仿佛炽热的烈焰,灼得刘协难以忍受,不得不低头避开。他一边压抑愤怒,一边迅速转动心思,迟疑许久,陡然一拍龙案,惊得众臣侧目。刘协指着失神落魄的董承,怒不可遏地吼道:“董承啊董承!朕待你不薄,你却如此负朕!来人,先将这逆贼拿下!”
  言出,厅外便匆匆步入三名侍卫,将董承拉出席位,扣倒在天子案前,
  刘协怒气稍稍平息,对曹操说道:“不如先将董承一干人等关押起来,详细审问,再做定夺。司空意下如何?”
  曹操略微诧异地瞧了一眼刘协,按照天子以往的性子,此刻早已慌乱无措。没想到今日不但勉强镇定自若,还能主动行事,倒也有几分上位者的气度了。不过刘协变得更成熟,对他也不是坏事。
  “谨遵陛下谕。”
  刚说完,眼前扣押董承的侍卫,竟向他看来,目光漠如冰霜。
  刀光一闪。
  出手之人正是何哀!
  这位沉默的刺客,刚好停在董承右侧靠前位置,离得曹操最近,未等袁买二人一起合力,便已独自发出舍身一击。
  在曹操眼中,周围环境顿时凝固下来,只剩下那一道冰冷的刀锋与一双恶鬼般的瞳孔。他丝毫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等着,仿佛自己已经等待了千万年,下一刻终于化作尘埃。这种煎熬感比死亡更令人恐惧,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绝望的味道。曹操竭力嘶喊,却发不出一丝声响。
  然而在他人眼中,曹操仿佛被吓傻了,面对近在咫尺的刺杀,毫无反应。
  “贼子,安敢!”
  话音未落,一团和风从曹操背后拂过,顷刻间,万物复苏,令曹操猛然惊醒。忽而,又化作悲风,迎上那一道刀芒。
  何哀面无表情,眼中闪过深深的忌惮。那风来势舒缓,却恰到好处地裹住了他的刀锋,令他不得寸进。何哀全力运起问天功,劲力滔滔不绝涌向刀尖,然而好似沉入大海,惊不起一点波澜。不但如此,那悲风愈演愈烈,反向何哀席卷而来。何哀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一生,在血泊里出生,在尸堆中长大,日复一日的杀戮,最终身首分离。如此无趣的人生循环,又有何意义?何哀陷入内心漩涡之中,顿生萧索之意,以及无尽的挫败感。
  “人生百态,何以度之?“
  恍惚间,一道诘问在心底响起。何哀猛地惊醒,立感颈部皮肤一阵寒栗,来不及多想,身体便作出最佳反应。只见他手腕一抖,将刀掷向气感交错之处,脚下闪电般连点数下,身形暴退一丈。瞬间一道青色的疾影紧随而至,气劲撞击后,炸起无数木屑石块。再看何哀,竟像一团乱麻不断在空中翻滚,撞到厅柱才堪堪停止,跌落地面。此时他气息微薄,衣服几乎都被气劲撕裂,一道可怕的伤痕从颈下跨至腹部,血肉绽露,却未渗出多少鲜血。
  “咦?”
  这时,曹操背后方才显出一道身影。只见他身高九尺,玉面凤眼,长髯及腰,一把偃月冷刀傲然竖于身后。除却关羽,还能为谁?
  曹操望着奄奄一息的刺客,仍心有余悸。他万万没想到,董承能招揽到如此厉害的人物。幸好听从贾诩之言,不然真就送了性命,不觉对董承恨意更甚。但他表面上仍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不再看那刺客,回头笑道:“若非云长相救,吾命休矣。”
  “司空过誉,实是关某眼中,容不得此等卑鄙行径!”
  关羽虽是迫于压力,暂居曹操麾下,倒也不能眼睁睁瞧着曹操死在自己面前。不过,这刺客确有几分能耐,在他全力一刀下,竟还能苟全性命,不免多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