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被逼改革,失察大错
作者:龙叔重约      更新:2021-11-28 20:50      字数:2550
  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间二月十二日,嘉庆皇帝从圆明园回到紫禁城。就在皇帝进入神武门后,突然发生了一件怪事。
  皇帝每次从神武门入宫后都要在正对着神武门的顺贞门前换轿。嘉庆皇帝正在换轿时,突然从神武门内西大房南山墙后跑出个人,他手持小刀,扑向皇帝。
  嘉庆皇帝吓得急忙躲回御辇,侍卫们却惊呆了,现场一片混乱。皇帝躲在御辇中十分窘迫。嘉庆皇帝的侄子只得冲上去,护在皇帝的御辇前,衣服被凶手扎破。皇帝的姐夫去抢夺刺客的刀子,才将刺客擒住。而整个过程中,百余名侍卫都站在一旁,袖手旁观。
  这一刺杀皇帝的事件震惊了朝野。惊骇之下,人们也深感疑惑:一是刺客怎么会潜入皇宫,藏在后宫禁地的西大房后?二是刺客直扑皇帝御辇,竟那样容易而且几乎得手?三是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阴谋?
  其实,这并不是一件背后有政治目的的刺杀案。刺客名叫陈德,北京人氏,47岁。此人曾数次在官员家中做过仆人,几次入宫运送过东西。行刺前,他受雇于孟家,孟家嫌家里闲人多,便将他辞退。陈徳性情比较偏激,最终厌倦了为养家而奔波的生活。
  陈徳在供词中说:“我自求死,本想持刀犯个惊驾大罪,被侍卫用乱刀剁死,图个痛快,死个明白。可谁知道,侍卫却对我无动于衷,害我差点弑君。”
  这就是一个有点不安分的贫民,在不想安分地死去时,想出的个幼稚而又冒险的死法,却对嘉庆皇帝造成一场虚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荒唐的闹剧?如果守门护军能够严格守门,陈德就不可能进入官中;如果从东华门至神武门的侍卫能恪尽职守,陈德也就不可能实施他荒诞幼稚的“惊驾”行动。
  其实也并不奇怪,松懈是日渐养成的。
  早在乾隆晚年,八旗兵就已出现衰败的苗头。到了嘉庆年间,八旗兵已经完全丧失打江山时的风采,军纪废弛、懈怠散漫的风气十分严重。守卫宫门的八旗侍卫,値班时常常连腰刀都忘了佩戴,遇到王公大臣或长官经过,才慌忙把腰刀佩上。长期苟且混事,甚至淡忘了规章和责任,遇到非常情况时,便显得狼狈不堪。
  嘉庆皇帝虽然一直关注着禁卫军的状况,也注意到皇宫和京师城门的守卫都存在问题,但还是不想“多管闲事”,对这个荒唐的闹剧,只是发布上谕批评说:“护军人等竟敢乘夜赌博,无所畏忌。禁地森严,岂可不加意整肃?”
  结果,闹剧再次上演。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三月初一,一个名叫萨尔文的人持刀,又试图强行进入神武门。守门的八旗护军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慌乱中竟找不到刀剑,乱成一团,最后,还是仗着人多,才夺下了萨尔文的刀,将他砍伤生擒。
  直到这时,嘉庆皇帝对八旗的表现才表示出不满,终于意识到不得不进行改革了。虽然护军们没有老实承认他们的疏漏,但是,嘉庆还是给予重罚,此后,宫门守卫才有所改善。
  与其等到被丑事逼着自己改革,为何不及早动手呢?晚做不如早做,不知道嘉庆是否知道这个道理。
  铁保是满洲正黄旗人,靠自己一步一步登上两江总督宝座。当时,八旗子弟都是只会骑马射箭的武夫,出了铁保这么一个满腹文才的官员,极为军见。以文见长的汉族官员,对他也是另眼相看。
  就在他仕途到达顶峰的时候,一起命案,让他栽了大跟头。
  这起案子发生在铁保任两江总督的第五年,也就是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0年)。当时,黄河决口,洪水冲入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淮阴)一片汪洋,清政府拨给淮安府银两三十万两,其中,山日县九万两。铁保对救灾也是重视的,为使救灾款能到灾民手中防止官员层层克扣,从中贪污,他派要员前往查赈。
  铁保起用江宁县候补县令李毓昌到山阳县查赈。李毓昌是新科进士,当时二十七岁,山东即墨人,有读书人的正直之气,新来年到还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是个合适人选。
  李毓昌临行前,铁保把他召来叮咛一番,要他不辱使命。铁保没有看走眼,李毓昌带着家人深入灾区,不住山阳县的政府驿站,而是住在一所尼姑庵,不吃山阳县的招待饭,而吃随身带的干粮,很快查明山阳县县令王仲汉虚报冒领赈灾银两万多两。远在两江总督府的铁保,对此浑然不知。
  王仲汉是个贪婪成性又心很手辣的人,见贪污败露,便施出行贿一招,从赈灾款中送出白银万两。遭到李毓昌拒绝后,动了杀机。他买通李毓昌的家丁,用砒霜毒杀李毓昌,伪造成李毓昌投缳自杀的假象,烧毁了所有证据。接着,王伸汉又以重贿买通淮安府知府王毂和江苏巡抚同知林永升,将一个毒毙李毓昌并烧毁贪污证据的重大谋杀案,伪造成李毓昌投缳自杀的一个假案。
  假案得到山阳县衙、淮安知府和江苏巡抚衙门的批准,王伸汉、王毂、林永升三人合伙,将假案报给了两江总督铁保。铁保见县、府、省三级政府众口一词,不再细细推敲,而是大笔一挥,批上“照准”两字。一个弥天假案在铁保手中得以顺利通过,毒杀查赈大员李毓昌的阴谋被掩盖下来。
  王伸汉和王轂瞒过铁保的眼晴,但遇上了另一个真正的对手那就是李毓昌的叔叔李太清。李太清是个武举人,有胆有识。他将李毓昌的灵枢运回山东即墨县,在清理遺物时发现一件羊毛衣上有黑色血迹,在一组诗稿中夹着半截查赈记录,断定李毓昌不是“投缳自杀”,而是他杀。他身背诉状,到北京都察院击鼓喊冤,诉状到了嘉庆皇帝的案头。
  嘉庆来了个异地办案,没有将诉状批给铁保,而是批给山东巡抚吉伦。吉伦开棺验尸,见李毓昌全身紫黑,再用银针探喉,银针也呈黑色,用皂角水一洗,黑色不褪,断定李毓昌不是自缢,而是被砒霜毒死。
  吉伦捕到李毓昌的家丁马连升,马连升一一招认,并供出元凶王伸汉,王伸汉又供出王毂和林永升。这样一起毒杀查赈大员的大案,终于真相大白。王伸汉贪污两万三千两,王毂受贿四千两,林永升受贿一千两,其他八人各有程度不同的贪污行为,九万两赈灾银有三万多两落入贪官之手。
  正当李毓昌被害案在山东已被查得真相大白之际,铁保还是头雾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凶手就是对他恭敬有加的部下。
  铁保在南京还没有查清案件,朝廷对此案的处理决定就到了南京。元沟山阳县知县王伸汉被判腰斩,淮安知府王毂被判绞刑;江苏巡抚同知林永升被革职,流放乌鲁木齐;两江总督铁保被革职,流放乌鲁木齐,其罪名是偏听固执,河工日坏,吏治日弛,酿成重狱”。
  铁保没有与王伸汉、王毂同流合污,没有贪污行为,对放赈、查赈也很重视,李毓昌作为查赈大员是他亲自委派,和这起重案没有直接关系,但他受了部下蒙蔽,失察而铸成大错。
  铁保被削去两江总督的职务,作为罪犯发配鸟鲁木齐,真是追悔莫及。